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的融合路径
1
作者 朱颖妮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58,共1页
高校作为培养食品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将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食品安全人才。由王冬亮等编写,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 高校作为培养食品安全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将思政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食品安全人才。由王冬亮等编写,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案例集》一书,为提升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宝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课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食品安全教育 高校专业 专业人才 融合路径 案例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蔡岩 张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6,160,共5页
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大有裨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地位弱化、片面性评价引发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造成评价方式的静态化等问题。高校... CIPP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大有裨益。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导致思政课教学评价地位弱化、片面性评价引发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重结果轻过程现象造成评价方式的静态化等问题。高校思政课应当在目标导向上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在内容要素上聚焦关键问题,构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机制上突出高效兼顾,深化多元协同评价;在优化反馈上注重持续完善,提升育人综合成效;在输入评价上满足资源配置,完善综合评价方法;在过程评价中促成动态育人,凸显思政课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CIPP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 构建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评《思政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实践》
3
作者 张增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09-I0009,共1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平台,如信息技术可推动在线课程、视频、文档等各类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便师生获取和使用。对此,高校应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主动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平台,如信息技术可推动在线课程、视频、文档等各类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方便师生获取和使用。对此,高校应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主动应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挑战,努力克服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切实提升育人质量。由王凯敏所著的《思政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融合实践》一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思政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参考。具体而言,其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 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 育人质量 在线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研究
4
作者 杨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农业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主要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农业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而思政教育作为农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塑造农业专业人才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乎... 农业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主要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农业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而思政教育作为农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塑造农业专业人才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我国适时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为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推动了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创新、交叉融合,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促进了思政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同时,农业高校思政教育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高等教育体系 课程 有效促进 农业高校 协同创新 专业人才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美乐 《福建茶叶》 202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传统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和谐、尊敬、节俭和人文精神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 本文主要研究了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传统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包括和谐、尊敬、节俭和人文精神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传统茶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还能提升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茶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作用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评《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智慧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研究》
6
作者 刘嘉瑜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5-I0006,共2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各个领域均已产生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即为教育教学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智慧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的诸多关键问题,为我们理解教育领域...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各个领域均已产生深刻变化。教育信息化即为教育教学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视域下智慧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的诸多关键问题,为我们理解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借鉴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成果,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智慧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 变革与创新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对策探究
7
作者 冯富帅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60-62,共3页
高校思政教育将“培养人”作为根本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大学生思想之基,能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思想引领,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当务之急,应加强协同育人教育基地和体系建设、完... 高校思政教育将“培养人”作为根本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大学生思想之基,能够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实践的思想引领,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当务之急,应加强协同育人教育基地和体系建设、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数字化教学方式、加强实践育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教育 想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8
作者 龙可欣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乡土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镌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将乡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激活文化资源的育人潜力、凸显思政教学的人文特色,还可以形成多方育人的叠加效应。诠释了乡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乡土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镌刻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将乡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激活文化资源的育人潜力、凸显思政教学的人文特色,还可以形成多方育人的叠加效应。诠释了乡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内在逻辑,提出了二者融合的实践路径,即铸牢“支撑点”,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抓住“着力点”,挖掘本土化的思政元素;找准“关键点”,开展体验式的情怀教育;串好“连接点”,打造多维立体的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乡土文化 文化振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9
作者 焦婷婷 《福建茶叶》 2025年第8期161-163,共3页
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的基础上,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则要在分析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关联性不足、茶道精神教育渗透缺乏生活... 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在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的基础上,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则要在分析茶道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关联性不足、茶道精神教育渗透缺乏生活化设计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加强茶道精神特色文化内容教育提取、深化茶道精神的生活化教育渗透等举措,不断拓展茶道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服务功能,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稳步推进提供新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 育人培养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10
作者 陈印 《村委主任》 2025年第5期122-124,共3页
