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永胜 吕新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07-808,共2页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基本含义是指形成于低温(200℃±,一般<300℃)、低压(1050 MPa)、成矿深度浅(一般≤2km)、成矿流体w(NaCleq)低(一般<5%),热液活动主要发生在火山-浅成岩体系统浅部的以产出Au。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 浅成低温热矿床 金属矿床 贵重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成热液型Pb-Zn-(Ag)-(Au)-(Cu)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建京 叶会寿 +1 位作者 陈懋弘 木合塔尔.买买提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5-186,共2页
通常,与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相关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Cu、Mo、Cu-Au、Cu-Mo、Cu-Mo-Au)矿床",如西藏玉龙斑岩型Cu矿床、东秦岭-大别的许多斑岩型Mo矿床、江西德兴斑岩型Cu-Au矿床、内蒙乌努格吐山斑岩型Cu-Mo矿床、阿根廷... 通常,与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相关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Cu、Mo、Cu-Au、Cu-Mo、Cu-Mo-Au)矿床",如西藏玉龙斑岩型Cu矿床、东秦岭-大别的许多斑岩型Mo矿床、江西德兴斑岩型Cu-Au矿床、内蒙乌努格吐山斑岩型Cu-Mo矿床、阿根廷的Agua Rica斑岩型Cu-Mo-Au矿床;"低硫化浅成热液型Au(-Ag)矿床(low-sulphidation epithermal Au(-Ag)deposits)",如日本的Hishikari低硫化浅成热液型Au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热 多金属矿床 斑岩矿床 硫化 矿床 低硫化 浅成低温热 科迪勒拉 乌努格吐山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琪 彭惠娟 +4 位作者 张云龙 罗泽雄 黄茂坤 毛星星 陈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40~330℃)、中低盐度(3.23%~8.41%NaCleqv)的H2O-NaCl的流体体系,其捕获深度为0.4~1.2 km;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呈逐渐降低的特征。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及成矿流体性质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Au主要以Au(HS)_(2)^(–)形式迁移,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由于流体-围岩反应以及大气水的混合导致Au沉淀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矿床 金的迁移沉淀机制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盆地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来自矾山明矾石矿床地质特征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7
4
作者 范裕 周涛发 +4 位作者 袁峰 唐敏惠 张乐骏 马良 谢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57-3666,共10页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盆地内产出一系列铁、铜、铅、锌、铀等金属矿床,同时还大量产出以明矾...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地处扬子板块的北缘。庐枞盆地内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广泛,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和浮山四组火山岩以及34个侵入岩体。盆地内产出一系列铁、铜、铅、锌、铀等金属矿床,同时还大量产出以明矾石和硬石膏为代表的非金属矿床。庐枞盆地北部砖桥组火山岩内中酸性硫酸盐蚀变广泛发育,指示盆地内存在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本文以盆地北部矾山明矾石矿床为研究对象,查明了矾山明矾石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碎屑岩内,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基本上与围岩一致,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明矾石矿石为主,明矾石主要为钾明矾石,主要蚀变类型包括明矾石化、硅化、高岭土化和绢云母化。明矾石的δ34S值范围为20.29‰~23.18‰,平均值为21.86‰,黄铁矿δ34S值范围为-7.06‰^-8.36‰,平均值为-7.49‰,明矾石和黄铁矿δ34S平均值计算Δ34SAlun-Py为29.35‰,指示矾山明矾石为岩浆热液与火山岩地层水岩作用的产物,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得出明矾石形成温度为264℃。通过相关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庐枞盆地内存在高硫化型低温热液系统,系统中广泛发育的酸性蚀变很可能是玢岩铁矿成矿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玢岩铁矿系统成矿气液不断作用并演化到了最晚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石 硫化浅成低温热系统 硫同位素 玢岩铁矿 庐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7 位作者 宋扬 杨超 林彬 王勤 孙渺 高轲 方向 杨欢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铁格隆南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具有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特征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通过大量的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结合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查明铁格隆南矿床的矿石矿物以原... 铁格隆南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发现的首例具有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特征的超大型Cu(Au、Ag)矿床。