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动因、使命与推进路径
1
作者 蒋凯 朱施蓉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 我国始终坚持扩大与深化包括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致力于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全球环境、革新需求和国际影响是我国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实动因。通过加强政府宏观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引育模式改革,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服务高校师生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职责使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乃至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实现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
2
作者 阳荣威 李亚洲 刘思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整体呈现向优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四大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水平差异,区域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导性贡献因素;国际学术交流是准则层主要障碍要素,合作办学机构数等因子是指标层的核心制约要素,且障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动态演变特征。据此建议,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锚定发展障碍要素,健全质量提升体系;创新韧性治理模式,完善长效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淑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内部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小且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内部区域不平衡不协调、对外开放制度规则建设不适应... 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内部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优、对外投资存量规模小且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内部区域不平衡不协调、对外开放制度规则建设不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等突出问题,我国要站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大生产能力为依托,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着力点,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支撑,以强化国内国际生产、创新、市场、资源联动循环为战略路径,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东西与陆海并举、商品要素流动型与制度型开放同步,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完善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夯实支撑开放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平台、提升要素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推进制度型开放和服务业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向度、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内在契合,是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实践延续,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验证。针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民生改善与结构升级相协同、发展效率与安全治理相统一、国内改革与... 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条件内在契合,是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的实践延续,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验证。针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民生改善与结构升级相协同、发展效率与安全治理相统一、国内改革与国际合作相促进、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相融合的价值目标,应从加强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的领导、系统推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发展、更深层次推动制度型开放、更大强度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为合理优化对外开放空间布局、更有担当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等几个方面,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内生动力 全球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证据
5
作者 苏剑 杜剑威 焦聪慧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9,共11页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贸易风险的不断增加,深入评估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完善国际贸易策略、降低贸易壁垒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基于OECD双...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贸易风险的不断增加,深入评估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对于完善国际贸易策略、降低贸易壁垒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基于OECD双边贸易数据库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政策场景,系统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影响文化贸易发展质量提升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且其正向的边际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机制分析表明,政策的赋能效应可以通过节约企业交易成本、强化文化认同与文化信任以及数字化发展互通三种路径得以体现。同时,此效应在参与国收入水平、语言距离、地理位置等层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因此,应继续秉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原则,携手各国深化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领域。应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打开参与国的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的自由流通与交易;通过积极举办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主动深化与各国的数字经济合作,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文化平台,基于数字经济新业态打造全球化的文化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文化贸易 交易成本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测度及动态演进
6
作者 赵萍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使... 通过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水平。通过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使用核密度估计法探析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综合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分布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尽管区域间存在差距,但总体上各省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方面获得积极进展。三大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与极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 贸易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
7
作者 马相东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2-102,共11页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历经的三次浪潮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三大阶段的持续推进。当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制度型开放是健全发展新...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历经的三次浪潮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三大阶段的持续推进。当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制度型开放是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深化外贸外资体制改革是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现实要求。未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路径包括: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深耕中国市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质生产力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牛传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文章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结果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效应... 文章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一结果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通过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与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强。因此,应统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差异化推动跨区域联动互通,以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链韧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
9
作者 袁照稳 刘琦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亦是中国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与提高全球分工地位的关键途径,已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新动能。基于2009—2022年中国279个地级城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高...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亦是中国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与提高全球分工地位的关键途径,已成为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新动能。基于2009—2022年中国279个地级城市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论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正向驱动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该促进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可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间接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即新质生产力能够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链韧性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城市、大规模城市及产业结构水平较高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强。基于此,应加速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维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差异化制定高水平对外开放方案,以加速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产业链韧性 新质生产力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大循环与共同富裕
10
作者 韩晞婷 牛康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7,共10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升贸易利得水平,夯实“富裕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本文借助我国2013—2023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提升贸易利得水平,夯实“富裕基础”,促进共同富裕。本文借助我国2013—2023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在沿海城市更为显著。中介效应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可通过国内大循环赋能共同富裕。门槛效应证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据此,提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立足比较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共同富裕成果的建议,以期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共同富裕 国内大循环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传导作用
11
