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导师制”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影响研究——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陈晓清 范辰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9,共7页
导师团队建设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访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导师制”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其三类导师,得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编码处理。结果显示,“三导师制”在全程指导、专业素养、教育情怀与满意度上初见成效,但存... 导师团队建设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访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导师制”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及其三类导师,得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编码处理。结果显示,“三导师制”在全程指导、专业素养、教育情怀与满意度上初见成效,但存在导师间缺乏协同、师生间互动不足以及高校导师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三导师制”的实践效果,应制定导师结对工作机制,定期评估指导绩效;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突破跨组织学习障碍;开展项目式教学,探索多元灵活的教学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三导师制 教育硕士研究生 导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生”即“优师”?--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任教中小学的匹配与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凌伊 焦佑希 +1 位作者 郭仕豪 余秀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入职中小学面临“大材小用”“难胜其任”等争议,该群体任职中小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中小学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尚乏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个体—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着眼于从教个体与任教单位的匹配现状,分析...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入职中小学面临“大材小用”“难胜其任”等争议,该群体任职中小学的优势、劣势以及中小学对他们的实际需求与期望尚乏实证分析。本研究基于个体—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着眼于从教个体与任教单位的匹配现状,分析“‘优生’成‘优师’”这一愿景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与所面临的转型挑战。研究发现,中小学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吸引与选择,显著依托于双方“互补匹配”的达成,而教学技能、教师职业信念等“一致匹配”要素的不足导致了“优生”适应教师角色的多重危机。让“优生”新教师在与中小学实现一致性匹配的基础上满足互补性需求,才是为中小学师资队伍增辉添彩、使教师职业发展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中小学教师 个体—组织匹配 职业适应 职业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硕士的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录琴 刘义兵 常宝宁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4,57,共7页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硕士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之举。然而受价值理念、人才培养、专业惯力等影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还存在积极性不高、招生规模偏小、学科结构偏差等问题。为深入推进部分...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培养教育硕士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之举。然而受价值理念、人才培养、专业惯力等影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还存在积极性不高、招生规模偏小、学科结构偏差等问题。为深入推进部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深度参与教育硕士培养、构建高质量的教师培养生态,需要从完善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模式、共建教师培养共同体、促进教师培养从技术理性向反思性实践转型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教育硕士 教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预防 被引量:5
4
作者 包水梅 陈志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认为当前我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落实“国优计划”面临系列挑战,如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内源性动力不足、教师教育基础薄弱、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乐教适教”优质生源甄选困难等。... 认为当前我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落实“国优计划”面临系列挑战,如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内源性动力不足、教师教育基础薄弱、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乐教适教”优质生源甄选困难等。提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转变价值观念,承担基础教育高水平师资培养的重要使命;调整教育学院定位,组建精良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协同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国优计划”各参与主体作用;创新培养模式,助力“国优计划”实现科学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建立全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促使毕业生乐教、适教、胜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优计划 研究生教育 教师教育 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培养模式 科学家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