本文通过大量的钻孔岩矿心地质编录,结合矿相学及电子探针分析,查明铁格隆南矿床的矿石矿物以原生硫化物为主,主要是斑铜矿、黄铜矿等Cu-Fe-S体系矿物、硫砷铜矿、砷黝铜矿等Cu-As-S体系矿物和以铜蓝和蓝辉铜矿为代表的Cu-S二元体系矿物,以及少量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微量硫锡砷铜矿等。从矿石矿物组合特征可看出,铁格隆南矿床是高硫型矿化叠加于斑岩型矿化之上复合成矿的典型实例,矿床深部具有进一步扩大斑岩铜矿规模的巨大潜力,是下一步获取更多资源量的重点勘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体系 矿石矿物 硫化浅成低温热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H-O-S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伟 于长琦 +4 位作者 曾载淋 刘翠辉 贺根文 陈伟 邬思涛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20,共8页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测试结果,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矿石硫化物中δ^(34)S组成特征(-5. 50‰~-0. 20‰,集中于-3. 0‰~0. 0‰)显示,硫源以岩浆硫为主,较宽的变化范围预示成矿流体遭受了叠加和改造作用。δD-δ^(18)O同位素组成主要集中于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区域(δD=-74. 4‰~-48. 0‰,δ^(18)O_(H_2O)=3. 76‰~10. 86‰),说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天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岩浆热液与含钙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大规模变质流体,再加上少量的天水混入,流体间的不混溶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岩体与含钙层位接触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多金属矿床 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演化 岩浆期后热充填交代矿床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盖沟锡矿——黑英岩钠长岩型高温热液矿床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国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2-45,共4页
宝盖沟锡矿分布在复式岩体内 ,脉状矿体受北西向蚀变破碎带控制 ,矿化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 ,主要矿石类型有黑英岩型和钠长岩型 ,矿床成因属燕山早期晚阶段与钾长花岗岩有关的高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黑英岩钠长岩 矿床 宝盖沟 大兴安岭 温热矿床 控矿构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被引量:113
8
作者 唐菊兴 孙兴国 +14 位作者 丁帅 王勤 王艺云 杨超 陈红旗 李彦波 李玉彬 卫鲁杰 张志 宋俊龙 杨欢欢 段吉琳 高轲 方向 谭江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矿床 斑岩 西藏铁格龙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03
9
作者 江思宏 聂凤军 +1 位作者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01-411,共11页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低硫化 浅成低温热 碱性岩 斑岩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Cu-Au矿床流体及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0
作者 杨超 唐菊兴 +9 位作者 王艺云 杨欢欢 王勤 孙兴国 冯军 印贤波 丁帅 方向 张志 李玉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7-1305,共19页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荣那矿段)是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青藏高原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文章通过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金属矿物、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 铁格隆南铜金矿床(荣那矿段)是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发现的青藏高原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文章通过对铁格隆南铜金矿床金属矿物、蚀变矿物组合、蚀变分带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床类型,探讨了矿床成因.铁格隆南矿区存在硫砷铜矿、铜蓝、蓝辉铜矿等典型的高硫化态矿物组合和黄铜矿、斑铜矿等斑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此外,还识别出久辉铜矿、斯硫铜蓝、吉硫铜矿等少见的Cu-S二元体系矿物组合.矿床蚀变矿物组合以典型的强酸性环境下的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等黏土矿物组合为特征,并见金红石、锐钛矿、硬石膏、磷锶铝石、叶蜡石、水铝石等特征蚀变矿物.蚀变分带特征为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带和高岭石-地开石带组成的高级泥化带叠加在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的顶部和外围.矿区存在高温、高盐度(404~430℃,32.39% ~38.94%)的岩浆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239~292℃,0.35% ~4.18%)的高硫化型矿化流体.高温、高盐度富气相(主要是H2O、HCl、SO2)的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的强酸性高氧逸度的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是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和矿化形成的关键.多龙矿集区具有较典型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矿物组合、蚀变组合及成矿流体特征,因此预测矿集区内还能找到类似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硫化 浅成低温热矿床 斑岩矿床 铁格隆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潘小菲 王硕 +4 位作者 侯增谦 童英 薛怀民 周喜文 谢玉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2-410,共9页
