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创新视域下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中心的建设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林成华 张维佳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61,共10页
以32所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中心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制度文化、学科团队和资源工具四个维度分析其建设特征与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中心展现了组织结构跨域联动、制度文化跨界整合、学科... 以32所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中心为研究对象,从组织结构、制度文化、学科团队和资源工具四个维度分析其建设特征与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中心展现了组织结构跨域联动、制度文化跨界整合、学科团队分工协作以及资源工具功能互补的开放性建设特征,但仍面临组织结构的物理空间联结性有待提高,制度文化灵活性有待提升,学科团队人员构成协调性有待增强,资源工具类型单一且支持效力有限等问题。为此,学科交叉中心应搭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双层开放组织结构,塑造科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开放制度文化环境,打造教学团队与研究团队互动沟通的开放学科团队网络,开发高效识别需求和精准投放要素的开放资源工具包,以促进学科交叉中心更好地融入开放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科交叉中心 开放创新 内容分析 跨界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2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有效机制。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区域布局,加快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使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分新型研究型大学早日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教育 科技创新 “双一流”建设高校 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社科科研管理创新战略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向刚 边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规定性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以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为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状况和发展趋势,应该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科...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规定性就是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要以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为保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状况和发展趋势,应该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十大战略"的落实,以不断提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建设和研究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哲学社会科学 科研管理 创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元芳 林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校的战略目标。在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概念不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对这一概念加以把握 ,同时对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内外知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概念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的模式、机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焦磊 袁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7,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社会服务,在"双一流"的竞逐过程中尤甚,重排名轻社会服务的现象凸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未能实现协调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研究型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而著称,...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社会服务,在"双一流"的竞逐过程中尤甚,重排名轻社会服务的现象凸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未能实现协调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研究型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而著称,学界较少关注其社会服务状况。通过回溯历史可知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演化过程中愈加重视社会服务,其社会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单向公共服务转变为双向互惠的社区参与模式,在社会服务方面同样取得不凡成效。通过对2019年《华盛顿月刊》社会服务排行榜居前的十所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运行机制进行探析发现,各大学顶层普遍重视社会服务职能,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服务理念,成立了专门化的社会服务机构,并构建起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多途径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其经验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更好地承担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社会服务模式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
6
作者 卢铁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6-40,共5页
大学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师资水平的高低 ,因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是大学工作的核心。实行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 。
关键词 教师聘任制 职务晋升制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教师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特色发展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7
作者 宋维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4-64,共1页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历了21世纪初高速发展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发挥人才、...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经历了21世纪初高速发展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等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发挥人才、科技和文化优势,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使命和根本任务。北京林业大学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确定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明确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目标的前提下,狠抓教育质量,强化学校的育人特色,深人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积极搭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理念培育等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开办了以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的名字命名的“梁希实验班”,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我国林业院校唯一的研究生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 科技第一生产力 北京林业大学 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树新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8,共3页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对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推动实施了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和部署具体任务的“三部曲”。党的十九大、二...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对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推动实施了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和部署具体任务的“三部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持续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竞争力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区域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 法律条款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9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重庆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中央直管干部高校,是中国最年轻直辖市重庆的一张闪亮“名片”,
关键词 重庆大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985工程” “211工程” 改革 重点大学 “名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报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2025年)
10
作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1979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之一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研...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1979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之一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作为全国首批院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建校6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六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授予权 研究生教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经济学 管理学 突出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以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奕群 邱垚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68,共6页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进一步明确大学创新体系的角色定位,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科研管理实践,提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独特价值,即发挥知识流转枢纽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并论述了在推进有组织科研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服务有组织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创新体系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有组织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
12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雄奎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现有教授、副教授等各类研究人员3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双一流 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与科研 植保机械 农药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
13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学...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雄奎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现有教授、副教授等各类研究人员3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双一流 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与科研 植保机械 农药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
14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雄奎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现有教授、副教授等各类研究人员3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双一流 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与科研 植保机械 农药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
15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I0016-I0016,共1页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 人员构成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建设,是国家“985”、“211”、“双一流”农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减量施药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由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何雄奎担任中心主任,中心现有教授、副教授等各类研究人员3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大学 双一流 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与科研 植保机械 农药学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工业大学开展第五次教育教学大讨论
16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6,共2页
北京工业大学历史上举办过四次全校性的教育教学大讨论。以2010年学校建校50周年校庆为标志,学校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新的50年,学校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 北京工业大学 教育教学 大讨论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大学历史 2010年 学校 校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简介
17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2O00年3月,是一个依托理工背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科类学院。十多年来,学院坚持“文以载道,法以治国”的育人理念,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坚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探...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2O00年3月,是一个依托理工背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科类学院。十多年来,学院坚持“文以载道,法以治国”的育人理念,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坚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探索具有学院办学特色的育人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各学科专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为学校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化工大学 法学院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高素质创新人才 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 育人理念 文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跨建制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构建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金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科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内涵、协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底层理念、关键举措与内在要求。面对科教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科融教难融”“物融人难融”“面融实难融”三大难题,中... “科教融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内涵、协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底层理念、关键举措与内在要求。面对科教融合进程中存在的“科融教难融”“物融人难融”“面融实难融”三大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国家科研机构跨越建制壁垒,共同探索出组织融合、学科融合、要素融合、制度融合四大有效路径并取得良好成效。实践证明,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引领下履践守正创新的教育共识、在高质量衔接互补合作进程中筑牢科技创新的教育根基和在高水平治理体系能力基础上共建有序运行的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国家科研机构 科教融合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改革成效与深入推进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明忠 邵攀 焦运红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优化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4年多的改革实践,"提升工程"对14所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入选...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优化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4年多的改革实践,"提升工程"对14所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入选高校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明确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较大的经费支持力度,促使入选高校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加强特色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入选高校积极发挥办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深入推进、取得新突破,需要加强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提升工程"的常态化机制建设;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处理好入选高校的自身建设与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区域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才选拔与培养
20
作者 李尚志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6,共3页
培养国家急需的英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光荣职责,也是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大学不但招收了高考分数最高的中学生,还举办了各种培养尖子生的英才班,配备了最强的师资力量,希望培养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关键词 培养 英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选拔 高考分数 师资力量 中学生 尖子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