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比能二次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储能系统配电网运行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 李俊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2-344,共3页
对于包含储能系统的配电网运行建模与仿真,传统方法由于缺少对储能系统变量增补约束,导致建模后储能系统的电热转换效率较低。为此,提出高比能二次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储能系统配电网运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依据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运行特性... 对于包含储能系统的配电网运行建模与仿真,传统方法由于缺少对储能系统变量增补约束,导致建模后储能系统的电热转换效率较低。为此,提出高比能二次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储能系统配电网运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依据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运行特性,建立储能系统等效电路,并以高比能二次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指标构建电网运行模型,同时对其加以变量增补约束,以动态描述配电网的运行过程。实例应用结果显示,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电热转换效率,建模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二次锂电池 电极材料 储能系统 配电网运行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深空探测器高比能智能电源系统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戴永亮 许峰 +3 位作者 陈达兴 郑勋绩 王晓锐 李健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4,共10页
提出一种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方案,采用高转换效率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半刚性基板轻量化技术及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组;提出并采用一种基于顺序开关分流(S3 R)结构的扰动交错法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提高了太阳能源利用率;提出并... 提出一种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设计方案,采用高转换效率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半刚性基板轻量化技术及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组;提出并采用一种基于顺序开关分流(S3 R)结构的扰动交错法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提高了太阳能源利用率;提出并采用一种适应空间电源的机内测试技术(BIT),以提升电源自主管理能力.32%效率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及其半刚性基板,已经通过鉴定试验验证.能量密度1 9 5 W·h/kg的钴酸锂离子蓄电池组及MPPT和BIT技术,已经应用到国内航天器正样产品;经过验证,MPPT追踪速度为毫秒级,追踪精度可达9 8%.文章提出的设计可为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轻量化和电源能量自主管理需求提供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器电源系统 高比能太阳电池阵 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组 最大功率点跟踪 机内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比能量磷酸铁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军 郑育英 +2 位作者 李大光 黄慧民 赖桂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0,共3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高比能量的LiFePO4/C及纯相LiFePO4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程控充放电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和良好的充放电平台,掺碳的LiFePO4具有更优...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高比能量的LiFePO4/C及纯相LiFePO4正极材料,并用XRD、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程控充放电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和良好的充放电平台,掺碳的LiFePO4具有更优良的性能,粒度较小,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达1.46g/cm3,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4.6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沉淀法 高比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LiFePO_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军 赖桂棠 +2 位作者 黄慧民 李大光 夏信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3-406,共4页
应用液相沉淀法-固相烧结法制备高密度的LiFePO4/C及纯相LiFePO4.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样品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和3.4 V左右的放电平台,掺碳的LiFe-PO4具有更优良的性能,粒度较小粒径分布均匀... 应用液相沉淀法-固相烧结法制备高密度的LiFePO4/C及纯相LiFePO4.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样品具有单一的橄榄石结构和3.4 V左右的放电平台,掺碳的LiFe-PO4具有更优良的性能,粒度较小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达1.46 g/cm3,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4.6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2%,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3.5 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下降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高比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介绍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定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65-168,共4页
2015年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实施方案并于11月12日发布了2016年项目指南,共支持19个项目,其中"1.1"为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通过竞争,北京大学牵头申请的"高比能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 2015年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实施方案并于11月12日发布了2016年项目指南,共支持19个项目,其中"1.1"为动力电池新材料新体系。通过竞争,北京大学牵头申请的"高比能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牵头申请的"长续航动力锂电池新材料与新体系研究"项目,共同获得了支持。本文介绍了"高比能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指标,课题安排,研究基础,研究挑战和预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锂离子动力电池 关键技术 基础科学问题 锂空气电池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限域掺杂提升高比能正极材料稳定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思东 刘园 +1 位作者 祁慕尧 曹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5-87,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比能、高稳定正极材料的开发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正极材料比能量的提升又同时伴随着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挑战,使... 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比能、高稳定正极材料的开发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正极材料比能量的提升又同时伴随着其自身结构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的挑战,使得锂离子电池的稳定性、安全性成为制约其应用的关键挑战。