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1
作者 孙一仰 高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3-75,共3页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舆情生成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认知操控风险、价值侵蚀风险和情绪驱动风险,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和隐蔽的风险态势。鉴于此,高校需从内容建设、机制协同与技术治理等多个层面... 数字化转型重塑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舆情生成机制,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认知操控风险、价值侵蚀风险和情绪驱动风险,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和隐蔽的风险态势。鉴于此,高校需从内容建设、机制协同与技术治理等多个层面精准发力,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 被引量:13
2
作者 阳作林 张艳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5,共3页
大数据时代,由于网络信息主体多元化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对抗性,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渗透风险、引领风险、认同风险。因此,要从增强内容供给、加强价值引导、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研判及对策
3
作者 王淑荣 崔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特征、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些新变化也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应对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概念内涵,掌握意识形态风险的...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出现了很多新特征、新趋势和新规律。这些新变化也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应对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概念内涵,掌握意识形态风险的类型,明确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动因。同时,要在掌握数智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根源及其传播机制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群情”掌握的精准度、提升对大学生网络发声“语义分析”的精准度、提升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制造和传播动因评判的精准度,从而才能更好地规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研判 主流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样态、诱因与纾解
4
作者 路坤皓 郝文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6,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新兴技术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内嵌渗透到高校网络场域当中,呈现出异化、操纵、解构和缺位等多重现实样态。在此前提下,资本失序、技术失控、内容失真和把关... 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新兴技术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内嵌渗透到高校网络场域当中,呈现出异化、操纵、解构和缺位等多重现实样态。在此前提下,资本失序、技术失控、内容失真和把关失灵等因素容易诱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须以价值赋魂、技术向善、内容规范、制度供给为纾解策略,力求在防范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过程中,规训发展方向、扎紧伦理藩篱、筑牢防控屏障和完善约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国忠 赖希然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推动未来人类技术颠覆性发展的新兴技术形态,在以强大的内容生成力赋能各种行业领域的同时,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风险挑战。不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推动未来人类技术颠覆性发展的新兴技术形态,在以强大的内容生成力赋能各种行业领域的同时,也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风险挑战。不良社会思潮内嵌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隐蔽渗透、算法偏见导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偏向性、数据失真导致网络意识形态的偏差、算法反噬削弱网民的意识形态鉴别力等风险叠变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超越单纯技术属性的内容生成功能,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我们可以从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大数据检测与管理、掌控数据管理权力、重塑人机关系等多重路径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 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的新态势及其应对
6
作者 郭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3-75,共3页
防范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风险,社会局部矛盾经网络异化传播的扩散风险,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分析的滞后风险,网络环... 防范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事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主要表现为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风险,社会局部矛盾经网络异化传播的扩散风险,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分析的滞后风险,网络环境下师生价值观念塑造的偏差风险。这种风险的生成源于世界格局演变所催生的意识形态斗争新态势,以及师生网络行为特征呈现出的新趋势。对此,应加强算法推荐治理,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网络舆论疏导,营造清朗的高校网络生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增强意识形态风险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理与路
7
作者 王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54,79,共4页
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应具备理论阐释能力、话语转化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及风险处置能力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应具备理论阐释能力、话语转化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及风险处置能力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青年政治认同主体建构、掌握学术话语主导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高校应通过构建严格选拔聘任机制、构建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为高校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能力提升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意识形态风险预警的优化策略
8
作者 郝文斌 任雅媛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风险预警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风险,重塑了风险的传播样态,同时也给风险预警工作带来了新考验。当前,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理论建构滞后影响预警深度、队伍建设不强迟滞预警速... 风险预警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环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意识形态风险,重塑了风险的传播样态,同时也给风险预警工作带来了新考验。当前,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理论建构滞后影响预警深度、队伍建设不强迟滞预警速度、技术赋能不足弱化预警精度、机制优化不力制约预警效度等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预警工作应当加强预警理论研究以提升预警科学性,加强预警队伍建设以增强预警主动性,强化预警技术治理以增强预警精准性,优化预警管理机制以提升预警时效性,从而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识形态 国家安全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创新 被引量:3
9
作者 关帅锋 李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6-89,共4页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是高校安全和社会发展、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涵,把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媒体视域下,应以立德... 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是高校安全和社会发展、民族繁荣和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理解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涵,把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媒体视域下,应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高校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标准,从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分层分类协同治理、全员参与治理等方面进行治理创新,系统推进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视域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治理机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推荐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点及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逸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2-74,共3页
作为描述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计算机算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智能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个性化地预置了人们在互联网学习、浏览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观点。随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其价值引导功能越来越不容忽... 作为描述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计算机算法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智能算法推荐一定程度上个性化地预置了人们在互联网学习、浏览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和观点。随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其价值引导功能越来越不容忽视,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渗透与传播,强化法学、新闻学、经济学等学科价值导向,防范计算机信息安全相关专业技术滥用等成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新重点。需要从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建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增强校园网络智能算法推荐的应用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算法推荐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5
11
作者 邱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84,共3页
作为智能化时代引领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应从制度与技术两个层面采取防范措施,统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健康发展与风险防范,... 作为智能化时代引领未来的颠覆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给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应从制度与技术两个层面采取防范措施,统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的健康发展与风险防范,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校意识形态 风险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安全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坤 王睿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2,共12页
