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酸锂粉末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红英 任艳萍 +2 位作者 张建勇 丑明月 马文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3-418,共6页
采用TG-DSC、XRD、SEM等技术手段对所合成的硅酸锂粉末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室温—1000℃—室温的循环过程中,硅酸锂经历了吸收—解吸—吸收二氧化碳的循环。硅酸锂吸收解吸二氧化碳可自发进行,并可循环使用。对... 采用TG-DSC、XRD、SEM等技术手段对所合成的硅酸锂粉末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室温—1000℃—室温的循环过程中,硅酸锂经历了吸收—解吸—吸收二氧化碳的循环。硅酸锂吸收解吸二氧化碳可自发进行,并可循环使用。对硅酸锂吸收解吸二氧化碳过程中的物相分析表明,反应是按照Li4SiO4+CO2Li2SiO3+Li2CO3可逆反应进行的。并测算了实际过程中硅酸锂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吸收量、解吸温度范围等,其中当二氧化碳分压为80%时,700℃时的吸收速率可达3.91%.min-1,吸收量为31%,解吸温度范围为728~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锂粉末 高温二氧化碳吸收材料 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基于TDLAS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蔡廷栋 高光珍 +2 位作者 王敏锐 王贵师 高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9-1773,共5页
通过具有高灵敏度、非侵入式等特性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发动机气缸工作过程等高温高压燃烧环境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是了解其内部燃烧过程进而研发高效发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和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 通过具有高灵敏度、非侵入式等特性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发动机气缸工作过程等高温高压燃烧环境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是了解其内部燃烧过程进而研发高效发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和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二氧化碳对于了解燃烧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寻找一种能够对高温高压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利用工作在室温条件下的近红外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以二氧化碳位于5 006.140cm-1处的跃迁作为传感谱线,结合固定波长的吸收光谱调制技术,通过该CO2谱线的一次谐波归一化的二次谐波信号峰值实现对高温高压环境中CO2浓度测量,建立了一种可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组份浓度的测量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得出该方法在5atm压力、500K温度下和10atm压力、1 000K温度下对于CO2浓度测量的平均标准偏差为3.99%;另外还对实验中所得CO2直接吸收及二次谐波信号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吸收光谱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波长调制光谱 高温高压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以氧化镁为主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及制备方法 被引量:2
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67,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氧化镁为主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及制备方法.属于用于密闭空间环境的二氧化碳清除领域。以所述吸收剂配方总质量为100计:氧化镁:80%-85%,单水氢氧化锂:12%.17%.质量分数为5%-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3%.5%;
关键词 二氧化碳清除 制备方法 吸收 氧化 材料 氧化钠水溶液 单水氢氧化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捕获二氧化碳的“热”聚合物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16-916,共1页
关键词 捕获 二氧化碳 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高温 聚合物薄膜 聚苯并咪唑 薄膜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氧化氩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温钛合金中硅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光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氧化氩氮 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高温钛合金 航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4C/6061Al复合材料中子吸收板在高温和装卸料模拟工况下的老化行为
6
作者 郑越 袁炜 +3 位作者 卢可可 崔岚 吴明 王全兆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51,共6页
对B4C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31%的B4C/6061铝合金(6061Al)复合材料中子吸收板在高温(400℃)和装卸料模拟工况(硼酸水浸泡→去离子水清洗→高温干式运输过程)下进行老化试验,通过拉伸性能、尺寸、质量、密度等变化分析了其老化行为。结果表... 对B4C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31%的B4C/6061铝合金(6061Al)复合材料中子吸收板在高温(400℃)和装卸料模拟工况(硼酸水浸泡→去离子水清洗→高温干式运输过程)下进行老化试验,通过拉伸性能、尺寸、质量、密度等变化分析了其老化行为。结果表明:2种复合材料中子吸收板在高温老化过程中的性能稳定,尺寸、质量、密度、B4C含量及10B面密度均无明显变化,高温老化后375℃及室温拉伸性能随老化时间的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模拟工况试验后矩形试样表面无明显的局部腐蚀现象,包覆试样表面局部腐蚀形成氧化膜,试验前后试样的厚度、质量、密度和10B面密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6061铝合金复合材料 中子吸收 高温环境 模拟工况 老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55
7
作者 罗发 周万城 +1 位作者 焦桓 赵东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论述了常见的石墨、乙炔炭黑吸收剂、碳纤维和碳化硅高温吸收剂的性能和应用概况 ,重点论述了碳化硅纤维、纳米碳化硅吸收剂处理方法和性能。
