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煤焦油中的重油馏分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铭金 沈士德 +1 位作者 陈诵英 孙予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色谱保留指数 ( GC/ FTIR- RI)联合解析技术 ,研究了高温煤焦油重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分别从重油馏分 F7( 30 0~ 330℃ )和 F8( 330~ 360℃ )中分离并鉴定出 70和 61种化合... 在原有工作基础上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色谱保留指数 ( GC/ FTIR- RI)联合解析技术 ,研究了高温煤焦油重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分别从重油馏分 F7( 30 0~ 330℃ )和 F8( 330~ 360℃ )中分离并鉴定出 70和 61种化合物 ,了解到不同配煤工艺对煤焦油组成与性能的影响 ,从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指数 高温煤焦油 重油馏分 GC/FTZR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组成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中油馏分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铭金 唐仁生 +2 位作者 沈士德 何选明 陈邦杰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18-423,共6页
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浴保留指数(GC/FTIR-RI)技术,结合同系物保留指数与沸点的关联式中斜率因子的重要作用,研究了高温煤焦油中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分别从F_3、F_4、F_5、F_... 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浴保留指数(GC/FTIR-RI)技术,结合同系物保留指数与沸点的关联式中斜率因子的重要作用,研究了高温煤焦油中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分别从F_3、F_4、F_5、F_6中分离并鉴定出41,53,64,60种化合物,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为煤焦油的深度加工与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红外光谱 高温煤焦油 中油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黏温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史强 张忠孝 +2 位作者 曹先常 王芳 顾凯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35-2339,共5页
为了解决焦炉荒煤气在换热管道表面结焦后焦油堵塞问题,采用高温高压黏度仪对高温煤焦油的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黏温特性曲线和回归方程,并与褐煤油煤浆的黏温特性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高温煤焦油黏度变化的... 为了解决焦炉荒煤气在换热管道表面结焦后焦油堵塞问题,采用高温高压黏度仪对高温煤焦油的黏度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黏温特性曲线和回归方程,并与褐煤油煤浆的黏温特性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高温煤焦油黏度变化的主要因素,黏度与温度之间呈指数关系;高温煤焦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当温度低于200℃时,温度对高温煤焦油的黏度影响较大,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当温度高于200℃时,温度对高温煤焦油的黏度影响较小,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高温煤焦油与褐煤油煤浆的黏温特性曲线随温度的升高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高温煤焦油的黏温性质明显优于褐煤油煤浆的黏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黏度 荒煤气 结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矿高温煤焦油的分离及GC/MS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婷 宗志敏 +3 位作者 温哲 袁南华 宫贵贞 魏贤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44-249,共6页
采用超声辐射及索氏萃取技术,对兖矿高温煤焦油进行连续分级萃取,借助GC/MS对所得萃取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是由1-4环芳烃的组成,其中萘、甲基萘、苊烯、芴、菲... 采用超声辐射及索氏萃取技术,对兖矿高温煤焦油进行连续分级萃取,借助GC/MS对所得萃取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7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是由1-4环芳烃的组成,其中萘、甲基萘、苊烯、芴、菲、蒽、荧蒽、芘、三亚苯、苯并二萘嵌苯和苯并芘含量较高。杂环化合物中检测到的含氮化合物远多于含硫化合物,表明兖矿高温煤焦油应该是一种高氮低硫的焦油。并分析了样品中有机物各组分的分布规律,为提高高温煤焦油附加值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萃取 芳烃 杂环化合物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中的固体颗粒对其临氢热反应生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文安 孔振伟 +3 位作者 李传 王福朋 杨腾飞 杜俊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86-3291,共6页
