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识别标准、政策演进与困境疏解
1
作者 肖婧文 吴芬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9,共15页
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布局加速重构,在成渝地区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有利于形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与国内地理空间重塑的双重赋能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开放布局,推动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 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布局加速重构,在成渝地区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有利于形成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与国内地理空间重塑的双重赋能机制,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新开放布局,推动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深层递进。根据国家顶层文件指向与相关文献,阐释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高在何处”,从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制度体系、跨国贸易及全球治理服务三个维度进行识别标准分解,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揭示区域贸易通道建设现状、政策演进与发展困境。基于国内国际经验,提炼“一个牵引系统,两条关键渠道,三重协同机制,系列政策保障”的高水平国际贸易通道建设路径,为培育内陆开放枢纽,疏通向西开放国际通道,统筹“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国际贸易通道 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全球产业 全球价值链 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区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敬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2-36,共5页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水平及结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4-117,共4页
文章利用SITCRev.3将农产品分为22章、66组,首先计算了我国1997~2008年各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额,发现12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不断增长;其次,在SITCRev.3三位数基础上采用GL指数计算了各章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农产品总... 文章利用SITCRev.3将农产品分为22章、66组,首先计算了我国1997~2008年各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额,发现12年来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额不断增长;其次,在SITCRev.3三位数基础上采用GL指数计算了各章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大多数章的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较低;最后,采用GHM法将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为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高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低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 GHM法 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水平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中朝 朱诗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10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10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增速趋缓;第二,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很低,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较为明显;第三,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所占份额略高,但大部分类别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建议中国应缩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强化农产品的水平差异性特征,有选择性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水平 垂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便利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产业高级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小龙 丁佐琴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66,共16页
贸易便利化作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为推动贸易便利化,各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简化贸易流程,提高海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基于1999—2022年全球204个经济体的宏观面板数据,采用... 贸易便利化作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为推动贸易便利化,各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简化贸易流程,提高海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基于1999—2022年全球204个经济体的宏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贸易便利化水平,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信息流通、激发产业创新等途径,显著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指标、选择部分样本、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倾向得分匹配等后稳健;贸易便利化通过提升生态链、创新链、全球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链、安全链,推动产业高级化,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在经贸摩擦背景下,贸易便利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高级化在贸易便利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贸易便利化通过推动产业高级化,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城镇化、老龄化、发展程度、地理区域、教育程度、私营程度对贸易便利化与外贸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在城镇化水平高、老龄化水平低、发展程度高、教育程度高、私营程度高的经济体,贸易便利化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大。因此,为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各经济体应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强产业政策支持,重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高级化;充分发挥城镇化和教育的作用,提升人力资本;提升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支持科技创新,缓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考虑地理区域和私营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贸易和产业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产业高级化 外贸高质量发展 价值链体系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秦熠群 金哲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韩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将产业内贸 易细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形式。得出了中韩贸易的主要形式为产业内贸易,且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垂 直型贸易比例较大,水平型贸易份额逐步上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范爱军 王丽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钢铁产业 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丽丽 龚静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6,共6页
在总结国内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VIIT)的测算指标,分析了中国1997-2009年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运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服务业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 在总结国内外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VIIT)的测算指标,分析了中国1997-2009年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模式,运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服务业水平型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诗萌 冯中朝 王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57-6162,共6页
基于2004-2012年的细分产业层面面板数据,首先运用AE法和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解及测度,然后在细分的农产品产业层面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依次分析了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垂直型... 基于2004-2012年的细分产业层面面板数据,首先运用AE法和GL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解及测度,然后在细分的农产品产业层面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依次分析了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市场规模大小、美国次贷危机、农产品关税税率差异和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程度;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大小、东盟国家贸易开放度、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洪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8-601,共4页
将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利用2001、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我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 将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利用2001、2002年的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我国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不显著.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内贸易理论演进 被引量:8
11
作者 章丽群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57,共9页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 垂直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1997-2008年静态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学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产业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爱芝 王文昕 刘莹 《农业展望》 2011年第4期49-52,共4页
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 文章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中日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与日本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特别是以低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在此基础上,对中日农产品贸易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地与香港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孝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准确把握两地贸易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推进相互间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1997~2006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中国内地与香港是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准确把握两地贸易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推进相互间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1997~2006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中国内地与香港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处于较低阶段;从结构上看,两地间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间接地反映了中国内地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的位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 香港 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差异性的中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佩尔 杨丽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6,144,共4页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汽车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档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产业内贸易 水平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探讨——从中日和中新产业内贸易比较谈起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玉婵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70,共7页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水平 垂直型 贸易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国际分工形式下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丹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5-17,共3页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垂直型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引擎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助力自由贸易试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重大生... 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引擎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助力自由贸易试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贸易强国建设等,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有着强大的赋能作用。两者之间本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然而,在此过程中却也面临着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困难、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亟须加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领域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国际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等现实挑战和主要问题。为此,新质生产力赋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营建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定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2-54,121,共4页
通过比较中日、中韩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出目前中国与日、韩两国仍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中、韩两国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呈逐渐提升趋势。尽管如此,中国与日、韩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多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 通过比较中日、中韩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判断出目前中国与日、韩两国仍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中、韩两国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呈逐渐提升趋势。尽管如此,中国与日、韩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多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水平发展,因此应打破国内地域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及产品在国内的自由流通,同时以政策手段限制日、韩对中国高污染、低技术的投资模式,鼓励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对华投资,从而促进我国要素禀赋的转移,推进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类型 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对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123,共5页
文章运用GL指数和HIIT&VIIT指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先后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1992—2015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整体或分区来看,中国... 文章运用GL指数和HIIT&VIIT指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先后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1992—2015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整体或分区来看,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源。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境外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以及地理距离等对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水平 垂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