关键词 吸收 高温吸波材料 碳化硅纤维 纳米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修新 张晓云 +1 位作者 余青霓 赵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0-366,共7页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前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CO2吸收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CO2捕获和富集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吸收法、吸附法,并按照基质的不同将吸附法分为金属氧化物类、纤维类、活性炭类、...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前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CO2吸收材料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CO2捕获和富集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吸收法、吸附法,并按照基质的不同将吸附法分为金属氧化物类、纤维类、活性炭类、分子筛类、碳纳米管类、聚合物类。同时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氨基修饰的碳纳米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CO2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材料 二氧化碳 吸附 捕获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CO_2化学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邬剑明 于丽雅 晏泓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5,共7页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各国科学家都开始了CO2减排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大多数的常规吸附剂都是物理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附量会逐渐减小,这一特性限制了它在高温下的使用...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资源,各国科学家都开始了CO2减排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大多数的常规吸附剂都是物理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附量会逐渐减小,这一特性限制了它在高温下的使用,因此CO2高温吸收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广泛重视,许多学者已经对高温CO2吸收剂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高温下CO2吸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温 吸收 钙基 锂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Li_2ZrO_3在高温下吸收CO_2的因素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银杰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7,共4页
于不同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用于在高温下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TG)仪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温度... 于不同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用于在高温下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合成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TG)仪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影响材料的结构和表面性性质,从而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在800℃合成的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比较好,合成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材料吸收CO2,同时,气氛中CO2的含量也影响材料吸收CO2的速度,在CO2体积百分含量比较高的条件下,材料吸收CO2的速度较快,此外,本研究不进行任何元素的添加即可合成出吸收性能比较好的Li2ZrO3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锆酸锂 吸收性能 高温 固相反应法 合成 体积百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吸收剂研究进展及改性碳化硅吸波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禹 李步云 +1 位作者 邓爱明 陈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89,104,共3页
针对装备高温部位雷达隐身需求,论述了高温吸收剂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采用改性碳化硅高温吸收剂,制备了高温吸波材料,在室温和580℃高温下,材料在26.5~40GHz频段内的反射率均小于-10dB,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关键词 隐身技术 高温吸波材料 高温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高温固体吸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芹超 陕绍云 +2 位作者 贾庆明 蒋丽红 王亚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2-626,共5页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CO2高温固体吸收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温下吸收CO2的钙基和锂基吸收剂的特性、影响因素及这些材料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高温吸收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研究高温吸收机理,提高循环吸收CO能力... 随着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CO2高温固体吸收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温下吸收CO2的钙基和锂基吸收剂的特性、影响因素及这些材料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高温吸收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研究高温吸收机理,提高循环吸收CO能力,改进制备工艺和制备吸收CO的二元复合材料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高温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MIL@ZIF-8的制备及其对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佳敏 张占恩 高仕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294,共5页
利用高温微波水热法合成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MIL@ZIF-8),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测试(BET)和孔径分析(BJH)对MIL@ZIF-8进行表征分析,并用其吸附环境水样中的4种苯并三唑类化合物(UV-320、UV-... 利用高温微波水热法合成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MIL@ZIF-8),采用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测试(BET)和孔径分析(BJH)对MIL@ZIF-8进行表征分析,并用其吸附环境水样中的4种苯并三唑类化合物(UV-320、UV-327、UV-328、UV-329)紫外线吸收剂,考察不同参数得出最佳吸附条件:材料投加量20mg、吸附pH=6、吸附温度为室温,且采用搅拌的方式。经一、二级动力学和热力学拟合分析发现,MIL@ZIF-8吸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模型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微波合成法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紫外线吸收 离子液体磁性类沸石有机骨架纳米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CO2吸收能力的新型材料
14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金属络合物 多孔材料 CO2 吸收能力 三羧酸 乙酸铜 吸附剂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吸收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电磁特性试验
15