以一种高温煤焦油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固体颗粒在高压釜中进行临氢热反应,提取反应后的焦炭。通过XRD,XPS,FT-IR,UV-VIS,SEM等手段对固体颗粒和焦炭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固体颗粒对其临氢热反应生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固体颗... 以一种高温煤焦油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固体颗粒在高压釜中进行临氢热反应,提取反应后的焦炭。通过XRD,XPS,FT-IR,UV-VIS,SEM等手段对固体颗粒和焦炭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固体颗粒对其临氢热反应生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固体颗粒后,高温煤焦油临氢热反应后的沥青质含量相对较高,生成的次生甲苯不溶物显著降低。固体颗粒的表层含有约为7%的极性含氧基团和1.4%的硫、氮极性基团,对沥青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煤焦油中的沥青质在被固体颗粒吸附后,在反应体系中呈现出高分散状态,不容易聚集缩合生焦,生成的悬浮焦的颗粒粒径也相对较小,主要以高分散状态存在于反应体系中,在高压釜底部的沉积焦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临氢热反应 固体颗粒 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束增强荧光法的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娟娟 《科技通报》 2020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胶束增强荧光法测定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含量。取100 m L的煤焦油样品,将样品放入带有温度计的蒸馏烧瓶中,随后再将样品转放到蒸馏仪器转子中经过对蒸馏烧瓶的加热,再用调节弹簧对连接仪器的连接部分进行加紧,防止气体泄漏,随后再将煤... 基于胶束增强荧光法测定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含量。取100 m L的煤焦油样品,将样品放入带有温度计的蒸馏烧瓶中,随后再将样品转放到蒸馏仪器转子中经过对蒸馏烧瓶的加热,再用调节弹簧对连接仪器的连接部分进行加紧,防止气体泄漏,随后再将煤焦油进行温度段位划分启动真空装置,观察蒸馏装置中的空余体积,防止样品在蒸馏装置中产生爆沸现象或者起泡现象,经过煤焦油的蒸馏实验可以得到煤焦油中的杂质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测定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含量。结果表明胶束荧光灯对不同温度阶段的煤焦油酚类测定在实验初始状态下酚类含量呈不同斜率的线性增长,当温度段达到高温状态时,酚类含量的测定曲线逐渐归于平稳状态。基于胶束增强荧光法的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含量测定方法具备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增强荧光法 高温煤焦油 酚类含量 含量测定 真空装置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结构组成对浆态床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吴艳 毛学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247,共5页
选取一种典型的高温煤焦油A,采用元素分析、~1H NMR、SEM等手段对高温煤焦油A及其加氢产物中高于360℃的馏分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载焦行为,并与一种石油渣油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A芳香度高且各组分在数量和相对分... 选取一种典型的高温煤焦油A,采用元素分析、~1H NMR、SEM等手段对高温煤焦油A及其加氢产物中高于360℃的馏分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载焦行为,并与一种石油渣油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A芳香度高且各组分在数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上分布连续,有利于沥青质的稳定分散,沥青质含量虽高但较轻质化,生焦倾向小;经加氢裂化后,体系中高于360℃重油收率下降20.1百分点,明显轻质化,是很好的回炼油;催化剂作为载焦中心吸附了生成的焦炭,体系中无壁相焦生成,液相焦产率仅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浆态床 加氢裂化 结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温煤焦油中分离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被引量:9
8
作者 魏贤勇 宗志敏 +24 位作者 赵炜 倪中海 曹景沛 樊星 赵云鹏 刘滋武 彭耀丽 梁静 赵小燕 陶雪钰 亢玉红 莫文龙 丛兴顺 王玉高 刘中秋 刘光辉 郭宪厚 麻志浩 高华帅 李佳昊 陈逸峰 闫卫卫 尹凡 蒋志杰 余新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0-511,共12页