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本厘清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道伦达坝二道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为中高温热液脉型,受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板岩层内北东... 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本厘清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岩浆岩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分布特征、矿石组合及可能的成矿过程,认为道伦达坝二道沟矿区铜多金属矿为中高温热液脉型,受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板岩层内北东向断裂及褶皱构造的控制,前进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及其集聚和运移的热动力条件,而围岩地层提供的金属元素保证了矿体的规模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温热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道伦达坝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化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蚀变特征与成矿关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永胜 吴春明 +3 位作者 吕新彪 高荣臻 李春诚 邢伟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5-669,共15页
文章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产物、蚀变分带、蚀变类型演化的成因及蚀变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与矿质沉淀在同一机制下形成的特征岩相和蚀变保存了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是有效的勘查标志。低硫化型中热液爆破角砾岩、刃片状方解石... 文章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产物、蚀变分带、蚀变类型演化的成因及蚀变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与矿质沉淀在同一机制下形成的特征岩相和蚀变保存了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是有效的勘查标志。低硫化型中热液爆破角砾岩、刃片状方解石/石英、细粒梳状石英及具快速冷却无序结构的冰长石,是沸腾作用的产物,而沸腾同时控制金沉淀;高硫化型中蚀变以孔洞状石英、硫酸盐及粘土化等酸性淋滤产物为特征,流体酸性性质主要源于岩浆酸性挥发分在液相中的解离及SO2的歧化或氧化反应,孔洞状硅化岩是主要赋金部位,受孔洞或裂隙控制的自形石英及其中的金矿化,它不同于岩浆酸性气水相与大气水为主流体混合形成的酸性淋滤蚀变及浸染状金矿化,而可能是由源于较深部岩浆单相流体(直接从熔体中出溶或与卤水相分离出来)浓缩形成的低温液相流体产生的。由绢英岩化到中级泥化的连续分带蚀变,有利于低硫化型金成矿;而由高级泥化到中级泥化的连续分带蚀变,对高硫化型金成矿有利。流体和围岩的性质、物理化学梯度以及水岩比是控制热液蚀变最主要的因素。初始流体酸碱成分对于形成的蚀变矿物组合具有决定性作用。低硫化型金成矿流体受地热系统驱动,初始富钾低酸性物质在低水岩比条件下形成以岩石缓冲为主的中碱性矿物组合;位于浅部岩浆-热液系统中或较深部岩浆气水,经过收缩或吸收大气水而形成高硫化型成矿流体,初始高酸性贫钾物质在高水岩比条件下形成流体主导的中酸性矿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金矿 低硫化 硫化 蚀变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矿带南段吉措Pb-Zn-Ag-Au矿床类型及岩石成因
13
作者 谢富伟 周敖日格勒 +5 位作者 曹阳 何亮 周宇航 高鲁通 李文昊 邓夏雨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1546,共16页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电子探针、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分析技术, 以确定矿床类型和岩石成因。研究显示, 矿区发育Au-Ag-Pb-Zn→Pb-Zn-Ag矿化元素分带, 其矿石构造、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闪锌矿的FeS(16~20mol/mol)等都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相似, 其Ag主要赋存于方铅矿、硫锑铅矿、硫砷铜银矿, Au赋存于毒砂、黄铁矿中, 黄铁矿Au、As、Co等元素呈现核部低、边部高的特征, 且As/Sb比值变化较大, 指示热液流体成分的较大波动, 沸腾作用可能是Au沉淀的主要机制。吉措矿区花岗斑岩与成矿密切相关, 2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9.38±0.28Ma和39.41±0.32Ma, 属于钾玄系列, 具有高SiO_(2)、高全碱、低MgO、Cr,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LREE等),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等);其(^(87)Sr/^(86)Sr)_(i)值为0.7080~0.7082, ε_(Nd)(t)介于-3.49~-3.34之间;锆石ε_(Hf)(t)值-0.40~+1.00(平均值为+0.19), 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布在1140~1047Ma之间;表明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 形成于印度-欧亚碰撞走滑的地壳增厚构造背景。吉措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确立指示玉龙铜矿带南段同样具有寻找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对区域找矿方向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浅成低温热矿床 吉措Ag±Au多金属矿床 玉龙铜矿带 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键 孙丰月 刘默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29-930,共2页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在地壳浅部(一般小于2km)较低温度(一般为100~300℃)和较低压力(一般为n×106Pa)条件下形成的热液金矿床,主要指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金矿床,部分矿床可能产于非火山岩中。