高校思政教育重塑乡村场域的精神动力系统,其功能定位不仅局限于传统育人范畴,更进阶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引擎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枢纽。系统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价值向度,需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 高校思政教育重塑乡村场域的精神动力系统,其功能定位不仅局限于传统育人范畴,更进阶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精神引擎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枢纽。系统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发展的价值向度,需立足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逻辑,从主体培育效能、意识形态传导、文化生态重构三重维度进行学理阐释。当前,实践场域存在教育供给与乡土需求间的结构性张力、场域衔接机制碎片化、资源交互效能递减等深层梗阻,亟待构建“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共同体培育—制度保障创新”的协同作用架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智识支持与范式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精神动力系统 高校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索文化自信视角下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红国 邵文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作为塑造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资源同质化、教学单一化等问题,限制了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发挥。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展示中国智慧、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脉,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传承黄... 作为塑造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资源同质化、教学单一化等问题,限制了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发挥。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展示中国智慧、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脉,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传承黄河历史文脉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思政教育以文育人的有效举措。《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以融合教育为切入点,在阐述黄河文化的内涵、特点和时代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黄河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现实动因、模式建构和路径选择,为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育人作用 融合教育 文化自信 文化融入 以文育人 现实动因 历史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全国高等农林水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研讨会”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7-I0008,共2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业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农业科技人才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实效,已成为亟...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农业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农业科技人才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实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平台,如何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将思政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教育方式和路径,已成为推动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农业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系统性改革,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复杂挑战,助力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基于此背景,本文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农业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逻辑,接着阐述互联网时代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互联网时代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动态、互动和适应性强的教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农业科技人才 互联网时代 农业高校 农林水 信息技术 乡村振兴战略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之需与纾解之策 被引量:32
13
作者 万馨 聂秦勇 易显飞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对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基点上高度契合,它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急... 新质生产力是以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对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基点上高度契合,它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高校思政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精神、强化科技素养、提升实践技能上持续发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之根;健全配套制度供给,奠定科技素养之基;拓展产学研实践平台,筑造创新能力之魂;提升毕业生胜任力,增强综合实力之核等方面协同推进,以培育新型劳动者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新质生产力 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22
14
作者 龚学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有利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的价值向度,应体现品质特色与人才特色的内容向度,应践行文化活化与文化再生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高校思政教育 大学生 文化传承 文化育人 品质特色 文化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中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融入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延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3-I0013,共1页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任务,而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则是十分重要的时代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强化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重...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所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发展任务,而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则是十分重要的时代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强化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创新融入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考——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
16
作者 刘伟 孔祥增 满维鸿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3-I0004,共2页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不断重塑社会发展的面貌,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也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机遇。笔...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不断重塑社会发展的面貌,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也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创造了宝贵的机遇。笔者在研究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深入研读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读与重构》一书,该书由亓慧坤、韩洁、方铮炀合力撰写,从教育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细致描绘了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手段及其效果,并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策略及其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治理论教育 传播功能 社会调查法 比较研究法 教育 多学科交叉 新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红英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3年)、卜令全所撰写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3年)、卜令全所撰写的《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融合发展研究》一书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它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下来。其次,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它们之间也相互交流、融合。再次,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历史演变过程 融合发展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教育的实效性 民族认同 传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调整及转变对策--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席桢 曹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03-I0004,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普及,新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为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在此背景下,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普及,新媒体技术在短时间内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为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在此背景下,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优化,把新媒体技术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由王虹、刘智创作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一书,具体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新媒体的主要特点与时代价值;还通过剖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其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想行为 新媒体技术 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技术 内渗透 发展与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铁文化深度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19
作者 胡东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11-I0012,共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更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传播平台。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功能,更成为城市文化的展示窗口和传播平台。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南京地铁文化如何深度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深度融合 交通运输 传播平台 人生观和价值观 南京地铁 人才培养 城市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专业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探索与研究
20
作者 张文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7-247,共1页
由王彦波等编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一书,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思想指引,结合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园特色,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依托,深刻探讨了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相容的教... 由王彦波等编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探索与实践》一书,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思想指引,结合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园特色,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依托,深刻探讨了思政工作与专业教学相容的教学模式,为各专业的教学育人带来了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工商大学 高校思政教育 课程 教学育人 立德树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工作 校园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