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评价体系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文晋 张彦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我国目前高校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弹性以及评价指标的重学术倾向等问题,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对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其特殊性,在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主体构成以及评... 我国目前高校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缺乏弹性以及评价指标的重学术倾向等问题,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对行业特色型大学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其特殊性,在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主体构成以及评价价值取向方面发挥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行业特色型大学保持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评价体系 行业特色型大学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评价体系之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仁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高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于政府实施"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要求、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诉求、高校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三合一"的现实环境之中。基于文献分析发现,高校评价体系存在客体被主体忽略、目的... 高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于政府实施"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要求、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诉求、高校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三合一"的现实环境之中。基于文献分析发现,高校评价体系存在客体被主体忽略、目的被方法代替、内涵被外在置换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评价范式落后、理论准备不足和现实关照欠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的重构应在范式转换、理论重构、实践关注等三个层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评价体系 重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评教文本挖掘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建龙 李立国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4,共14页
学生评教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又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评价效果,为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更有参考性的评教结果,区别于主要基于学生结构化评分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和基于非结构化评教文本数据进行... 学生评教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又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为提高教学评价效果,为授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更有参考性的评教结果,区别于主要基于学生结构化评分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和基于非结构化评教文本数据进行的定性研究,基于大数据评教文本挖掘的研究方式被提上研究议程。以学生主观评语和客观评分两方面的评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评教文本挖掘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实证检验和应用分析。研究发现,海量学生评教数据兼具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学生评教文本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有效获取评教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5个维度23个层级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利用学生评教数据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解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了解学生重点关注的维度、预测学生评价分数并揭示教师教学质量与各个评价维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应用于各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从而为教师提供精细化的教学诊断,为学校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咨询与服务支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别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同。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提高对学生评教数据的利用效率,深度挖掘海量学生评教数据背后的数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并加强与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和AI评教等不同视角评教结果的协同运用,开展基于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学评价应用;另一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类别课程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教学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教学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文本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诊断 教学改进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者感受的校园绿化评价体系构建
4
作者 吴帅龙 高菲菲 刘文迪 《现代园艺》 2014年第24期144-144,共1页
通过结合校园人口数量、校园绿化面积、校园总土地面积等因素,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均绿化面积保有百分比"这一新概念,并且结合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绿化现状进行了初步评定。
关键词 高校绿化评价体系 绿化面积 空间格局 结构特征 绿化覆盖率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多元化教师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蔡蕾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150,160,共6页
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评价高校教师,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高校管理者一直关注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国内高校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对国外大学文本研究,提出在教师分类评价改革过程中应做到:确立以质量与贡献维度为"两个... 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评价高校教师,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高校管理者一直关注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国内高校实地走访调研以及对国外大学文本研究,提出在教师分类评价改革过程中应做到:确立以质量与贡献维度为"两个导向",建立以院系为主体的评价机制和引入外部评估的开放评价的"两项机制",推进由单一到多样化、由个人评价到兼顾团队评价、由数量到全面评价、由科教游离到科教融合的"四个转变",建立激励创新、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师资分类评价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高校教师多元化评价体系 KPI关键指标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