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包建文 徐松华 +1 位作者 李晔 陈祥宝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 0 /EB99— 1预浸料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 0增强EB99— 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并与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 0 /EB99— 1预浸料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 0增强EB99— 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并与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 ,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复合材料外 ,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 0 /EB99— 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固化 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纤维复丝编织过程中折角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檀江涛 秦志刚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19,共3页
针对高模量纤维复丝在电脑横机织造过程中易受折角磨损断裂的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及自制的纱线折角磨损测试仪,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丝进行折角磨损试验研究,探讨机速、纱线与导纱瓷眼折角和纱线张力对纱线磨损程... 针对高模量纤维复丝在电脑横机织造过程中易受折角磨损断裂的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及自制的纱线折角磨损测试仪,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丝进行折角磨损试验研究,探讨机速、纱线与导纱瓷眼折角和纱线张力对纱线磨损程度的影响,并通过计算纱线强力损伤率对比分析3种纱线的折角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纱线张力对高模量纤维复丝折角磨损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折角,机速的影响最小。随着纱线张力增大、折角增大和机速增加,纱线磨损程度越来越严重。相同折角磨损条件下,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丝的耐磨性能较差,玻璃纤维复丝的耐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复丝 电脑横机 折角磨损试验 纱线强力损伤率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胶纺丝法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3
作者 冯雨丁 黄光琳 余洪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概述了冻胶纺丝技术发展简况,以聚乙烯为例,对冻胶超高拉伸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原理以及制备过程和用途作了介绍。
关键词 冻胶纺丝 高强度高模量纤维 超高拉伸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力、高模量纤维信息
4
《纺织器材》 2008年第4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高强力 信息 聚乙烯纤维 高性能纤维 超高分子 芳纶纤维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工业中的高模量纤维及其技术经济展望
5
作者 C.Wilms M.Warnecke +4 位作者 G.Seide T.Gries H.Yilmaz O.Lorz 湛烂瑜 《国际纺织导报》 2011年第11期4-4,6,7,共3页
高模量纤维,特别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已用于各种汽车用产品中。纤维增强结构便是典型的例子,如减震器和无负荷轴承部件等。汽车行业对高模量纤维的需求极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文献分析了这类纤维对运输行业特别是汽车业的作用,但经济观... 高模量纤维,特别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已用于各种汽车用产品中。纤维增强结构便是典型的例子,如减震器和无负荷轴承部件等。汽车行业对高模量纤维的需求极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文献分析了这类纤维对运输行业特别是汽车业的作用,但经济观点较为鲜见。通过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说明这类材料的潜力,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除了当前的应用外,预计高模量纤维今后将成为汽车工业通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汽车工业 应用分析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泳沉积改性对高模量碳纤维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
6
作者 都哲源 曹洪硕 +6 位作者 周明正 敖静 乔伟静 陈玉姣 张水木 田艳红 张学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6,共6页
高模量碳纤维(HMCF)因经过高温石墨化,表面惰性高,表现出很强的疏水性,不易在水中分散,成为湿法制备碳纤维纸需要克服的瓶颈。为改善HMCF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电泳沉积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电泳沉积参... 高模量碳纤维(HMCF)因经过高温石墨化,表面惰性高,表现出很强的疏水性,不易在水中分散,成为湿法制备碳纤维纸需要克服的瓶颈。为改善HMCF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电泳沉积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的方法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电泳沉积参数、纤维特性对HMCF表面改性效果及其在水中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MXene表面改性后,HMCF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数量增加,在水中的分散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MXene沉积4min时BHM3碳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情况改善最为显著,对水的接触角从100.7°降至36.2°,达到一级分散水平,沉降时间增加到42min。相同条件下,MXene在HMCF表面的均匀分布能提升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MXene 电泳沉积 沉积时间 纤维特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赞 张学军 +2 位作者 田艳红 杨延风 沈曾民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5期65-71,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的微观结构,并与M40J,M46J,M55J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晶尺寸的大小顺序为3#>2#>1#;1#到3...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的微观结构,并与M40J,M46J,M55J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晶尺寸的大小顺序为3#>2#>1#;1#到3#碳纤维表面和截面Raman光谱所获得的R值(D峰和G峰的积分强度比)均减小,石墨化程度升高,结晶性变好;1#碳纤维的结晶性介于M40J碳纤维和M46J碳纤维之间,2#和3#介于M46J碳纤维和M55J碳纤维之间;三者的石墨化程度略高于M46J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微观结构 结晶性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铆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曹增强 盛熙 +2 位作者 夏力农 彭雅明 梁鸿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 电磁铆接 加工工艺 航空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增强改性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任鹏刚 梁国正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折光指数控制法研究了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预聚效果。