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使意识形态安全一直处于政治安全的前沿。新时代意识形态对立引起的冲突越来越凸显,领域不断扩展,从政治领域不断延伸到经济、科技等更多的领域,对政治安全构成重大的风险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在意识形态领... 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使意识形态安全一直处于政治安全的前沿。新时代意识形态对立引起的冲突越来越凸显,领域不断扩展,从政治领域不断延伸到经济、科技等更多的领域,对政治安全构成重大的风险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输出和渗透力度,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也使意识形态领域变得空前复杂,这些都使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和管控能力,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政治能力。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保障政治安全、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安全 意识形态风险 前沿性挑战 政治能力 防范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圈群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风险及其消解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忠宝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1-84,共4页
网络圈群已成为青年集群生活的新样态,其所构建的复杂传播场域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力式微、传播效能减弱、阵地建设滞后、政治认同弱化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根源于网络圈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封闭性与流动性并存、高... 网络圈群已成为青年集群生活的新样态,其所构建的复杂传播场域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话语权力式微、传播效能减弱、阵地建设滞后、政治认同弱化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根源于网络圈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封闭性与流动性并存、高中心势与沉默螺旋共生、强关系与弱关系交织、私密性与开放性兼具的特征。鉴于此,可以探索以信息技术手段、以舆论生态治理、以多元主体协同和以基层党建引领等路径,有效消除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群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风险 消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2,共3页
当前,大数据技术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现实挑战。由个体、组织、社会、技术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正在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个层面表现出来。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应遵循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的防范原... 当前,大数据技术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现实挑战。由个体、组织、社会、技术等原因造成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正在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个层面表现出来。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应遵循符合大数据时代特征的防范原则,以理念革新、平台搭建、体系完善及模型建构的多元路径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进行防范,并从技术、法律、文化以及人才方面建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风险 防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检视与防范进路
15
作者 戴少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3-86,共4页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办学类型,其意识形态工作既有高校的普遍特征,也有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形成的个体特征。因此,做好应用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办学类型,其意识形态工作既有高校的普遍特征,也有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形成的个体特征。因此,做好应用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在全面审视高校意识形态普遍性风险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基于主体特殊性而诱发生成的风险点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从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教育引导能力、构建风险应对机制上着力,谋划建立整体性风险防范进路,全力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 风险检视 防范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传播全过程的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震 崔曦元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互联网融合,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也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以深度伪造、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三类意识形态风险多发高发的技... 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互联网融合,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也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以深度伪造、推荐算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三类意识形态风险多发高发的技术为例,结合5W传播理论,从传播主体的身份特性、传播内容的信息构成、传播载体的形式特征、传播对象的受众特点和传播结果的成效评估五个方面对该影响展开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有传播主体渗透渠道隐匿、追踪溯源困难,传播内容虚实结合、难辨真伪,传播载体多样化、监管难,传播对象遍布网络空间,传播结果具有危害性大等特点。亟须建立制度保障、加强技术对抗、强化平台管理、传播主流价值,才能准确把握信息传播各环节的风险隐患,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风险处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安全 人工智能技术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的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国忠 赖希然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新型数字化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为社交机器人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新型社交机器人展现出自动化传播内容、社交性搭建网络、中介性融入社会的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交机器人在传播虚假信息、参... 新型数字化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为社交机器人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新型社交机器人展现出自动化传播内容、社交性搭建网络、中介性融入社会的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交机器人在传播虚假信息、参与热点议题以及传播政治信息等方面的行为,也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具体而言,社交机器人可能通过垄断意识形态传播源头、解构意识形态原有内涵、干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及塑造意识形态对象感知等方式,引发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对此,应在全面分析社交机器人对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度的治理策略:提升敏捷治理效能,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和识别社交机器人的恶意行为及时阻断其对舆论生态的负面影响;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增强公众对社交机器人行为的辨识能力;优化制度规范设计,清晰界定社交机器人的使用范畴与责任归属,确保其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强化社会心态管理,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缓解因社交机器人引发的公众焦虑及社会对立情绪。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管理社交机器人可能诱发的潜在意识形态风险,确保其在可控的边界内发挥作用,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系统性提升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政治机器人 意识形态安全 传播风险 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被引量:13
18
作者 汪寅 张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即西方意识形态向高校大学生“渗透”的风险、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价值引导功能弱化风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难度加剧风险、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受阻的“信息茧房”效应风险。从话语维度、价值维度、能力维度和技术维度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从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风险与管理措施——评《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19
作者 吴喆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02-3702,共1页
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专业门槛高、后果严重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因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及应急体系缺失引发的安全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不仅威胁师生人身安全,更可能造成精密仪器损毁与科研数据流失。系统性剖析实验室... 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风险具有隐蔽性强、专业门槛高、后果严重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因设备老化、操作不规范及应急体系缺失引发的安全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不仅威胁师生人身安全,更可能造成精密仪器损毁与科研数据流失。系统性剖析实验室全周期安全风险,构建科学管理框架,已成为保障教学科研秩序、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措施 高校物理实验室 安全风险 设备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9
20
作者 莫岳云 李娜 《湖湘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近10年来,高校悄然兴起一股"宗教热",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加剧是一个主要诱因。境外宗教渗透无孔不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必须... 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首选。近10年来,高校悄然兴起一股"宗教热",境外宗教势力渗透加剧是一个主要诱因。境外宗教渗透无孔不入,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必须把抵御境外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提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严格校园宗教活动管理,构建起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渗透 高校 意识形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