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加热碳酸钾法制备烟杆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3 位作者 夏洪应 李玮 曲雯雯 朱学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产品的吸附性能超过了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LY/T 1617-2004)标准的要求,同常规加热相比,活化时间缩短了78.26%。同时测定了该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通过非定域化密度函数理论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557m2/g,总孔体积为1.647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碳酸钾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载体结构对乙炔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2 位作者 吕绍洁 李子健 邱发礼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08-611,共4页
以不同的高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于等于1 839 m2/g)活性炭为载体,在接近现有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催化剂载体的结构对合成醋酸乙烯(VAc)生产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VAc的生产能力随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炭载体的... 以不同的高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于等于1 839 m2/g)活性炭为载体,在接近现有工业生产条件下研究了催化剂载体的结构对合成醋酸乙烯(VAc)生产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VAc的生产能力随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炭载体的比表面积为2 713 m2/g时催化剂的生产能力是载体比表面积为1 839 m2/g时催化剂生产能力的1.30倍;活性炭载体中孔径1-2 nm的孔对合成VAc的催化括性影响不大,孔径2-40 nm的孔对催化过程起主要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空速小于360 h-1时,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越大合成VAc的生产能力受空速的影响越大,即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越大催化反应受扩散影响越严重;在高温(185-195℃)段,活性炭载体比表面积越大合成VAc的生产能力受温度的影响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催化剂 载体结构 醋酸乙烯 乙炔 扩散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椰壳与椰壳渣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原料脱灰工艺 被引量:15
3
作者 姚伯元 黄广民 +1 位作者 窦智峰 林白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8-1463,共6页
椰壳、椰壳渣与石油焦性能差异明显,必须脱灰处理才能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的H3PO4,常温下处理3h,椰壳灰分可脱至0·42%,椰壳渣可脱至0·75%·改进椰壳酸水解工艺后,椰壳渣灰分也可脱... 椰壳、椰壳渣与石油焦性能差异明显,必须脱灰处理才能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的H3PO4,常温下处理3h,椰壳灰分可脱至0·42%,椰壳渣可脱至0·75%·改进椰壳酸水解工艺后,椰壳渣灰分也可脱至0·40%,满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要求·活化后产品酸洗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9%,浮选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渣 脱灰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藻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诗杰 韩奎华 +1 位作者 韩旭东 路春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4,49,共8页
以马尾藻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探索制备马尾藻基活性炭的实验方案和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低温活化温度、低温活化时间和浸渍时间对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采用N_2... 以马尾藻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探索制备马尾藻基活性炭的实验方案和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低温活化温度、低温活化时间和浸渍时间对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影响。采用N_2吸附、SEM表征考察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正交实验法分析发现,制备马尾藻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600℃,炭化时间180min,低温活化温度400℃,低温活化时间45min,浸渍时间2h。在16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为3 122m2/g,所有样品的孔径几乎全部分布在6n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藻 KOH活化法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存储天然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伟 张玉 +1 位作者 吴菲菲 孙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天然气中少量乙烷和丙烷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活性炭对天然气的吸附存储容量。为此,体积法测定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温度分别为283,293,303和313K;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得到各... 天然气中少量乙烷和丙烷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活性炭对天然气的吸附存储容量。为此,体积法测定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温度分别为283,293,303和313K;采用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得到各气体的方程参数,进而采用LRC关联式预测多组分吸附平衡数据,并计算活性炭对模拟天然气的存储能力。结果表明:活性炭对3种气体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I型等温线,采用L-F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各气体的吸附等温线;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模拟天然气的存储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吸附存储压力为3.5 MPa,吸附温度从283 K上升到313 K,相应的存储量(体积比)由139降低为103;与纯甲烷的吸附存储相比,模拟天然气的吸附储量(体积比)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吸附存储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等温线 多组分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伟刚 罗路 王洪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53,771,共7页
能源和环境被认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挑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氢经济"的关注,但是氢气的储存是制约"氢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本文简述了不同的储氢方法以及氢能实用化的目标,回顾了以KOH活化制备高比表面... 能源和环境被认为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挑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于"氢经济"的关注,但是氢气的储存是制约"氢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本文简述了不同的储氢方法以及氢能实用化的目标,回顾了以KOH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综述和评价了影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储氢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孔径大小和分布、表面含氧官能团和杂原子掺杂。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包括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可以满足美国能源部(DOE)设定储氢系统实用化的目标,对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孔径控制以及改性研究或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多孔性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对废水中COD_(Cr)的吸附能力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敏 彭凤仙 邓益群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探讨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HSAAC)吸附水中CODCr时,活性炭用量、pH值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ODCr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AC用量越大,去除CODCr效果越好。当HSAAC用量为2.0g·L-1,pH=3时,去除率达到78%以上;在酸性条件下H... 探讨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HSAAC)吸附水中CODCr时,活性炭用量、pH值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CODCr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AC用量越大,去除CODCr效果越好。当HSAAC用量为2.0g·L-1,pH=3时,去除率达到78%以上;在酸性条件下HSAAC对CODCr的去除效果较好;HSAAC对废水中CODCr的吸附发生在前30min;CODCr浓度低于60mg·L-1时,处理后CODCr的残余质量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标准(15mg·L-1)。用碱再生HSAAC,一次再生率达94.22%,二次再生率达到了86.90%。说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适宜条件下对CODCr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CODCR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焦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正交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常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以沥青焦为原料 ,KOH为活化剂 ,通过化学活化法制得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对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条件进行了优化 。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沥青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活化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国栋 邓先伦 +1 位作者 朱光真 郭昊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探索温度、时间和活化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比值为5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优。制备出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 3...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探索温度、时间和活化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比值为5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优。制备出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 360 m2/g,总孔孔容为1.798 cm3/g,平均孔径为2.140 nm,对碘的吸附性能为2 809 mg/g,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为67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KOH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竹活性炭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梅芳 胡晓斌 +1 位作者 王康成 尹晖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共4页
