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参数测量采集系统
1
作者 刘志勇 李军 +1 位作者 何学东 李胜强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9-81,共3页
在对 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流体流动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该实验的参数测量系统。整个实验系统为全尺寸 1:1工程模拟。通过对其分析 ,完成了动态信号的有效捕捉。实现微机的并联处理 ,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运行参数 ;... 在对 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流体流动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该实验的参数测量系统。整个实验系统为全尺寸 1:1工程模拟。通过对其分析 ,完成了动态信号的有效捕捉。实现微机的并联处理 ,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运行参数 ;完成了关键参数专用流量测量和在特殊环境下信号引出结构的设计。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检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 实验 参数测量 数据处理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数据采集系统 流体流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管板温度场与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邵海磊 刘彤 +2 位作者 王珂 刘遵超 刘敏珊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5年第6期27-31,共5页
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管板组件模型使用WORKBENCH进行热应力分析,采用直接耦合应力方法计算管板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管板分程隔板两侧的温度场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管板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与壳体接触的边缘处;传热管在与管板接触的... 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管板组件模型使用WORKBENCH进行热应力分析,采用直接耦合应力方法计算管板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管板分程隔板两侧的温度场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管板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与壳体接触的边缘处;传热管在与管板接触的部位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管板 热应力 高温气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断裂事故进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岩 郑艳华 +2 位作者 石磊 李富 孙喜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27-231,共5页
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的250 MW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TR-PM)为例,对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断裂事故下影响一回路进水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断管位置、破口面积等对一回路进水量有直接影响外,进水量还... 以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的250 MW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TR-PM)为例,对蒸汽发生器换热管断裂事故下影响一回路进水量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断管位置、破口面积等对一回路进水量有直接影响外,进水量还与泄放管线直径、节流孔直径、泄放阀门选择、泄放系统动作设定等因素有关。合理地选择参数可有效排空蒸汽发生器内存留的水,避免一回路大量进水并减少一回路放射性物质向二次侧泄漏所造成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换热管断裂 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中石墨粉尘重悬浮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威 张天琦 +1 位作者 甄亚男 于溯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60-1564,共5页
高温气冷堆中石墨粉尘的运动规律对反应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蒸汽发生器中的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蒸汽发生器中石墨粉尘重悬浮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粒径为0.1μm的石墨粉尘,粉尘的重悬浮率几乎为0,... 高温气冷堆中石墨粉尘的运动规律对反应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得到蒸汽发生器中的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蒸汽发生器中石墨粉尘重悬浮的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粒径为0.1μm的石墨粉尘,粉尘的重悬浮率几乎为0,对于粒径为1μm以上的石墨粉尘,随着氦气流速的增大,蒸汽发生器中石墨粉尘的重悬浮率增大;在相同氦气流速下,随着石墨粉尘粒径的增大,石墨粉尘重悬浮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粉尘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重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两相流不稳定性预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云龙 陈听宽 陈学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7-103,共7页
论述了蒸汽发生器立式上升流动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管中存在压力降型、密度波型和热力型脉动。采用无因次分析法得到了预测系统稳定的经验关系式,并得到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界限图。同时对蒸... 论述了蒸汽发生器立式上升流动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管中存在压力降型、密度波型和热力型脉动。采用无因次分析法得到了预测系统稳定的经验关系式,并得到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界限图。同时对蒸汽发生器立式下降流动螺旋管与立式上升流动螺旋管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实际蒸汽发生器两相流不稳定性进行了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高温气冷 二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卸压过程模拟和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岩 石磊 郑艳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05-208,共4页
当高温气冷堆发生假想事故导致停堆后,堆芯热量将通过冷却系统载出。由于系统设计和蒸汽发生器系统材料等要求,需在冷却水注入前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卸压。本文选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的200 MW高温气冷示范堆(HTR-PM),... 当高温气冷堆发生假想事故导致停堆后,堆芯热量将通过冷却系统载出。由于系统设计和蒸汽发生器系统材料等要求,需在冷却水注入前将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卸压。本文选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设计的200 MW高温气冷示范堆(HTR-PM),利用热工水力瞬态分析系统程序对其蒸汽发生器二回路系统进行建模,并针对事故后蒸汽发生器不同卸压阀门设计下的热工瞬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等部件在瞬态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为相关系统的应力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卸压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壁面相互作用对石墨粉尘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表面沉积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明哲 张易阳 +1 位作者 吴莘馨 雒晓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69-1374,共6页