结果表明:当折光指数在1.574 5~1.578 5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软化点可控制在25~30℃,室温铺覆性能良好。力学性能及耐环境性研究表明M40/BADCy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达到67.8 ... 采用折光指数控制法研究了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的预聚效果。结果表明:当折光指数在1.574 5~1.578 5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软化点可控制在25~30℃,室温铺覆性能良好。力学性能及耐环境性研究表明M40/BADCy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可达到67.8 MPa。高低温交替变化及紫外线老化对M40/BADCy复合材料的力学性影响很小。M40/BADCy复合材料水煮100 h后的吸水率小于0.94%,其层间剪切强度仅下降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氰酸酯树脂 复合材料 卫星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高模量碳纤维应用中工艺性能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夏英伟 沃西源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1年第3期83-87,共5页
文章简述了航天器结构对高模量碳纤维需求,对中国高模量碳纤维品质稳定性、工艺稳定性等内容进行了简要评述,着重对中国高模量碳纤维工艺性能做了分析,并对加强中国高模量碳纤维批生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工艺性能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工艺对高模量碳纤维/环氧648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沃西源 夏英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年第3期40-43,共4页
高模量碳纤维 /环氧 6 48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于卫星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文章对高模量碳纤维 /环氧 6 48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环氧648 复合材料 性能 固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涂层处理高模量碳纤维/氰酸酯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鹏刚 靳彦岭 +2 位作者 谢利 陈真真 吕夏燕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采用表面预涂环氧E51树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层间柔性缓冲层的M40增强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单向板。FT-IR、SEM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高温下(>180℃)环氧E51与BADCy反应形成柔性好且线胀系数(CTE)较低的五元噁唑烷酮环能有效... 采用表面预涂环氧E51树脂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层间柔性缓冲层的M40增强双酚A型二氰酸酯(BADCy)复合材料单向板。FT-IR、SEM及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高温下(>180℃)环氧E51与BADCy反应形成柔性好且线胀系数(CTE)较低的五元噁唑烷酮环能有效地松弛复合材料界面间的层间应力。当E51处理液的浓度为10%时,M40/BADCy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和弯曲强度分别由原来的69.8和1 080 MPa增加到78.1和1 110 MPa,提高了约12%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 涂层处理 高模量纤维 二氰酸酯 复合材料单向板 Composites Epoxy Resin Carbon Fiber 复合材料界面 层间应力 线胀系数 弯曲强度 柔性 力学性能 反应形成 层间剪切 缓冲层 分析表 法制备 噁唑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合成纤维缆绳在海洋调查绞车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桑巍 佟寅 《船舶》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新型高模量合成纤维(HMSF)缆绳能更好地应用于海洋调查绞车及深海调查作业,文章从海洋调查绞车及深海调查作业应用HMSF缆绳的必要性出发,详细说明高模量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进而分析并论述衡量HMSF缆绳性能的主要指标,提出使用HMS... 为了新型高模量合成纤维(HMSF)缆绳能更好地应用于海洋调查绞车及深海调查作业,文章从海洋调查绞车及深海调查作业应用HMSF缆绳的必要性出发,详细说明高模量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进而分析并论述衡量HMSF缆绳性能的主要指标,提出使用HMSF缆绳的海洋调查绞车设计和深海调查作业的要点,最后对海洋调查绞车行业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合成纤维 海洋调查绞车 蠕变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高模量碳纤维抗真空紫外辐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维强 张玉生 +2 位作者 黎昱 彭得群 吴晓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3年第4期397-400,共4页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真空紫外辐照对国产BHM3高模量碳纤维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对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紫外辐照剂量增加,碳纤维质损...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真空紫外辐照对国产BHM3高模量碳纤维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对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紫外辐照剂量增加,碳纤维质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现象,质量损失率较少;紫外辐照作用前后碳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基本未变,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辐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辐照 高模量纤维 质量损失 表面形貌 元素组成 地面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在中国宇航结构产品上的应用现状及实现自我保障的建议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陶积柏 黎昱 +2 位作者 张玉生 梁龙 陈维强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实现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我保障对中国国防建设与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与实践意义.重点介绍了高模量碳纤维在中国宇航结构产品上的应用现状及需求,阐述了高模量碳纤维的特点、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等,分析了现阶段... 实现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我保障对中国国防建设与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与实践意义.重点介绍了高模量碳纤维在中国宇航结构产品上的应用现状及需求,阐述了高模量碳纤维的特点、制备工艺、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等,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高模量碳纤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自我保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宇航结构产品 应用现状 自我保障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模量碳纤维工业化及前景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峙 李姗 +1 位作者 薛亚俊 姜万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5,共3页