高温煤焦油(High-temperature coal tar,简称HTCT)是以焦煤为主的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于1000℃左右热解得到的深褐色黏稠状液体,一般占原料煤质量的5%左右。HTCT的组成极其复杂,主要组分是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缩合芳烃。缩合芳... 高温煤焦油(High-temperature coal tar,简称HTCT)是以焦煤为主的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于1000℃左右热解得到的深褐色黏稠状液体,一般占原料煤质量的5%左右。HTCT的组成极其复杂,主要组分是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缩合芳烃。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用途广泛,是十分重要的有机化学品。作为纯品,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的价格一般随着芳环缩合程度的增加而剧增;在相同环数的情况下,含杂原子(特别是含多个杂原子)的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的价格远高于缩合芳烃的价格。由于HTCT组成的复杂性,从HTCT中分离出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纯品面临极大的挑战。针对传统分离HTCT工艺存在的能耗大和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本研究团队开发了通过逐级萃取、加压梯度柱层析和分步结晶的逐级分离HTCT的技术,较详细地考察了分离过程中涉及的溶质、溶剂和固定相之间的作用力,从HTCT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系列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纯品;利用该技术,也可从煤的萃取物和热溶物中富集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包括缩合芳香族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逐级萃取 加压梯度柱层析 分步结晶 缩合芳香族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吹气相色谱法测定高温煤焦油中萘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章然 吴梅 刘明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86,共4页
采用反吹技术,建立了快速分析高温煤焦油原料中萘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反吹压力、反吹时间、色谱柱箱温度、溶剂、内标物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内标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萘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与质量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 采用反吹技术,建立了快速分析高温煤焦油原料中萘含量的方法,考察了反吹压力、反吹时间、色谱柱箱温度、溶剂、内标物等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内标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萘与内标物的色谱峰面积比与质量比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9,萘含量的加标回收率在98.5%~10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满足高温煤焦油中萘含量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气相色谱 内标法 反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建烽 朱亚明 +4 位作者 崔意斌 谷紫硕 赖仕全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由高温煤焦油沥青通过热聚合法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重要的功能性人造炭材料,高温煤焦油沥青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间相炭微球的品质,因而进一步明确高温煤焦油沥青性质与中间相炭微球间的关系以期为热聚合法生产高品质MCMB... 由高温煤焦油沥青通过热聚合法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重要的功能性人造炭材料,高温煤焦油沥青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间相炭微球的品质,因而进一步明确高温煤焦油沥青性质与中间相炭微球间的关系以期为热聚合法生产高品质MCMB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选用7种来源不同的高温煤焦油沥青(P-AG、P-SX、P-XJ、P-KL、P-SP、P-XD和P-TJ)为原料制备中间相炭微球,分别利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拉曼光谱对沥青原料、中间相炭微球生球和炭化后中间炭微球熟球的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种不同来源高温煤焦油沥青的芳香性指数(Iar)均高于0.85,制备的MCMB在1 200℃炭化处理后,石墨化度(g)均高于38%,理想石墨微晶含量(Ig)高于7.73%。其中,以P-XJ沥青为原料所制备的MCMB品质最佳,其MCMB收率为18.28%、平均粒径23.20μm、粒度均匀指数0.720 3。高温煤焦油沥青经过热聚合处理能高效制备MCMB,MCMB的收率和球形度以及粒径分布等受原生喹啉不溶物(QI)含量影响较大,经1 200℃炭化处理后的MCMB的高温可石墨化性较好。综合考虑MCMB收率、平均粒径、粒度均匀性、表面形貌等因素可知,以高温煤焦油沥青制备MCMB时,调控原料沥青的原生QI含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沥青 中间相炭微球 微晶结构 芳香性指数 石墨微晶含量 石墨化度 粒度均匀指数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制备针状焦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东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4-28,共5页