石墨粉尘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表面的沉积直接影响一回路放射性分布,因而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文采用临界粘附速度模型研究石墨粉尘颗粒的碰壁过程,并将其耦合入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气固两相流模拟计算中,得到了石墨粉尘颗... 石墨粉尘在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表面的沉积直接影响一回路放射性分布,因而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本文采用临界粘附速度模型研究石墨粉尘颗粒的碰壁过程,并将其耦合入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气固两相流模拟计算中,得到了石墨粉尘颗粒在换热管束间的输运和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考虑颗粒-壁面相互作用后,石墨颗粒沉积率显著减小,其与粒径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沉积率随粒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沉积率对应粒径约3μm。空间分布规律上,小颗粒迎风第1排管沉积率相对最大,2μm以上颗粒最大沉积率发生在第4-6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石墨粉尘 沉积 蒸汽发生器换热管 颗粒-壁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电磁超声导波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方志泓 贾晶晶 +4 位作者 王理博 王方方 张寅 徐安 李铮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7,共9页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螺旋换热管是压力边界相对薄弱的部分,若出现降质破损,可能引起放射性介质泄漏并造成堆芯损伤。针对该类换热管由于管路复杂缺乏无损检测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适用于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复杂结构换热管的电磁超声导...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螺旋换热管是压力边界相对薄弱的部分,若出现降质破损,可能引起放射性介质泄漏并造成堆芯损伤。针对该类换热管由于管路复杂缺乏无损检测方法的现状,提出了适用于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复杂结构换热管的电磁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开发了专用电磁超声导波检测仪及检测探头,建立了1∶1的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全尺寸模拟体试验平台,开展了灵敏度测试优化试验及换热管全长缺陷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磁超声导波检测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在役无损检测难题,所开发的电磁超声导波检测仪和检测探头能够在单点位置实现换热管长距离全覆盖检测,可有效识别模拟体上换热管异种钢焊缝薄弱处与远端约60.2 m处截面损伤率为16.8%的刻槽缺陷,验证了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电磁超声导波在役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导波 蒸汽发生器 换热管 高温气冷 检测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事故排放过程的动态模拟与分析
9
作者 贾艳波 柳雄斌 吴莘馨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研究了高温气冷堆(HTGR)蒸汽发生器事故排放过程的动态特性。把事故排放过程分为水排放和蒸汽排放两个阶段,对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在典型事故排放工况下,计算了蒸汽发生器排放温度、排放压力、排放比焓和排放流量随时... 研究了高温气冷堆(HTGR)蒸汽发生器事故排放过程的动态特性。把事故排放过程分为水排放和蒸汽排放两个阶段,对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在典型事故排放工况下,计算了蒸汽发生器排放温度、排放压力、排放比焓和排放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事故排放系统可在6.175s内将HTGR蒸汽发生器二回路压力降低到一回路的压力水平,在事故排放结束时,蒸汽发生器仍然处于水排放阶段。计算得到的蒸汽发生器排放比焓和排放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为今后事故排放系统的排放罐内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提供了输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HTGR) 蒸汽发生器 事故排放过程 集总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蒸汽出口连接管制造及难点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6,共7页
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蒸汽出口连接管在世界尚属首次制造,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出现许多技术难点问题。通过对结构特点、制造规范、材料要求、设备制造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难度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整个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项目的推... 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蒸汽出口连接管在世界尚属首次制造,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出现许多技术难点问题。通过对结构特点、制造规范、材料要求、设备制造等环节存在的技术难度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整个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项目的推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气发生器 蒸汽出口连接管 结构设计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设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尹清辽 孙玉良 +2 位作者 居怀明 吴莘馨 何树延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713,共7页
本工作涉及用于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参数。研究给出了传热管束的螺旋管结构设计方案和结构尺寸,并分析了其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特性。热工水力分析计算结果证明,所设计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能够满足传热和水力要求... 本工作涉及用于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参数。研究给出了传热管束的螺旋管结构设计方案和结构尺寸,并分析了其在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特性。热工水力分析计算结果证明,所设计的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能够满足传热和水力要求,且在设计工况下不会发生传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超临界压力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 传热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高温气冷堆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福广 杨二娟 +4 位作者 李勇 米紫昊 王艳松 刘刚 雒晓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1,共8页
