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RT-OCTA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微微 黄胜海 +4 位作者 郑燕 左菁菁 钱珊珊 周挺业 林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通过高清断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DART-OCTA)观察累及黄斑区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06/12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BRVO患者51例51... 目的:通过高清断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DART-OCTA)观察累及黄斑区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06/12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BRVO患者51例51眼,分别行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和DART-OCTA检查观察BRVO黄斑区影像学特点,根据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组和非成像组,比较三种检查方法BRVO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检出结果,并对DART-OCTA图像中病变累及区与非累及区毛细血管血流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51眼中,FA、OCTA、DART-OCTA检查可对毛细血管灌注成像者分别为10、14、34眼,三种检测方法BRVO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检出结果比较,DART-OCTA较FA和OCTA对缺血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的敏感性更高。DART-OCTA检查中,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组和非成像组患者病变累及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低于非累及区(0.65±0.20/mm vs 1.16±0.31/mm, 0.41±0.16/mm vs 1.06±0.38/mm,均P<0.0001)。结论:DART-OCTA可以提供更清晰的断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成像,采用其观察累及黄斑区的BRVO时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受黄斑出血的影响最小,对伴有明显视网膜出血的BRVO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清断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dart-octa)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毛细血管灌注成像 黄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A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及其与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炜 刘沛洋 +6 位作者 王海燕 雷涛 王润生 张博 张磊 李娟 薛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急性期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网膜循环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9-01/2021-03就诊于陕西省眼科医院且临床诊断为CRAO急性期(病程≤7d)的患者43例43眼,均行FFA、OCT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检查及溶栓治疗。将治疗前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增强或不变的患者纳入A组,OCTA显示患眼视网膜血管血流信号较对侧健眼降低的患者纳入B组。应用Image J软件处理OCTA图像评估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FFA检查记录治疗前患眼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A组患者患眼和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均高于B组(25.08%±4.40%vs 12.24%±3.41%,25.72%±2.70%vs 17.89%±4.55%,均P<0.001),B组患者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FT)[96(20.50,193.50)s]较A组[11(5.00,19.50)s]延长(P<0.001)。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FT是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相关因素(均P<0.05),且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是FT、病程、对侧健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其中病程、FT与患眼视网膜血管密度具有负相关性。结论:CRAO患者OCTA视网膜血管密度与FFA视网膜循环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循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弱视患儿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和血流密度改变及视觉质量分析
3
作者 田敏 张熙伯 +4 位作者 熊鑫 王勇 罗林碧 张沛霖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3-899,共7页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密度、视觉质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特点,并评价其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弱视患儿81例。使用光学相关断... 目的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结构、血流密度、视觉质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特点,并评价其在单眼弱视儿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弱视患儿81例。使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测量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管丛的微血管结构和血流密度;使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Ⅱ)对患者视觉质量进行客观评估。结果在81例单眼弱视儿童中,屈光参差性弱视47例,斜视性弱视34例。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在外环上、外环下和外环平均值均较对侧眼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_(3 mm×3 mm)范围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的血管线性密度(VD)_(1 mm×1 mm)、VD _(1 mm×3 mm)、VD _(3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P<0.05),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V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眼的血流灌注密度(PD)_(1 mm×1 mm)、PD _(1 mm×3 mm)、PD _(3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6 mm×6 mm范围黄斑扫描中,弱视眼的VD_(1 mm×1 mm)、VD _(1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V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的PD_(1 mm×1 mm)、PD _(1 mm×3 mm)均小于对侧眼(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PD_(1 mm×1 mm)小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的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及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OV20%和OV9%)低于对侧眼,弱视眼的客观散射指数(OSI)高于对侧眼,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MTF cutoff、OV100%低于斜视性弱视眼,OSI高于斜视性弱视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黄斑区OCT和OCTA对评估单眼弱视患儿视网膜的结构和血流变化有一定意义,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较斜视性弱视变化更大;弱视眼的视觉质量较正常对侧眼降低,屈光参差性弱视较斜视性弱视的视觉质量稍差,OQASⅡ能客观全面获取单眼弱视儿童视网膜成像质量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OCT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检出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文韬 刘三梅 +2 位作者 李杰 黎梦宇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眼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检出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的RVO患者48例(48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9例19眼,... 目的分析超广角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眼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检出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的RVO患者48例(48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9例19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29例29眼。所有患者均行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超广角OCTA检查。超广角OCTA检查选择24 mm×20 mm扫描模式。以FFA的检查结果为金标淮,计算超广角OCTA对RVO眼视网膜无灌注区的检出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检测性能。结果本研究共28眼(58.3%)被FFA检出视网膜无灌注区,超广角OCTA检出其中27眼,检出率96.4%,遗漏的一只患眼是由于超广角OCTA检测范围受限所致。在余下的20只患眼中,超广角OCTA更灵敏地检出1只患眼黄斑上方存在视网膜无灌注区,而在FFA图像中这个区域被视网膜出血引起的低荧光所掩盖。ROC分析结果显示:超广角OCTA检测RVO眼视网膜无灌注区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100.0%,AUC为0.957。结论超广角OCTA对RVO眼视网膜无灌注区检出率高、耗时短,准确率高,且能发现被FFA遗漏的无灌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的研究现状:基于OCTA 被引量:8
5
作者 白子超 李雁杰 +4 位作者 曹荣霞 李鲜 杨柳森 张转转 吕超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尤其可以清晰地显示糖尿病黄斑病变。因此,其可用于监测DR的病情变化,并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将对OCTA在DR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密度 黄斑中央凹无血管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FFA与OCT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琴慧 刘久萍 +2 位作者 崔冬梅 贺严 汤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FFA与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70例135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FFA与OCT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70例135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中心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前置镜散瞳眼底检查、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将相干光断层扫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轻度水肿时,FFA表现异常56眼,OCT表现异常68眼(P=0.0009);FFA表现正常12眼中,其OCT检查有10眼为海绵样改变;FFA表现为囊样型的,其OCT表现为囊样型占46.7%。结论:FFA,OCT联合应用于诊断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OCT作为临床随访DME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早期应用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