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样态设计及实现理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吕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6,共8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高校的伟大创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建立至今,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30多年的艰...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高校的伟大创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建立至今,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有效实践,深刻洞悉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一般样态,准确把握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主题、主线和定位。解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厘定建设任务、完善支撑体系、夯实发展计划的实现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展历程 样态设计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力作——《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评介
2
作者 刘国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6,共1页
《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李资源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的公开出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材料和典型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调查”。该著作有如下几个研... 《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查》(李资源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的公开出版,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材料和典型报告,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调查”。该著作有如下几个研究特色。一是基于实践得出结论。要深入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历史性进程和成就,探索其中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依据事实,搜集大量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分析和阐述 公开出版 深入总结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苏星鸿 刘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30,共4页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微博带来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技术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变革,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实践,分析了微博时代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若干理论问题,并就高校利用微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青芳 郭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67-72,93,共7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传播力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在建设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占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共5页
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已经成为一支作用显著、地位显要的重要力量。应该注意的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抓好抓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 如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校已经成为一支作用显著、地位显要的重要力量。应该注意的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抓好抓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基地,使之真正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从大的思路上来讲,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当前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气力:一是牢固树立"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二是坚决落实"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统一要求;三是协调推进课程、学科、学院"三个重点"建设;四是努力形成"上下齐心、人人担责"的内部氛围;五是积极创造"党政共管、社会共建"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扎实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占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11,共8页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力量,扎实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其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扎实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应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继续深...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体力量,扎实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其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扎实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应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继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坚决落实《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重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示范作用,适时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督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扎实推动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及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复杂的矛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认清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 矛盾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媒介传播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倪明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媒介运营理念的跃迁,以网络为载体的讯息传播扩散和社会舆论无限拓展,使得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充斥于网络社区。网络新媒体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身于一个全新的活动空间之中,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性给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强化网络媒介传播的秩序规范性、突出网络议程设置的舆论导向性、加强主流经典网站建设、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多重交互性作用、积极利用技术把关好网络媒介传播等,有益于新时期网络媒介境遇下更高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介 网络传播 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商光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及路径包括主体有效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大众化的主阵地,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素及路径包括主体有效性、客体有效性、介体有效性、环体有效性,其中关键在于加强主体建设、归宿在于重视客体接受、重点在于注重介体创新、出路在于协调环体配合。通过健全教师队伍、加强部门协调、扶持学生社团等主体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发展规律、满足合理需要等客体接受,内容通俗化、方法艺术化、途径长效化、手段立体化等介体创新,优化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净化精神文化等环体配合,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切实增强和提升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教育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6,共3页
传统孝文化中有许多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因素,高校孝文化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契合,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发挥孝文化突出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 传统孝文化中有许多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因素,高校孝文化教育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契合,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发挥孝文化突出的大众性和普遍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新途径,必将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获得更为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孝教育价值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张卫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78-181,共4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为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存在的,是为学生教育教学而建立的,其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一切活动都必须依靠广大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为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存在的,是为学生教育教学而建立的,其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等一切活动都必须依靠广大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队伍的"榜样"、"能力"和"爱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的主渠道拓展研究的启示
12
作者 任芳莹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期144-144,共1页
中国一直都因茶叶而享誉全世界。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中国的每一寸土壤。根据文字记载,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培养茶树。时代在不断的改变,但是茶文化却一直传承了下来,主要原因不仅是在于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中国一直都因茶叶而享誉全世界。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中国的每一寸土壤。根据文字记载,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培养茶树。时代在不断的改变,但是茶文化却一直传承了下来,主要原因不仅是在于茶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茶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极其深远,其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因此,茶文化需要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青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效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摸索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效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摸索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有效推进路径。由夏小华编著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2014年4月1日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整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研究 推进路径 安徽大学 中文标题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理论研究与实践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高校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代尧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在“05方案”实施10周年之际,2015年3月30日,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副司长徐艳国、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司长冯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 在“05方案”实施10周年之际,2015年3月30日,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副司长徐艳国、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司长冯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雪等出席论坛并讲话,全国高校150余位码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高校 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本本 走进现实 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上新台阶
15
作者 李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5年第5期21-23,共3页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首先不是教学生做事(to do),而是教学生做人(to be),它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具体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生活态度,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为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首先不是教学生做事(to do),而是教学生做人(to be),它不仅要增加学生的具体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生活态度,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完成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为进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起着其它课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走进现实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定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教育改革 教学方法 经济建设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材园地的一朵新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评介
16
作者 毕国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7-108,共2页
高校教材园地的一朵新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评介毕国军由陈维明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书,于1997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试... 高校教材园地的一朵新葩——《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评介毕国军由陈维明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书,于1997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试点教材之一。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校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现时代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教学内容 哲学教材 哲学原理 教材体系 理论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负历史重任 迎接未来挑战——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17
作者 张明雯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肩负历史重任迎接未来挑战——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张明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等院校中具有特殊地位,肩负两种职能。它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又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日益趋近和我... 肩负历史重任迎接未来挑战——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张明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等院校中具有特殊地位,肩负两种职能。它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同时又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随着全球信息化社会的日益趋近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未来挑战 历史重任 政治理论课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甘海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4-65,82,共3页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并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元...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并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培养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构建科学选拔、系统培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规范管理机制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 培养机制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19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F0002-F0002,共1页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4月在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法学院政治系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宁波市委宣传部与宁波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学院入选浙江...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1年4月在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法学院政治系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6年,宁波市委宣传部与宁波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学院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系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波大学 宁波市委 硕士点 法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君子人格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与路
20
作者 姜皓 徐德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年第17期46-49,共4页
儒家君子人格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目标、理念等方面高度契合。将儒家君子人格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可以从现实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展开讨论。从现实意蕴来看,该融入既是强化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也是涵养社会主... 儒家君子人格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目标、理念等方面高度契合。将儒家君子人格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可以从现实意蕴、核心要义和实践进路展开讨论。从现实意蕴来看,该融入既是强化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从核心要义来看,能不断实现将儒家君子人格中“居仁由义”“安贫乐道”“自强不息”“身任天下”的精神特质转化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忠诚、理论自觉、斗争意志和家国情怀;从实践进路来看,需以构建道德认知体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为着力点,为党培养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彰显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传承发展以及对“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君子人格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