高可靠性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与压水堆相比,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由于蒸汽发生器内传热管服役温度显著提高,对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高可靠性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与压水堆相比,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第四代核电技术由于蒸汽发生器内传热管服役温度显著提高,对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本文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了现有压水堆蒸汽发生器堵管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蒸汽发生器自动化堵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之后,就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服役工况与场地条件,提出了现有堵管技术在高温气冷堆应用方面面临的挑战及改进方向;最后,针对堵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高温气冷堆的技术需求,从装备要求、施工可行性和堵头质量的长期有效性等方面指明了自动化堵管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自动化堵管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机械堵管 焊接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明军 孙金象 +3 位作者 章静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62-2271,共10页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运行工况严苛,为实现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运行特性的快速预测,获得其正常运行及典型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本文建立了一套完善准确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管壳两侧流动换热模型,开发了适用范围...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结构复杂,运行工况严苛,为实现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运行特性的快速预测,获得其正常运行及典型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本文建立了一套完善准确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管壳两侧流动换热模型,开发了适用范围较广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热工水力分析程序STAGS;基于THTR-300反应堆蒸汽发生器验证了STAGS程序准确性和可靠性;以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TR-PM)为对象,开展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满负荷工况下系统运行特性分析,获得了关键热工水力参数沿螺旋管分布以及管壳侧流体流量对蒸汽发生器运行影响规律,进而研究了管壳侧入口参数受扰动时蒸汽发生器关键热工参数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管侧换热系数最大值受管侧流体流量影响较大,管侧流量增加10%时,管侧对流换热系数最大值增加约5149.3 W/(m^(2)·K);壳侧入口氦气热工水力参数的变化对蒸汽发生器的换热功率影响较为剧烈,壳侧流量突降10%以及入口温度突增20 K时分别导致蒸汽发生器换热功率降低968 kW和上升664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热工水力分析 系统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W模块式高温气冷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云龙 陈听宽 陈学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34,6,共10页
介绍了所设计的200MW模块式高温气冷反应堆动力装置中关键性设备的蒸汽发生器,氦气入口温度700℃,氦气压力5.89MPa,蒸汽温度530℃,蒸汽压力16.67MPa。蒸汽发生器采用垂直向上流动,直流型多头螺旋管束结构。详细介绍了多头螺旋管束结构... 介绍了所设计的200MW模块式高温气冷反应堆动力装置中关键性设备的蒸汽发生器,氦气入口温度700℃,氦气压力5.89MPa,蒸汽温度530℃,蒸汽压力16.67MPa。蒸汽发生器采用垂直向上流动,直流型多头螺旋管束结构。详细介绍了多头螺旋管束结构以及其他部件结构设计,给出了设计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气冷 蒸汽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螺旋管流动阻力测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伟 赵加清 +2 位作者 吴莘馨 雒晓卫 何树延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259-264,共6页
为验证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螺旋管流动阻力的一致性,搭建了以压缩空气为工质的阻力测量系统。详细探讨了空气可压缩性对阻力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提出了线性平均法和积分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且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动压修正。... 为验证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螺旋管流动阻力的一致性,搭建了以压缩空气为工质的阻力测量系统。详细探讨了空气可压缩性对阻力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提出了线性平均法和积分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且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动压修正。对比分析了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动压修正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光滑直管经验公式验证了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然后对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第5层共9根螺旋管的阻力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9根螺旋管间阻力系数相对偏差最大为5%。经过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主要影响因素为管内径偏差。螺旋管内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雷诺数与直管不同,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实验本体第5层螺旋管的层流向湍流的转捩雷诺数约为6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学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晓伟 吴莘馨 张作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6-1917,共12页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具有一次侧氦气工质、二次侧直流、螺旋管结构、工作温度高等特点,其热工水力特性与传统压水堆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存在很大区别。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特点,对其基础热工水力及特有热工水力学问题进行了阐述... 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具有一次侧氦气工质、二次侧直流、螺旋管结构、工作温度高等特点,其热工水力特性与传统压水堆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存在很大区别。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特点,对其基础热工水力及特有热工水力学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螺旋管内单相及两相流阻及换热计算、横掠螺旋管束流阻及换热计算、温度均匀性及两相流不稳定性等。同时介绍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针对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热工设计、温度均匀性及两相流不稳定性等热工水力学问题所开发的一维稳态程序、一维瞬态程序、二维分析程序和方法,并对分析结果和结论进行了讨论。相关研究方法、程序和结论对其他相似参数螺旋管和直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螺旋管 蒸汽发生器 两相流不稳定性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超临界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程序开发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弘毅 李晓伟 +1 位作者 吴莘馨 孙立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43-2353,共11页
