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经验与启示
1
作者 吴新星 黄孔雀 许可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国外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的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国家制定宏观高等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对高校办学进行监管提供依据、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信息反馈、为在校生和... 国外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的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国家制定宏观高等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为政府对高校办学进行监管提供依据、为高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信息反馈、为在校生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等方面。近年来,一些国家不断改进与完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在跟踪模式、跟踪指标、跟踪时点、跟踪方法等层面相继采取了新的举措,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的域外经验,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提供了一些思路,包括构建政府主导型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作用的全面认识、完善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去向跟踪制度 毕业生成果调查 高等教育 大学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爹”还是“拼搏”——家庭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城市间就业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劳昕 刘皓妍 +1 位作者 张逸秀 崔璨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22,共13页
基于2022年8个城市78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流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家庭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城市间就业流动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家庭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产生显著正向... 基于2022年8个城市78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流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家庭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城市间就业流动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家庭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资本水平越高,毕业生越倾向于流向高等级城市;2)不同家庭资本水平的毕业生在就业流动过程中关注的因素不同:家庭资本水平较高的毕业生更关注城市经济因素和城市舒适度因素;3)在家庭资本影响毕业生就业流动的过程中,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的人力资本(学历、学校类型、学生干部身份、学习成绩、证书、实习经历)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和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城市间就业流动 家庭资本 人力资本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再审视——基于时间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波 周一航 周浪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2,共9页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就业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依据时间社会学的视角对“慢就业”的问题化机制进行了考察。在既定的社会时间结构中,就业关联了个体生命历程规定的“时宜”、家庭生命周期顺承的“时期”、学校就...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主动延迟就业的“慢就业”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依据时间社会学的视角对“慢就业”的问题化机制进行了考察。在既定的社会时间结构中,就业关联了个体生命历程规定的“时宜”、家庭生命周期顺承的“时期”、学校就业工作安排的“时段”、社会稳定发展要求的“时局”。“慢就业”被问题化的机制,在于时间脱嵌下的去同步化,诱发了家庭、学校、就业市场层面的多重困境,由此带来干预模式的“加速策略”。而部分毕业生主体视角下时间权力的回归及对时间意义的重构则解构了既定的时间安排,短期内的“慢就业”更多地被视为高质量就业需求下的自我沉淀,是以时间换取发展空间的策略。为此,从政策层面应当建立包容、多元的制度安排,其核心目标应当着力于为处于“慢就业”状态中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慢就业 问题化 时间社会学 包容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怀疑,感觉很累”:情感视角下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信息行为
4
作者 张建伟 黄海琴 +1 位作者 张泰瑞 李月琳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135,共10页
识别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情感类型,厘清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求职信息行为及特征,能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信息行为视角的参考。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2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访谈,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毕业生求... 识别高校毕业生求职中的情感类型,厘清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求职信息行为及特征,能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信息行为视角的参考。文章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27名高校毕业生进行访谈,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识别毕业生求职中的五类情感:不安、焦虑、迷茫、沮丧和自卑感,分析产生不同情感的诱因,厘清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求职信息行为及特征,包括沟通交流、暂时信息回避、优化求职策略和寻求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求职信息行为 高校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矛盾及解决路径
5
作者 季凯 张志华 蒋丽婷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6,共9页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民幸福、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质量充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样态、过程和目标,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差异化特征共同构成了其内涵:政策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变迁视野... 数智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人民幸福、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质量充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样态、过程和目标,不同问题情境中的差异化特征共同构成了其内涵:政策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变迁视野下表现为从“生存工具”到“发展载体”的质变,价值变迁视野下表现为追求人的自我实现。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改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变迁逻辑,呈现出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错配”矛盾,知识生产逻辑与人才培养逻辑的“错位”矛盾,就业价值取向与新型劳动形态的“错觉”矛盾,归根结底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必须要以供需适配的关键要素为抓手,通过构建学科专业优化的数字适配机制,重构超学科逻辑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新型劳动形态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空间反向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解释
6
作者 罗加威 马凌 +1 位作者 陈家豪 王海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2,共14页