主要介绍了国内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高模量碳纤维的发展伴随我国高强度碳纤维研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品质原丝生产技术的突破和高温设备的优化,并以满足航天主承力结构件高强高模并重需要的刺激为依托,促使... 主要介绍了国内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高模量碳纤维的发展伴随我国高强度碳纤维研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品质原丝生产技术的突破和高温设备的优化,并以满足航天主承力结构件高强高模并重需要的刺激为依托,促使高端碳纤维性能向高强高模化迈进。而我国在高模量碳纤维工业化生产理论研究、产品品质提升和应用开发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性能 工艺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坐力炮高模量碳纤维缠绕身管损伤行为研究
17
作者 殷锐 陶钢 +1 位作者 王星红 李召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1,共5页
无坐力炮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弹性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在无坐力炮复合材料身管。基于NOL环碳纤维缠绕件的宏观力学测试通常用于反映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性能。本... 无坐力炮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弹性模量高、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在无坐力炮复合材料身管。基于NOL环碳纤维缠绕件的宏观力学测试通常用于反映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的性能。本文以M46高模量缠绕制备的NOL环纤维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准静态拉伸和疲劳试验,研究材料的应变响应和拉-拉疲劳行为。结合无坐力炮身管失效准则,将动态应变准则作为高模量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身管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标准。结果表明:高模量碳纤维无明显地疲劳累积损伤,抗疲劳特性良好。疲劳过程中应变响应较低,经1000次疲劳载荷循环,相同位置的最大应变变化幅度约为0.2%,无坐力武器身管能保持预定弹道和结构性能良好,满足轻量化和使用寿命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NOL环 拉伸疲劳 轻量化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响高模量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宫顼 严利娟 +2 位作者 董艺 肖少伯 张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提高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改性氰酸酯、5228、4211与碳纤维结合面结合性能。用SEM、AFM、微脱粘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等仪器设备,观察了碳纤维表面微观形貌、树脂基体与碳纤维结合面微观粘接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的宏观力... 为提高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改性氰酸酯、5228、4211与碳纤维结合面结合性能。用SEM、AFM、微脱粘仪、万能力学试验机等仪器设备,观察了碳纤维表面微观形貌、树脂基体与碳纤维结合面微观粘接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模量碳纤维随着模量的提高,表层的缺陷与沟槽减少、表面活性降低,与树脂的结合面粘接强度减弱;改性氰酸酯与纤维的结合面粘接性能较好、5228次之、4211较差;树脂与纤维结合面粘接强度大的,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表面状态 树脂基体 匹配 结合面 粘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锆类粉体对高模量碳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
19
作者 焦晓娜 张学军 田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09,共6页
混合锆类粉体是含有锆元素的无机陶瓷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与碳热还原法制备得到了ZrO_(2)、ZrB_(2)、ZrC、ZrN混合锆类陶瓷粉体,并利用连续上浆工艺将其涂覆到碳纤维表面。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锆类粉体进行了结构与组分的分析。通过扫... 混合锆类粉体是含有锆元素的无机陶瓷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与碳热还原法制备得到了ZrO_(2)、ZrB_(2)、ZrC、ZrN混合锆类陶瓷粉体,并利用连续上浆工艺将其涂覆到碳纤维表面。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锆类粉体进行了结构与组分的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测试研究了混合锆类粉体的加入对碳纤维表面形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制备混合锆类粉体的最佳原料配比是n(Zr)∶n(B)∶n(C)=1∶2.5∶12,粉体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600℃,此时粉体中ZrB_(2)含量相对最多;高模碳纤维经过10%粉体上浆改性后,碳纤维的起始氧化温度从675.1℃升高到了717.9℃,氧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从76.41kJ/mol升高到115.4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类陶瓷粉体 高模量纤维 耐热性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成型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洋 刘洪新 +1 位作者 陈维强 黎昱 《宇航材料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59,76,共5页
为了获得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缠绕工艺参数的大小顺序,经过进一步优化试验及对孔隙率和管件性能分析,得到挤胶装置间隙为0.1~0.12 mm,胶液温度为(40±2)℃,纤维缠绕张力为(10±... 为了获得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件最佳成型工艺参数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缠绕工艺参数的大小顺序,经过进一步优化试验及对孔隙率和管件性能分析,得到挤胶装置间隙为0.1~0.12 mm,胶液温度为(40±2)℃,纤维缠绕张力为(10±2)N,加压带缠绕张力为40 N时,管件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纤维 薄壁管件 缠绕成型 优化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