高温气冷堆采用超临界蒸汽发生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结合目前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设计经验及高温气冷堆的发展规划,本文提出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设计方案。基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 高温气冷堆采用超临界蒸汽发生器可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结合目前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直流蒸汽发生器的设计经验及高温气冷堆的发展规划,本文提出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设计方案。基于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亚临界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程序,开发了针对螺旋管式超临界蒸汽发生器的一维稳态热工水力程序,并对比了不同超临界流体对流换热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不同经验关联式对热工水力计算结果影响很小,这是因为一次侧氦气对流换热热阻对总热阻的贡献最大。然后采用该程序对超临界蒸汽发生器100%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进行了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一二次侧温度、速度、对流换热系数等参数的分布,并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二次侧对流换热系数在拟临界点附近达到最高值;由于氦气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一次侧对流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传热管材料为T22的低温段,一次侧对流换热热阻占比超过65%;在传热管材料为800H的高温段,一次侧热阻与管壁导热热阻相当,二次侧对流换热热阻占比较小。由于密度变化较大,二次侧流速变化很剧烈,一次侧流速变化则较缓。针对100%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的水动力特性曲线的计算结果表明,当传热管入口不施加节流时,即使100%负荷工况的水动力特性曲线也具有负斜率区,且工作点处的正斜率较小,不利于流量分配及流动稳定性。需要在传热管入口设置合理的节流阻力系数来消除水动力特性曲线的负斜率区。保证高温气冷堆超临界蒸汽发生器在100%~30%负荷的水动力特性曲线不出现负斜率区的临界节流阻力系数为850~1600,并随功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超临界 螺旋管 热工水力 一维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热态功能试验中一回路加热动态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俊峰 王成龙 +4 位作者 秋穗正 李文姝 苏光辉 田文喜 马晓珑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5-301,共7页
高温气冷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由石墨和碳化硼烧结陶瓷材料组成,热态功能试验过程中需对一回路堆内构件进行加热除湿。针对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系统特点,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计算软件构建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氦风... 高温气冷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由石墨和碳化硼烧结陶瓷材料组成,热态功能试验过程中需对一回路堆内构件进行加热除湿。针对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系统特点,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5.4计算软件构建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氦风机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示范工程加热试验值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获得了一回路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动态特性。为了解决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一回路首次加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将辅助蒸汽通入到蒸汽发生器,并动态调整辅助蒸汽运行参数来加热一回路氦气的方法,结果表明:相较于主氦风机单独加热方式,外加辅助蒸汽热源可节省加热时间约31.3 h,同时可将堆芯最终平衡温度由250℃提高至265℃;在满足运行准则的前提下,更有利于碳砖和石墨堆内构件的除湿。该研究结果为高温气冷堆一回路热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主氦风机 辅助蒸汽 一回路加热 仿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志泓 王理博 +5 位作者 朱煜 张寅 王方方 孙海漩 徐华锋 郭盼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5-233,共9页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作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关键部件,承担着热交换及辐射屏障的重要作用,其结构完整性严重影响核电安全运行。针对该类特殊结构传热管的在役检查难题,设计了专用的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研制了内置单...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作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关键部件,承担着热交换及辐射屏障的重要作用,其结构完整性严重影响核电安全运行。针对该类特殊结构传热管的在役检查难题,设计了专用的电磁超声导波自动化检测系统,研制了内置单点检测式的磁场增强型电磁超声导波探头,开发了采用模块化组件的五轴联动多自由度自动运载装置,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管孔动态定位方法,建立了蒸汽发生器全尺寸模拟体试验平台并开展了定位精度测试与缺陷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可实现任意位置目标管孔的高精度定位及自动行走,可识别模拟体上异种钢焊缝处与距离检测端约60 m处的刻槽缺陷,有效检测范围覆盖传热管全长,有望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特殊结构传热管的质量健康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电磁超声导波 自动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冷堆甲烷蒸汽重整制氢蒸汽重整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银华强 姜胜耀 张佑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6-410,共5页
基于一维拟均相模型,针对高温气冷堆具有单根转化管的甲烷蒸汽重整器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设计的甲烷重整器进行了稳态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整器氦气入口的散热损失对重整器性能有明显... 基于一维拟均相模型,针对高温气冷堆具有单根转化管的甲烷蒸汽重整器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对日本原子能研究所设计的甲烷重整器进行了稳态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整器氦气入口的散热损失对重整器性能有明显影响,而化学反应速度则不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稳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好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制氢 蒸汽重整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