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9
1
作者 苏星鸿 刘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30,共4页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青芳 郭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7-72,93,共7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传播力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教育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传统孝文化中有许多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因素,高校孝文化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契合,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发挥孝文化突出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 传统孝文化中有许多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因素,高校孝文化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契合,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发挥孝文化突出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新途径,必将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获得更为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孝教育价值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周青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效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摸索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效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摸索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有效推进路径。由夏小华编著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2014年4月1日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整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研究 推进路径 安徽大学 中文标题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理论研究与实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崇高理想信念引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卢黎歌 周辉 程馨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后现代境遇下,依托理想信念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的严...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过程。后现代境遇下,依托理想信念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质疑,需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三观"教育,突出情感教育,重视实践教育,培养高尚情操,理性审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道德回报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信念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四个向度”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恩胜 傅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43-45,共3页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低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边缘化、国内国际发展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复杂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低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边缘化、国内国际发展的证伪性等四个向度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大学生思想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庆华 闫若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认同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认同的联系,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存在问题,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协...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认同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认同的联系,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和存在问题,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协调、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认同的途径,是新时期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思想认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7
8
作者 冯晓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1,共4页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大学生的信仰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规范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角度阐述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然后从教材、... 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大学生的信仰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性、规范青年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角度阐述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然后从教材、教学方式、宣传渠道等方面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丰富教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宣传途径等方面改进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金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15,共3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平台建设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潘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0,共4页
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清晰认识当代青年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牢牢把握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工作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欢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从"时代精神的滥觞","基础理论研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三个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时代精神 基础理论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话语与价值认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优化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晔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共4页
利益需要和话语解读影响着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程度。增强高校马克思主大众化的实效性,应切实关注学生的利益需要和利益表达,激发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利益驱动力;应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大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利益驱动... 利益需要和话语解读影响着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程度。增强高校马克思主大众化的实效性,应切实关注学生的利益需要和利益表达,激发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利益驱动力;应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大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利益驱动环境;还要用科学的表达内容、通俗的表达形式、平等的表达态度、多样的表达渠道建构一套富有时代性、通俗性、规律性的化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利益 话语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商光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及路径包括主体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及路径包括主体有效性、客体有效性、介体有效性、环体有效性,其中关键在于加强主体建设、归宿在于重视客体接受、重点在于注重介体创新、出路在于协调环体配合。通过健全教师队伍、加强部门协调、扶持学生社团等主体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发展规律、满足合理需要等客体接受,内容通俗化、方法艺术化、途径长效化、手段立体化等介体创新,优化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净化精神文化等环体配合,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切实增强和提升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传播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明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强化网络媒介传播的秩序规范性、突出网络议程设置的舆论导向性、加强主流经典网站建设、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多重交互性作用、积极利用技术把关好网络媒介传播等,有益于新时期网络媒介境遇下更高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网络传播 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山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36,共3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路径,既需要始终突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需要注重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并在依托特色文化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新时代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路径,既需要始终突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需要注重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并在依托特色文化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新路径、不断创新和尝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新载体和有益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中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2,共3页
高等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是马克思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们接受和掌握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和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和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总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 高等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是马克思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们接受和掌握的重要平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和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和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总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应从任务、形式、载体、过程和价值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途径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1-213,共3页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等价值。立足于隐性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科渗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等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艳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然而,现有大众化途径难以适应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意识形态的单向度"灌输",轻受众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重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轻发挥隐性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然而,现有大众化途径难以适应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意识形态的单向度"灌输",轻受众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重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轻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重个体途径的建设,轻各途径间的整合。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理论的灌输;二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三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滞后;四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工具化和功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传统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宗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努力找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成长和成才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强烈的需求点,理应成为高校马克思...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努力找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成长和成才作为当代大学生最强烈的需求点,理应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落脚点,以此作为结合点,正是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求和规律,将有力调动大学生学习、认同和践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成长和成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
20
作者 马福运 高静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91,共4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者们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学者们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载体、方法以及存在问题、相应对策等方面,而对其内涵、本质、评估、经验和载体功能等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结合实证调研对上述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为了使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实现良性互动,今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研究应该在有效路径、资源整合、载体功能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