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位于吉黑造...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在地壳浅部(一般小于2km)较低温度(一般为100~300℃)和较低压力(一般为n×106Pa)条件下形成的热液金矿床,主要指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金矿床,部分矿床可能产于非火山岩中。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位于吉黑造山带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矿床 吉林东部 成矿系列 浅成低温热矿床 中生代 浅成低温热矿床 低硫化 硫化 黄铁矿 浅成低温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飞 王智琳 +6 位作者 许德如 董国军 宁钧陶 王展 邓腾 于得水 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6-385,共20页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 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_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_Ⅰ为蠕绿泥石,Chl_Ⅱ和Chl_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充填交代矿床 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幕阜山岩体 湘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宏建 杨瑞 +4 位作者 刘晓煌 袁小平 吕向光 赵婧 李保飞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4-131,共8页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银为主,并伴生有可综合利用铅、锌元素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对矿...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以银为主,并伴生有可综合利用铅、锌元素的大型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低温热液型矿床。通过对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综合调查研究,结合对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分析,并应用铅同位素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等,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结合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对该矿床及其外围地区进行成矿潜力预测;依据成矿控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有利找矿靶区,认为区域内北西向断裂构造、北西向与北东向及东西向与南北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与晚侏罗世末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煌斑岩和辉绿岩等脉岩集中区域附近、北三段矿区与大井矿区之间区域以及北三段矿区深部为找矿有利部位,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多金属矿床 温热矿床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北三段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规律与矿床类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萧珂 孙祥 郜周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9-344,共16页
特提斯成矿域是地球上三大成矿域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文章综述了特提斯域内伊朗高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成矿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矿床类型。研究表明,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大部分位于乌兹密尔-杜克塔尔岩浆弧和阿... 特提斯成矿域是地球上三大成矿域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文章综述了特提斯域内伊朗高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成矿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矿床类型。研究表明,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大部分位于乌兹密尔-杜克塔尔岩浆弧和阿尔博兹岩浆弧。其中,前者主要产出高硫型Cu-Au±Ag矿床和低硫型Au±Ag±Cu矿床,分布较为稀疏,成矿与始新世和中新世热液活动有关,部分高硫型矿化可能与临近的斑岩型铜矿化构成一套斑岩铜成矿系统;后者主要发育高硫型Cu-Au±Ag矿床、低硫型Au±Ag±Cu矿床、中硫型Pb-Zn±Cu±Au±Ag矿床,它们集中分布在西部的Tarom-Hashtjin带和东部Torud-Chah Shirin带,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矿体均赋存在火山岩中且明显受断裂控制,但在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组构特征以及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金属沉淀均与降温、沸腾和流体混合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浅成低温热矿床 中硫 低硫 斑岩矿床 特提斯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ukaru Peki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型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单思齐 谢桂青 +2 位作者 刘文元 郑佳浩 邢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109,共25页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1.37 g/t;下部矿带资源量铜1428万吨@0.83%,金295吨@0.17 g/t),矿体主要产于晚白垩世安山岩中。