作者 胡悦 张有为 +3 位作者 袁旭冏 纵统 赫丽华 刘平桂 《航空发动机》 2025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对耐高温雷达隐身与结构承载一体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需求,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具有定向排布片状结构的耐高温吸收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对其微观结构、电磁特性、吸波性能和耐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定向排布片... 为满足航空发动机对耐高温雷达隐身与结构承载一体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需求,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具有定向排布片状结构的耐高温吸收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对其微观结构、电磁特性、吸波性能和耐温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定向排布片状结构的耐高温吸收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1~8 GHz频段具有优异的雷达吸波性能:随着吸收剂掺杂比例从50%提高到70%,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磁导率均上升,雷达波反射率峰值向低频移动,具有显著的电磁可调特性。经过450℃/1 h的高温处理后,掺杂比例为50%、60%时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变化较小;掺杂比例为7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由36.91~52.74下降至18.29~31.52,介电常数虚部由0.63~23.42下降至0.41~11.67,磁导率变化较小。说明具有定向排布片状结构的耐高温吸收剂/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耐温性能优异,可满足航空发动机对耐高温结构隐身复合材料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 高温吸收 吸波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一平 王金前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与无机盐配合制备出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该材料透光率可在低温下的70%~90%和高温下的10%~30%之间随温度可逆变化,转变温度在20~40℃之间,且可进行调节控制,符合在建筑物上使用要求;采用所研究出的常温温致... 采用水溶性聚合物与无机盐配合制备出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该材料透光率可在低温下的70%~90%和高温下的10%~30%之间随温度可逆变化,转变温度在20~40℃之间,且可进行调节控制,符合在建筑物上使用要求;采用所研究出的常温温致透光率可逆变化材料与光谱选择性吸收材料组合,制备出了寒冷地区用智能调温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材料可使低温下的水温升高约10℃,高温下可使过热现象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变化 透光率 材料研究 常温 水溶性聚合物 选择性吸收 转变温度 调节控制 材料组合 寒冷地区 水温升高 过热现象 无机盐 建筑物 制备 高温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陶瓷:吸波材料设计新策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伟明 向会敏 +2 位作者 戴付志 孙志梅 周延春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5,共13页
微波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磁防护技术的发展。吸波材料可以将过剩的电磁辐射以热量形式耗散,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寻找在1~18 GHz频段内兼具强吸收和宽频吸收性能的吸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法主... 微波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磁防护技术的发展。吸波材料可以将过剩的电磁辐射以热量形式耗散,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寻找在1~18 GHz频段内兼具强吸收和宽频吸收性能的吸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吸波材料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制备纳米复相材料和掺杂改性。通过将介电损耗型和磁损耗型的材料在纳米尺度复合可以实现两种损耗机制的耦合,但制备工艺复杂、纳米填料分散性难以精确控制、高温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差等问题是制约纳米复相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超高温陶瓷具有高温热稳定性及抗氧化性好等优点,但阻抗匹配差使其难以作为吸波材料应用。通过设计和制备含有磁性组元的高熵陶瓷可以使超高温陶瓷材料兼具宽频吸收和强吸收的高效吸波性能。采用高熵设计方法可以同时调节导电性和增强磁损耗能力,为导电性良好的介电型吸波材料提供了调控阻抗匹配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宽频吸收 高温陶瓷 高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科纳Fortron材料使发动机舱内部件不断优化
18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58,共1页
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一直在寻找创新的材料以降低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泰科纳推出的吹塑级Fortroon 1115L0聚苯硫醚(PPS)就是这样一种材料。其出众的耐高温性能使它成为生产发动机舱内部件理想的材料,同时这种材料也能有效地达到减轻... 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一直在寻找创新的材料以降低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泰科纳推出的吹塑级Fortroon 1115L0聚苯硫醚(PPS)就是这样一种材料。其出众的耐高温性能使它成为生产发动机舱内部件理想的材料,同时这种材料也能有效地达到减轻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材料 部件 舱内 汽车生产商 优化 高温性能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2SiO_4∶Mn的VUV和UV光谱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尤洪鹏 洪广言 +3 位作者 曾小青 KimChang-hong PyunChong-hong ParkCheol-hee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硅酸为原料合成了等离子显示用荧光体Zn2 SiO4 ∶Mn ,研究了Zn2 SiO4 ∶Mn的VUV和UV光谱特性 ,表明波长小于 2 0 0nm的部分的基质吸收带主要是氧的 2 p轨道到锌的 3d轨道跃迁产生的 ,波长大于 2 0 0nm的部分的基质...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以硅酸为原料合成了等离子显示用荧光体Zn2 SiO4 ∶Mn ,研究了Zn2 SiO4 ∶Mn的VUV和UV光谱特性 ,表明波长小于 2 0 0nm的部分的基质吸收带主要是氧的 2 p轨道到锌的 3d轨道跃迁产生的 ,波长大于 2 0 0nm的部分的基质吸收带是氧的 2 p轨道到硅的 3p轨道跃迁吸收。在VUV和UV激发下 ,Mn2 +的浓度与发射强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在不同区域激发时荧光体的发射强度随着M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锌 掺杂 锰离子 高温固相反应法 跃迁吸收 等离子体平板显示技术 紫外-可见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显示材料 等离子体荧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发光材料与植物的光催化反应
20
作者 范义积 叶岳兴 《发光学报》 EI CAS 1979年第Z1期255-260,共6页
根据现有的实践证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是一个半导体。在光下它利用光能光解水,把氢和辅酶Ⅱ(NADP),结合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同时放出氧气,并且利用光能把腺二磷(ADP)和无机磷酸盐(Pi)结合产生腺三磷(ATP)。这个由光... 根据现有的实践证明,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是一个半导体。在光下它利用光能光解水,把氢和辅酶Ⅱ(NADP),结合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同时放出氧气,并且利用光能把腺二磷(ADP)和无机磷酸盐(Pi)结合产生腺三磷(ATP)。这个由光反应产生的NAPPH和ATP,再一起去推动由一系列酶参与的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CdS 叶绿体 光反应 硫化物 质体 光化学反应 半导体材料 电工材料 发光材料 光学材料 光解水 无机半导体 高温处理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