本文以高比能正极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影响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因素进行介绍和分析,再从目前改善材料结构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入手,对表面限域掺杂这一特殊稳定策略的实现途径、稳定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现有不同表面修饰方法进行分析和评述,对高比能正极稳定性提升的可能策略及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比能正极材料 表面限域掺杂 均匀包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安全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路线探索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勇 严长青 +8 位作者 王义飞 李道聪 林少雄 梁大宇 代北北 胡攀攀 卞林 杨续来 徐兴无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发展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实现长续航里程的关键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以能量密度300W·h/Kg单体电池为对象,从材料体系的选择、电... 发展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实现长续航里程的关键手段之一,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以能量密度300W·h/Kg单体电池为对象,从材料体系的选择、电芯结构设计以及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等多维度展开论述,探究了高安全高比能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安全 高比能 锂离子电池 路线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强激光系统的高比能脉冲电容器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大德 刘宏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为了满足“神光-Ⅲ”原型装置能源系统的需要.桂林金属膜电容器厂研制成功一种高比能脉冲电容器,其尺寸为295mm×l38mm×730(830)mm,额定电压25kV,额定电容及偏差为55μF,0~5%,损耗角正切值(2.5kV,50Hz)小于0.1... 为了满足“神光-Ⅲ”原型装置能源系统的需要.桂林金属膜电容器厂研制成功一种高比能脉冲电容器,其尺寸为295mm×l38mm×730(830)mm,额定电压25kV,额定电容及偏差为55μF,0~5%,损耗角正切值(2.5kV,50Hz)小于0.1%,比能达0.56J/cm^3。对该型电容器进行性能测试,所得电容偏差都在2%~5%范围,损失角正切值小于0.05%;极间耐压试验全部通过,极一地耐压试验全部通过。寿命试验中,放电电流5kA,1×10^4次充放电后,电容量下降1.8%。该型电容器目前已投入运行,工作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式金属化膜 高比能 能库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轨道器供配电系统高比能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志强 赵晨 +3 位作者 曹彦 陈建岳 杨敏 李天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7-243,共7页
受制于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深空探测器对重量指标要求格外苛刻。“嫦娥五号”(Chang’E-5,CE-5)轨道器供配电系统,采用了超高比能的太阳能电池及蓄电池设计、全新的母线拓扑结构,并通过一系列轻量化配电系统设计,将整个飞行器的功率重... 受制于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深空探测器对重量指标要求格外苛刻。“嫦娥五号”(Chang’E-5,CE-5)轨道器供配电系统,采用了超高比能的太阳能电池及蓄电池设计、全新的母线拓扑结构,并通过一系列轻量化配电系统设计,将整个飞行器的功率重量比做到国内领先水平。飞行器供配电系统通过地面验证和飞行在轨试验,很好地完成了月面采样返回任务,此技术可为后续深空航天器供配电系统高比能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 深空探测器 供配电系统 高比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介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续来 陈厚梅 高二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45-1147,共3页
2015年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实施方案并与2016年11月12日发布了2016年项目指南,共支持19个项目,其中"1.2"为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牵头申请的"... 2015年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实施方案并与2016年11月12日发布了2016年项目指南,共支持19个项目,其中"1.2"为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研究。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牵头申请的"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获得支持。本文介绍了"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集成应用"项目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团队与研究基础,研究挑战和项目预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量电动工具用动力锂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中元 周建新 +1 位作者 徐迅 唐琛明 《电动工具》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基于电动工具用电池在高比能量、高功率密度等方面需求,开发高比能量18650型锂离子单体电池,通过材料选型、配方优化和制作工艺改进等措施,研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电池质量比能量达204 W h/kg,在高倍率循环性能、低温放电性能等方面... 基于电动工具用电池在高比能量、高功率密度等方面需求,开发高比能量18650型锂离子单体电池,通过材料选型、配方优化和制作工艺改进等措施,研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该电池质量比能量达204 W h/kg,在高倍率循环性能、低温放电性能等方面有优良表现,并通过了过充、短路、重物冲击等安全性能测试,满足电动工具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能 锂离子电池 18650 高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研制出高比能全固态钠电池
12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1-29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团队、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姚霞银团队合作,构筑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有效地降低...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团队、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姚霞银团队合作,构筑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显著的提高了电子、离子和电荷的传输效率,研制出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态钠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高比能 钠电池 正极材料 能源器件 一体化集成 二维材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所开发出高比能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制备技术
13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9-279,共1页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可弯曲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储能器件一般采用化学/物理沉积、组装、微钠加工等特殊工艺制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受限制,导致难以兼得柔性器件的...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可弯曲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储能器件一般采用化学/物理沉积、组装、微钠加工等特殊工艺制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受限制,导致难以兼得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学柔性。此外,这些特殊工艺还无法与当前商业化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过程相兼容,较难实现规模化制备。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研究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制备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可穿戴智能设备 高比能 柔性储能器件 柔性器件 医疗健康 电化学储能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碳基纳米结构的高比能量锂电池
14
作者 夏沐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80,共1页