目前关于该矿床热液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钻孔编录信息,利用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典型剖面钻孔中的岩矿石样品开展研究,厘定了?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硫化物分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垂向分带特征:下部斑岩铜金矿体、中部斑岩-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和上部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体。矿区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明显,其中斑岩铜金矿体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白云母带和石英-白云母带,绿泥石-白云母带中的白云母SWIRAl-OH 2200nm吸收峰波长高于石英-白云母带;斑岩向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发育硬水铝石-叶蜡石带;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体发育高级泥化蚀变,由内向外可划分为石英-明矾石带、地开石-高岭石带和蒙脱石带。?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斑岩铜金矿体由下至上表现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过渡铜金矿体主要为:砷黝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组合;高硫铜金矿体为硫砷铜矿+铜蓝组合。总体上,矿床下部为Cu-Fe-S体系,中部贯穿Cu-As-Sb-S体系,向上转变为Cu-S体系。硫化物组合从深部早阶段的高温低硫化态转为中浅部晚阶段的低温高硫化态。结合化探分析资料,建立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模型,推测?ukaru Peki铜金矿床北西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紫金山金铜矿床深边部增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晚白垩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浅成低温热矿床 ?ukaru Peki铜金矿床 蚀变 硫化物组合 Timok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床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乔东海 赵元艺 +4 位作者 汪傲 李玉彬 郭硕 李小赛 王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2-1564,共23页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资源勘查和矿集区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含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平均加权年龄为111.2±0.4Ma(MSWD=0.67),与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显示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温度集中于140~382℃,主要集中在240~280℃。成岩阶段石英斑晶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7%NaCleqv.,含盐子晶包裹体盐度为33.6%NaCleqv.和43.9%NaCleqv.;成矿阶段不含石膏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8%NaCleqv.,黄铁矿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1.1%~11.1%NaCleqv.,石膏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9.3%NaCleqv.。对钻孔DNZK6428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1、F2、F3代表成岩阶段,因子主成分为Y-Ho-Er-Tm-Yb-Dy-Lu-Tb-Eu-Gd-Sm-La-Ce-Pr-Nd-SiO_2-Al_2O_3-CaO等,F4和F5代表铜金矿化阶段,因子主成分为Sn-Sb-Ba-Fe_2O_3-Sr-|SiO_2|-Ni-Cu-U-In-Cd-Au-Zn。黄铁矿δ34SV-CDT值总体较为集中,呈"双峰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7.8‰~4.1‰,均值为-4.23‰,为深源岩浆硫,硫的来源接近地幔硫。矿床粒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207~10.775,平均值4.39,脉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353~23.155,平均值3.802,均为热液成因。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具明矾石和硫砷铜矿典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地堡Cu(Au)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含矿斑岩 硫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浅成低温热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高温钨—锡成矿流体中的短链羧酸
20
作者 曾贻善 刘家齐 朱永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83-1086,共4页
赣南西华山、荡坪和漂塘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密切有关。在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计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压碎-浸取-离子色谱分析法测定了矿物包裹体浸取液中的短链羧酸和无机阴离子浓度。... 赣南西华山、荡坪和漂塘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密切有关。在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计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压碎-浸取-离子色谱分析法测定了矿物包裹体浸取液中的短链羧酸和无机阴离子浓度。结果表明,浸取液中存在甲酸和乙酸以及微量草酸和丙酸。矿床地质特征对比和热力学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乙酸和甲酸的摩尔比值有可能指示其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羧酸 成矿流体 温热-锡矿床 矿物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