作者 王吉宇 李莉英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向影响首发经济,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作... 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首发经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向影响首发经济,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影响作用更强。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可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效赋能首发经济。空间溢出效应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首发经济新生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顶层设计等策略,以期为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首发经济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洪宇 刘宝存 +2 位作者 张雷生 段世飞 彭湃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2,共2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涵盖了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旨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精神,推进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关键在于运用系统思维加快建设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妥善处理好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几组关系,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维度,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把为“全球南方”培养工程师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长期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教育 高水平对外开放 教育强国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视域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困境、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体荣 高皇伟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但相关奖学金政策亟须转型。基于对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结构、类型和功能的研判,并结合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实地调查和经验研究,分析提出奖学金政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发展理念、政策实施形式、政策结构、政策效益等方面。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政策转型的逻辑在于提升政策的核心议程地位、构建多元的政策主体结构、开发多样的政策工具类型、设置多元关联的政策目标。奖学金政策转型的进路如下:转变指导理念,增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开发政策新类型,拓展留学生教育新功能;搭建政策新组合,扩展政策实施单元;切实下放政策实施权,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华留学生 奖学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内在逻辑、赋能渠道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林静 齐冠钧 梁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6,96,共11页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存在历史契合性和实践必然性。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贸易强国建设的渠道为:以开放式发展厚植贸易强国建设的要素基础;以开放新优势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贸易结构更趋优化;以开放促改革构筑贸易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以开放之道引领创建普惠共享、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在明确赋能渠道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深层次制度开放,形成以制度开放效应为核心的贸易强国建设新动能体系;推动内外开放联动发展,以高效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赋能贸易强国建设;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以多维度的开放势能优化对外贸易区域市场结构;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塑造贸易强国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制度型开放 贸易高质量发展 贸易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立意、要点与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7,共5页
高等教育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窗口。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立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 高等教育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窗口。面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发展,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创新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立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制高点,要牢牢把握扩大开放的价值立意与核心要点。特别是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格局和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作出战略选择、应对全球性挑战,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成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水平对外开放 价值立意 核心要点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知前提与提升建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少安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对外开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分别有八大领域,各领域的开放及各领域内的开放有水平层次之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还要提高各领域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结构。战略意义上的开放不等于策略意义上的开放... 对外开放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分别有八大领域,各领域的开放及各领域内的开放有水平层次之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要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还要提高各领域开放水平、优化开放结构。战略意义上的开放不等于策略意义上的开放,后者更需要高度理性和专业化的决策。高水平对外开放须正确把握和顺应开放的基本规律,并对本国和世界各国发展及国际形势的现状和走势有准确的认知。目前存在的一些认知和判断偏差,比如,高估中国经济增长率、实力及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误判他国对外经济战略取向,对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体系的规律认识不够等,需要得到纠正。应加强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不能简单地以“中国思维”思考和解决国际问题,通过竞争机制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智库或思想市场,加快培养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寻求与美国等主要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允许不同地区相机选择不同的开放策略、重点和节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战略 开放策略 国际关系 国际治理体系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退税、消费者福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学锋 孙曼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24,共17页
在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及中国国内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重背景下,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畅通供需双侧循环,持续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出口退税对供给及外需侧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其对内需侧影响的研究... 在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及中国国内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重背景下,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畅通供需双侧循环,持续推进以扩大内需为基本导向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如今出口退税对供给及外需侧的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关于其对内需侧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文章利用2004—2021年产品层面出口退税率数据及中国地区层面价格与工资等数据,考察了出口退税对中国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退税率上调会通过降低物价水平即降低消费效应和提高工资水平即增加收入效应来提高消费者福利。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出口退税的上调对低收入群体及东部地区福利提升水平更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在其促外贸、扩内需的作用,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退税 消费者价格 居民工资 消费者福利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婉欣 李丹 崔日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6,36,共11页
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 新质生产力赋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出层次分明的驱动逻辑:经济增长层面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政治保障层面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外交新格局,技术进步层面推动了技术标准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制度创新层面推动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型对外开放。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仍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国内各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信任赤字、技术的封锁与技术标准的争夺,以及制度性贸易摩擦与合规成本的增加。因此,我国亟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强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并实施支持创新的政策,推动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制定绿色生产标准和认证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 被引量:5
19
作者 倪红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4,共5页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宽和深化,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和层次不断拓宽和深化,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区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牵引改革系统集成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成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面临不少挑战,应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开放领域,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从而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环境产品进口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克 李杨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6,共16页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发展绿色贸易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绿色贸易的代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 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发展绿色贸易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绿色贸易的代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主要成员,全程参与了《环境产品协定》谈判并积极发展环境产品进口贸易,环境产品进口呈现规模先增后减、结构不平衡、市场相对固定等特点。结合Grossman和Krueger的贸易与环境经典理论以及Antweiler等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层面阐释环境产品进口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机制,并选取我国微观企业的面板数据,从实证层面考察环境产品进口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环境产品进口可以降低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产品进口的规模效应增加了企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技术效应降低了烟粉尘排放量,结构效应不显著。二是在环境产品细分中,资源管理类产品和清洁技术与产品的进口对企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减少作用明显,而污染管理类产品对于环境改善作用不显著。三是环境产品进口额的增加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高污染行业烟粉尘排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民营企业和非高污染行业没有显著影响。鉴于此,建议建设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制度体系;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实施进口差异化战略;发挥好对外开放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加快培育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营商环境;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绿色技术 营商环境 贸易强国 环境产品 进口效应 烟粉尘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