通过溶剂稀释在110℃热过滤脱除高温煤焦油中的喹啉不溶物(QI);再经过减压蒸馏将溶剂及煤焦油中的轻组分去除,得到软化点适中、QI质量分数为0.548%的净化沥青。进一步通过温和加氢工艺,将沥青中的QI质量分数降低至0.087%;加氢沥青经过50... 通过溶剂稀释在110℃热过滤脱除高温煤焦油中的喹啉不溶物(QI);再经过减压蒸馏将溶剂及煤焦油中的轻组分去除,得到软化点适中、QI质量分数为0.548%的净化沥青。进一步通过温和加氢工艺,将沥青中的QI质量分数降低至0.087%;加氢沥青经过500℃延迟焦化、1000℃高温煅烧获得针状焦制品。与国外某公司产品相比较,针状焦性能指标相当。机理研究表明:煤焦油沥青催化加氢是不饱和烃加氢和脱硫、脱氮的过程,加氢后体系的H C原子比提高,N、S元素含量降低;焦化反应中,芳烃会经过脱氢、环化、芳构化重组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热力学稳定的多核稠环芳烃化合物,继而形成平面圆盘状的缩合多核稠环芳烃化合物,由于空间表面能会卷曲生成中间相复球,进而融并成平行排列的中间相体系,在气流作用下形成“针状”结构,固化、焦化后获得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热过滤 加氢 针状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脱水脱盐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肖曼 张晓静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61-64,68,共5页
针对煤焦油原料中盐含量较高造成的设备磨损和蒸馏塔腐蚀等问题,选用一种典型的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分别研究破乳剂、破乳剂添加量、水添加量、温度和静置时间对高温煤焦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破乳剂和温度是最... 针对煤焦油原料中盐含量较高造成的设备磨损和蒸馏塔腐蚀等问题,选用一种典型的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分别研究破乳剂、破乳剂添加量、水添加量、温度和静置时间对高温煤焦油脱水脱盐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破乳剂和温度是最主要的2个影响因素,并得到优化的脱水脱盐条件:优选醇类聚醚破乳剂,破乳剂的添加量为100 mg/kg,水添加量为20%,在130℃温度下恒温4 h,经处理后的高温煤焦油盐含量小于5 mg/kg,水含量小于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脱水脱盐 破乳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鑫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小试试验,对催化剂质量分数、初始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助剂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初始氢气压力为10 MPa...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小试试验,对催化剂质量分数、初始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助剂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初始氢气压力为10 MPa,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90 min,油酸钠助剂质量分数为0.5%的优化条件下,进行加氢裂化高压釜试验,产物中>180~360℃馏分和焦炭收率分别为53.54%,1.38%;在其他条件不变,初始氢气压力为20 MPa,氢油体积比为1000∶1的条件下,进行中试试验,产物中>180~360℃馏分和焦炭收率分别为57.46%,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悬浮床 加氢裂化 催化剂 反应温度 氢气压力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馏分高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中试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2年第4期247-250,共4页
采用150 kg/d悬浮床加氢裂化中试装置,以全馏分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质量空速及反应压力对煤焦油加氢裂化反应性能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和降低反应质量空速,均可以促进煤焦油中重油和沥青质的深度... 采用150 kg/d悬浮床加氢裂化中试装置,以全馏分高温煤焦油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质量空速及反应压力对煤焦油加氢裂化反应性能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和降低反应质量空速,均可以促进煤焦油中重油和沥青质的深度转化,气体和焦炭收率增加,重油收率降低,但过高的反应温度会降低轻油馏分收率;提高反应压力可以抑制气体和焦炭的生成,促进沥青质的加氢转化,保证了较高的轻油收率。在反应温度为465℃,反应压力为22 MPa,反应质量空速为0.5 h^(-1),氢气/原料油(体积质量比,L/kg)为1500的最佳条件下,重油和沥青质的转化率分别达到26.05%和62.95%,轻油收率为77.42%,气体和焦炭收率为1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悬浮床反应器 加氢裂化 添加剂 沥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轻质组分的高压制备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伯犀 龚艳艳 《煤质技术》 2019年第4期10-13,共4页
以硅胶为填料、乙腈和水(7∶3)作为洗脱剂,对高温煤焦油的轻质组分进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的丙酮萃取率为42%,得到的轻质组分主要包括1-5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杂原子化合物,且以2-5环的稠环类芳烃为主;将高... 以硅胶为填料、乙腈和水(7∶3)作为洗脱剂,对高温煤焦油的轻质组分进行高压制备色谱分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的丙酮萃取率为42%,得到的轻质组分主要包括1-5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含杂原子化合物,且以2-5环的稠环类芳烃为主;将高温煤焦油轻质组分进行色谱分离,得到了含有高含量萘、菲、芘、萤蒽的4个馏分,其相对含量分别为90.02%、70.89%、68.72%和74.10%,并通过外标法进一步确定了4种主要化合物的绝对含量。此研究以期为高温煤焦油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轻质组分 色谱分离 萃取率 馏分 稠环类芳烃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油电脱盐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秋连 《煤质技术》 2021年第3期48-53,共6页