时代变迁引发青年求变,随着中国内外部环境的转变,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空间上的反向流动趋势。文章以广州市高校毕业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等定量定性混合方法,基于空间流动与社会流动理论,从结构属性与能动意愿视... 时代变迁引发青年求变,随着中国内外部环境的转变,一些高校毕业生出现空间上的反向流动趋势。文章以广州市高校毕业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等定量定性混合方法,基于空间流动与社会流动理论,从结构属性与能动意愿视角建立了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反向流动的解释框架,结果发现:1)地理空间资源的不均衡、现代社会的流动方式多样化和高校毕业生(“Z世代”)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共同推动青年反向流动的择地意愿;2)高校毕业生反向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其教育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的实现,以及对城市生活成本与综合环境的考虑等;3)高校毕业生空间上的反向流动,即向更低等级城市流动,并不一定代表其社会阶层的降低;一部分人适应反向流动后的生活,在经济和文化上渐渐融入当地,并建构新的社会网络,享受到在原大城市不同的生活品质。研究通过分析高校青年人才空间流动的新特点和现象,为优化城市引才体系提供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人才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反向流动 社会流动 高校毕业生 社会转型 “Z世代”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资助能否弥补弱势学生就业劣势?——需求型资助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杨琦 岳昌君 管雨婷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需求型资助(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研究表明,需求型资助显著提高了“贫困生”就业起薪,其中,助学金的政策效果优于助学贷款;需求型资助通过增加“贫困生”院校... 基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需求型资助(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研究表明,需求型资助显著提高了“贫困生”就业起薪,其中,助学金的政策效果优于助学贷款;需求型资助通过增加“贫困生”院校参与、睡眠时间,帮助“贫困生”在高校期间实现更多的人力资本积累,有效缩小其与非“贫困生”的就业差距。然而,需求型资助不能完全消除“贫困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劣势,即便获得了该类资助,“贫困生”的就业起薪仍显著低于未获得资助的非“贫困生”。此外,奖学金与助学金双管齐下更能有效弥合“贫困生”的就业劣势,助学金对于西部地区“贫困生”有更显著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型学生资助 高校毕业生 就业结果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机理与逻辑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作章 刘玲琨 褚辉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I0007,共9页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人民民主的需要,更关乎高校毕业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能力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数字化赋能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 就业是民生之基、财富之源。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是经济发展、人民民主的需要,更关乎高校毕业生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能力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数字化赋能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机理表现在技术赋能、价值赋能和权力赋能三个方面。在逻辑维度上,数字化从信息获取、创新能力、职业规划到招聘效率全方位赋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更好发挥数字化优势和潜能,建议优化高校专业设置,解决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实现数字产业化创新,突破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避免人才和毕业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数字化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距离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回流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张逸秀 崔璨 +1 位作者 劳昕 刘皓妍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0-871,共12页
基于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调查数据,本文对多维距离分析框架进行拓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高校毕业生回流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高等级生源地城市或者较低等级就学地城市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回流;人... 基于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调查数据,本文对多维距离分析框架进行拓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了高校毕业生回流就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高等级生源地城市或者较低等级就学地城市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回流;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家庭资本水平越低的毕业生越不倾向于回流;生源地与就学地之间的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对毕业生回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距离、信息距离和技术距离对毕业生回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经济距离与信息距离的增加,与本科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硕士毕业生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回流的概率降低;随着经济距离的增加和技术距离的降低,与农业户口毕业生相比,非农户口毕业生回流的概率降低。本文研究结论为合理引导毕业生回流就业,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毕业生回流 多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探析
10
作者 杨嘉宁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86,共1页
化工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等多个细分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化工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化工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等多个细分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化工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深入探析这些就业方向,对于化工类专业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企业精准招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探索化工类高校应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方向,为当代化工类专业应届生择业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方向 科技进步 高校毕业生 化工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的路径选择
11
作者 陈思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64-66,共3页
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能够有效推进农村地区茶产业发展、实现高校毕业生个人价值。立足实际,合理选择茶产业创业路径,则是促使高校毕业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关键。文章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的背景和价值作出了分析与论述... 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能够有效推进农村地区茶产业发展、实现高校毕业生个人价值。立足实际,合理选择茶产业创业路径,则是促使高校毕业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关键。文章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的背景和价值作出了分析与论述,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的项目选择提出了几种具有可行性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业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返乡创业 茶产业 价值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高校毕业生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及长效机制构建
12
作者 项俊华 黄思棉 《广西糖业》 202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重塑乡村就业生态与拓宽多元化就业路径、顺应乡村发展需求与强化本土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激活农村经济新动能与引领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及实现个人发展与共筑乡村振兴梦等作用。文章在文献查阅与实例分析的基础... 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重塑乡村就业生态与拓宽多元化就业路径、顺应乡村发展需求与强化本土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激活农村经济新动能与引领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及实现个人发展与共筑乡村振兴梦等作用。文章在文献查阅与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广西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现状,发现广西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存在就业环境相对较差、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固化及政策扶持具有局限性等问题。针对广西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返乡就业环境、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为构建全方位、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及助力农村经济活力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农村籍 就业观念 乡村振兴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协同: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推进机制研究——以常德市为例
13