2021年据美国国防部sbir.gov网站报道:开发演示一种新型高能(>600 Whr/kg)可充电锂离子电源,可应用于海军手持便携式电子系统和小型无人飞行系统(UAS)。可充电锂电池被广泛用于商业和海军电子系统。海军电源电池系统的质量可能是地... 2021年据美国国防部sbir.gov网站报道:开发演示一种新型高能(>600 Whr/kg)可充电锂离子电源,可应用于海军手持便携式电子系统和小型无人飞行系统(UAS)。可充电锂电池被广泛用于商业和海军电子系统。海军电源电池系统的质量可能是地面或飞行装备的便携电气装置总质量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高比能 电池系统 电子系统 美国国防部 电气装置 纳米结构 锂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能锂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15
《稀土信息》 2016年第2期21-21,共1页
2016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专家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担,化学所、上海硅酸盐所和青岛能源所共同参与的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高比能锂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检查。验收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电科... 2016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组织专家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担,化学所、上海硅酸盐所和青岛能源所共同参与的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高比能锂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研究”进行了结题验收检查。验收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电科集团天津十八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的技术专家以及院财务专家组成。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陈文开、高技术处处长付广义和研究员唐清出席了结题验收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高比能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材料 上海硅酸盐所 上海交通大学 技术专家 防化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时峰 任文锋 陈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9,共11页
富锂氧化物xLi_2MnO_3·(1-x)LiMO_2(M为Co、Ni、Mn等)的比容量可达250~300mAh/g,是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之一。介绍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嵌/脱锂机制和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结构相变,分析讨论了材料出现首次不可逆容量大... 富锂氧化物xLi_2MnO_3·(1-x)LiMO_2(M为Co、Ni、Mn等)的比容量可达250~300mAh/g,是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之一。介绍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嵌/脱锂机制和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结构相变,分析讨论了材料出现首次不可逆容量大、电压和容量衰减快、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较差等问题的原因,阐述了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改性技术,如表面包覆、离子掺杂、形貌和晶面调控以及合成层状相-尖晶石相共生结构的异质材料等。最后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展望了富锂氧化物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比容量正极材料 富锂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比对高比转速轴流泵水力性能影响
17
作者 何磊 王万鹏 +3 位作者 赵立策 刘振 易艳林 张志民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轮毂比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针对比转速n_s=1 200的轴流泵叶轮,基于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使用CFD方法分别对三种轮毂比的轴流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三种轮毂比设计方案中,最小轮毂比λ=0.38是最优... 为了研究不同轮毂比对轴流泵水力性能的影响,针对比转速n_s=1 200的轴流泵叶轮,基于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使用CFD方法分别对三种轮毂比的轴流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三种轮毂比设计方案中,最小轮毂比λ=0.38是最优设计方案,适当缩小轮毂比可以提高轴流泵扬程和效率,相比小流量工况,大流量工况下轮毂比对轴流泵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轮毂比对轴流泵导叶水力损失影响较小,从轴流泵内部流动特性看,缩小轮毂比,轴流泵叶片静压分布和叶轮流动分布更为合理,叶轮表面湍动能整体上有所降低,轴流泵内部流态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转速 轴流泵 轮毂比 水力性能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专刊简介
18
作者 胡玲玲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共2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空经济布局中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的研究和应用规划,极大地推动了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动力电池的广泛使用。然而,这些应用场景的高速运动服役工况伴随着显著的碰撞风险,使...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空经济布局中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的研究和应用规划,极大地推动了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动力电池的广泛使用。然而,这些应用场景的高速运动服役工况伴随着显著的碰撞风险,使得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外力作用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组件的变形或破坏,轻则导致性能退化,重则引发内部短路、热失控,甚至起火或爆炸。这些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安全研究涉及非平衡态、多尺度、多场耦合(力-电-热-化学)等复杂问题,带来了极大的科学和工程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非平衡态 内部组件 可持续发展 热失控 高比能 电动汽车产业 内部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多孔碳酸钙用于高效吸附结晶紫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燕萌 龙紫祺 +3 位作者 杨鹏飞 玉澜 陆丽金 兰兴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9mg·g^(-1)。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表明结晶紫成功被吸附在多孔碳酸钙上。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发现,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属于非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同时,动力学拟合与准二级吸附模型吻合,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吸附 多孔碳酸钙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容量盐酸掺杂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储能性
20
作者 阳欢 王彪 +3 位作者 张修远 马安宁 田舜公 邓姝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导电聚苯胺(PANI)由于可逆的氧化还原性成为水性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为解决PANI脱掺杂引起的导电性降低和降解造成的不稳定等问题,通常以石墨烯(GR)进行复合改性。但传统的化学氧化法制备的GR/PANI复合材料内部结构不够优异... 导电聚苯胺(PANI)由于可逆的氧化还原性成为水性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为解决PANI脱掺杂引起的导电性降低和降解造成的不稳定等问题,通常以石墨烯(GR)进行复合改性。但传统的化学氧化法制备的GR/PANI复合材料内部结构不够优异,且聚苯胺常用的掺杂剂(如SO_(4)^(2-))因低的质子/质量比而导致比容量不够理想。文中采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在剥离石墨烯表面插层聚合盐酸掺杂的PANI复合电极(G-PANI),采取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并与锌负极组成二次电池,研究了其储能性。得益于石墨烯表面提供的大量活性聚合位点,PANI呈纳米线生长,电极内部PANI与GR有效耦合,构建了稳定的三维纳米导电网状结构,促进了聚苯胺电荷离域,提高了电导率,有效提高了电极能量密度并稳定电极性能。在0.4 A/g放电电流密度下,首次5个循环放电过程展现出355.0 mA·h/g的高平均比容量;1 A/g放电电流密度下也有282.7 mA·h/g的平均比容,较硫酸掺杂聚苯胺电极容量更高,且具备不错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盐酸掺杂 复合电极 高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