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水平个人项目运动员赛前减量训练阶段的负荷变化特征 |
陈亮
李荣
刘成
田麦久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2
|
普通高校跳跃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实施“三超”训练的研究 |
许青生
王志勤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3
|
论有音乐伴奏项目高水平运动员赛场的二次创作 |
樊莲香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4
|
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 |
李安民
张春华
袁东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5
|
追求卓越表现过程中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对我国个人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访谈研究 |
王智
董蕊
|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6
|
不同运动项目对高水平训练的运动员骨密度和肌肉重量的影响 |
高崇玄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7
|
心理训练在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训练中的作用 |
王赞
刘兴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
2004 |
1
|
|
8
|
在身体接触性项目高水平运动员中,与柔韧性、形体、加速、临床缺陷和即往损伤相关的运动损伤 |
高崇玄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9
|
山东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成绩分析 |
王相英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0
|
从我国奥运选手成才的时间特征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安排 |
李力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预测高水平投掷运动员成绩的数学模型 |
邱晓德
邱晓滔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
1988 |
0 |
|
12
|
103例高水平运动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
陈章豪
张宝慧
高云秋
|
《体育科学》
|
1986 |
1
|
|
13
|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对心理影响的研究 |
易南
李帅星
殷燕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4
|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及招生的研究 |
吴秋娟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5
|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可行性研究 |
刘德佩
金育强
林淑英
钱光
|
《体育科学》
|
1988 |
8
|
|
16
|
上海市健将级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分析 |
祝蓓里
方兴初
|
《心理学报》
|
1988 |
7
|
|
17
|
浅析我国高栏运动员的“经济性”问题 |
张昌跃
李梅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18
|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组织与训练 |
侯宝年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
1984 |
0 |
|
19
|
法国国立体育学院的高水平运动系 |
广鉴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
1986 |
0 |
|
20
|
试论其必要与可能——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看法 |
吕铭华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