煤焦油中的无机盐通常溶解于煤焦油种的水中,无机盐是造成设备腐蚀的重要因素,煤焦油脱盐对预防设备腐蚀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原油脱盐技术已相当成熟,很多煤焦油加工企业直接套用原油脱盐技术进行煤焦油脱盐。但由于煤焦油与原油在结... 煤焦油中的无机盐通常溶解于煤焦油种的水中,无机盐是造成设备腐蚀的重要因素,煤焦油脱盐对预防设备腐蚀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原油脱盐技术已相当成熟,很多煤焦油加工企业直接套用原油脱盐技术进行煤焦油脱盐。但由于煤焦油与原油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原油脱盐技术在煤焦油脱盐中的应用存在各种问题。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研究操作参数对脱盐效果的影响。选用7种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其中5种为有机胺类破乳剂,其余为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探讨温度、pH值、破乳剂注入量等操作参数对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聚醚破乳剂对高温煤焦油的脱盐效果优于有机胺破乳剂,脱盐试验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20℃~130℃;脱水速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pH值的适宜值分别为2和11;利用上述最佳条件对某企业煤焦油进行不同破乳剂注入速率的现场试验,在破乳剂注入量为90 mg NaCl/kg时,含盐量由25 mg NaCl/kg降至5.2 mg NaCl/kg,分离效率达到79.2%,达到了企业脱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反乳化作用 电脱盐影响 乳化稳定性 无机盐 脱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温煤焦油加氢装置平稳运行
1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687,共1页
黑龙江省七台河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kt/a级高温煤焦油加氢装置是该公司与上海胜帮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加氢装置 煤化工 平稳运行 股份 石油化工技术 黑龙江省 七台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重馏分与煤共处理加氢液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丙峰 王光耀 Richard Bauman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4-196,共3页
为提高煤加氢液化的产率,对高温煤焦油和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分别与煤进行了共处理液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e系催化剂,2种油与煤共处理,煤的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产率也比较低,不超过4%;但高温煤焦油与煤共... 为提高煤加氢液化的产率,对高温煤焦油和中低温煤焦油重馏分分别与煤进行了共处理液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e系催化剂,2种油与煤共处理,煤的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产率也比较低,不超过4%;但高温煤焦油与煤共处理得到的油产率更高,超过80%。对高温煤焦油与煤共处理的液固产物进行蒸馏,发现柴油馏分(170~350℃)约占50%。最后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对煤油共处理的影响,发现添加1%Fe系催化剂要好于添加200×10-6Mo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中低温煤焦油 煤加氢液化 Fe系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铭金 鲁玉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煤衍生产物中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其组成的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近几年,用GC和GC/MS以及HPLC研究煤液化油中和高温煤焦油中的酸性萃取物已有些报道,在以正相和反相HPLC法研究烷基酚的分离方面,亦做了不少工作,而此类研究在国内... 煤衍生产物中酚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其组成的分析具有实际意义。近几年,用GC和GC/MS以及HPLC研究煤液化油中和高温煤焦油中的酸性萃取物已有些报道,在以正相和反相HPLC法研究烷基酚的分离方面,亦做了不少工作,而此类研究在国内实属少见,本工作目的在于确定一种分析高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既简单迅速、又准确方便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酚类化合物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元煤焦油加氢工艺获中国专利奖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0,共1页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高温煤焦油加氢裂化工艺获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关键词 高温煤焦油 中国专利 加氢工艺 加氢裂化工艺 自主知识产权 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