研究了KOH浸渍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收率、微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竹比为0.7,炭化温度为500℃,炭化时间为1h,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20min时,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微孔比表面积达2492m2/g、碘吸附值23... 研究了KOH浸渍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收率、微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竹比为0.7,炭化温度为500℃,炭化时间为1h,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20min时,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微孔比表面积达2492m2/g、碘吸附值2382mg/g、亚甲基蓝吸附值55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竹炭 吸附性能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竹炭基活性炭的孔结构对电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东升 邓丛静 +2 位作者 夏笑虹 刘洪波 何月德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0,共6页
以毛竹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HSAAC)材料,考察了KOH与竹炭的质量比(碱炭比)对活性炭孔结构、吸附性能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值的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中孔容积和总孔容增大,微孔孔容... 以毛竹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HSAAC)材料,考察了KOH与竹炭的质量比(碱炭比)对活性炭孔结构、吸附性能和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值的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中孔容积和总孔容增大,微孔孔容先增大后减小;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碱炭比值为4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 168和569 mg/g。当碱炭比值为4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2 610 m2/g、总孔容为1.24 cm3/g(其中微孔孔容0.81 cm3/g,中孔孔容0.382 cm3/g)的活性炭材料。以其为电极材料组装的电容器在30%H2SO4电解液中的比电容为206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结构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炭比对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容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琳 刘洪波 +2 位作者 李步广 何月德 张红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7,共5页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KOH与酚醛树脂炭的质量比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孔径分布和比电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的增大,所得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中孔容积... 以酚醛树脂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用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KOH与酚醛树脂炭的质量比对所制得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孔径分布和比电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的增大,所得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中孔容积不断增大,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也不断增大,比电容则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碱炭比为4时达到最大值74.2F/g.以这种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组装成的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既能在大电流下快速充放电也能在小电流下缓慢充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KOH活化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比电容 双电层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制备条件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桂林 蒋毅 邱发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1-114,共4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制得了系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 2500 m2·g-1)吸附剂,以天然气作为吸附质研究了制备活性炭吸附剂的活化条件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备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的活化条件下制得了系列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SBET> 2500 m2·g-1)吸附剂,以天然气作为吸附质研究了制备活性炭吸附剂的活化条件与天然气脱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备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剂的活化条件对吸附剂的结构及其吸附储存天然气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KOH/C质量比为3.0、活化时间为90 min、活化温度为800℃时,制得了比表面积达3348 m2·g-1、大于或等于2 nm的孔所占的百分率为65.34%的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该活性炭吸附剂在25℃、2.5 MPa及8.0 MPa时,天然气脱附量分别达460.7 mL·g-1、1043.8 mL·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附量 制备条件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活性炭吸附剂 吸附储存天然气 活化条件 活化时间 活化温度 KOH 石油焦 活化剂 吸附质 质量比 百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KOH配比对中间相活性炭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薛锐生 沈曾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6-351,共6页
为了制备中孔含量高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在850℃下对中间相沥青微球(MMB)进行了活化处理,考察了不同KOH配比对活性炭微球孔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对KOH活化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制备中孔含量高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在850℃下对中间相沥青微球(MMB)进行了活化处理,考察了不同KOH配比对活性炭微球孔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对KOH活化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配比增加,活性炭微球总孔容和中孔孔容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进一步增加KOH配比二者均呈下降趋势;KOH配比为8时制备的活性炭微球具有最高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的中孔孔容含量;KOH配比为10时,活性炭微球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下降,但中孔孔容达到最高值;随着KOH配比的增加,活性炭微球尺寸变小,由圆形变为椭圆形,然后变为较小圆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形态 活化剂 中间相沥青微球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 KOH 孔容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左晓希 李伟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比表面积为217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采用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并对它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实验和交流阻抗等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活性炭作电极材料组装的电容器具有...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比表面积为217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采用该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组装成超级电容器,并对它进行了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实验和交流阻抗等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活性炭作电极材料组装的电容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性能研究 制备 炭电极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放电实验 交流阻抗 循环伏安 石油焦 活化法 KOH 恒电流 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甲烷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红娜 张永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3-87,共5页
采用氧化剂对石油焦进行预处理,以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液固比、改性温度及改性时间对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改性时间、液固比、石油焦粒度、活化气流速及再生次数对活性炭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 采用氧化剂对石油焦进行预处理,以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液固比、改性温度及改性时间对制得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改性时间、液固比、石油焦粒度、活化气流速及再生次数对活性炭吸附甲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改性石油焦可以使活性炭的甲烷吸附性能提高36%左右;延长改性时间及增大石油焦粒度均利于甲烷的吸附;活化气流速变化对甲烷的吸附没有明显影响;再生5次,石油焦基活性炭的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甲烷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硫纳米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伟 张翠芬 胡信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23-526,共4页
采用升华硫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比容量、比能量。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 采用升华硫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高的比容量、比能量。通过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充放电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硫电极比较,此复合材料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600mAh·g-1,经过50次循环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400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蓄电池 正极 新型碳硫纳米复合材料 升华硫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