作者 周靓 《村委主任》 202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拥挤,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此,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乡村就业行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受政府、农村现状、高校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拥挤,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此,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乡村就业行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受政府、农村现状、高校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的人数较少且意愿不强。促进高校毕业生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协调联动,需要建立相应的乡村就业推进机制,政府要做好政策保障工作,高校培育模式要进行改革,乡村要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家庭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多主体协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政策 高校毕业生 农村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冯喜良 苏建宁 邱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1,共1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打破以往“毕业即就业”惯例,选择加入慢就业这一新群体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选择褒贬不一,这与慢就业中包含了主动、被动两类群体密切相关。以就业能力这一兼具主客观要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打破以往“毕业即就业”惯例,选择加入慢就业这一新群体之中。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选择褒贬不一,这与慢就业中包含了主动、被动两类群体密切相关。以就业能力这一兼具主客观要素的复合因素为切入点,采用logit等实证方法来分析慢就业选择背后的深层次成因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就业能力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选择的关键因素,就业能力越高,选择主动慢就业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在作用机制上,就业能力在家庭背景、专业认同与慢就业选择倾向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且家庭背景、专业认同在塑造就业能力过程中可能扮演了相得益彰的“互补效应”;在进一步讨论中,发现就业能力亦是区分已就业与被动慢就业两类群体的重要标尺,与已就业群体相比,选择被动慢就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缺乏,特别是数智时代所需的职业适应力、创新力与学习力等必备技能。研究分别从毕业生个人、高校以及家庭等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能力 慢就业 家庭背景 专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着力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艺 张普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60,共3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学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其结构和质量是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重中之重。学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其结构和质量是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仍是制约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为此,高校应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学科专业 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如何促进就业——基于政策工具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根书 董宇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95,共10页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工具类型及组合运用是就业政策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以我国24个省级地方政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揭示政策工具单要素与多条件组合对毕业生就业的...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工具类型及组合运用是就业政策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政策工具分析框架,以我国24个省级地方政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揭示政策工具单要素与多条件组合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需要多项政策工具进行因地制宜的有机组合;政策工具对提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有5种驱动路径,即资源供给型、需求拓展型、供给-需求互补型、需求-环境适配型和供需-环境共振型,其中又包括6种具体组态;信息供给作为核心条件的工具组合具有重要作用且普适性较强,可视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万金油”工具;培训指导、政策性岗位和市场化岗位的频繁运用表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本质在于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拓展其就业渠道。因此,未来应完善政策工具体系并加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同整合,健全就业推拉机制,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政策工具 c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创新力作——评钟秋明新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仲尤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观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价值实现,也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呈现出独立性、多元化、差异性等特征,部分学生工具性、功利性倾向突... 准确把握大学生就业观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价值实现,也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呈现出独立性、多元化、差异性等特征,部分学生工具性、功利性倾向突出,就业过程中因理想与现实冲突明显,表现出焦虑迷茫、无所适从、盲目攀比等非理性心态。如果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和有效的正向引导,容易导致“观念性就业困难”,甚至出现“就业观异化”,一定程度上还会加剧当前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就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观 盲目攀比 有效引导 高校毕业生就业 自我认知 家庭的幸福 观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助力高校毕业生茶产业就业创业的机遇与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峰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67-69,共3页
高校毕业生开展茶产业电商创业就业,有利于促进茶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茶叶企业的科技水平,满足人们对优质茶产品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创业就业,面临重要机遇,主要包括国家大力支持茶叶电商的发展,国潮风与茶文化融合... 高校毕业生开展茶产业电商创业就业,有利于促进茶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茶叶企业的科技水平,满足人们对优质茶产品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创业就业,面临重要机遇,主要包括国家大力支持茶叶电商的发展,国潮风与茶文化融合带来对茶叶市场的更大需求,信息技术为电商业务持续赋能。高校毕业生开展茶叶电商就业创业中,应搜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改进电商运营模式,用好政府部门的创业扶持政策、多元主体积极助力茶叶电商创业就业活动,使其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茶叶电商 就业创业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与规划响应--以北京高校毕业生择城落脚观察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科比 甘霖 +2 位作者 徐勤政 王雅捷 冯永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以北京高校毕业生的择城落脚分析为切口,整合“个案—社群—群像”的多尺度社会调研工作及“空间分析—网络民族志”交融的多维分析方法,揭示北京高校毕业生择城落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落脚城市择业、择居、择游的空间需求特征。在以... 以北京高校毕业生的择城落脚分析为切口,整合“个案—社群—群像”的多尺度社会调研工作及“空间分析—网络民族志”交融的多维分析方法,揭示北京高校毕业生择城落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落脚城市择业、择居、择游的空间需求特征。在以北京为代表的超大城市中,高校毕业生在留城发展的链条上存在市民化、自足化、有巢化、家庭化、本地化、高阶化6个关键环节,以规划为空间治理抓手践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从这6个关键环节着手,面向青年群体释放空间权利,具体可在多元活力的就业机遇区域、职住联动的住房保障资源、过渡时期的落脚关怀服务、青春化公共场景设计等方面为青年群体“充值”城市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 高校毕业生 城市选择 空间需求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茶产业创业的价值意蕴、主要问题及路径选择
20
作者 张艳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70-72,共3页
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活动,响应了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现代茶产业发展,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选择。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茶产业创业的困境,政府部门、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返乡开展茶产业创业活动,响应了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现代茶产业发展,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选择。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茶产业创业的困境,政府部门、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化解茶产业创业的融资困境;高校毕业生以通过茶文旅融合,促进三茶融合发展,利用科技赋能茶产业创业活动;多方助力高校毕业生增强创业实践能力,推动他们的茶产业创业获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茶产业创业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