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组织行为学视角下高校学生会队伍建设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冬月
-
机构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222-224,共3页
-
基金
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加强推动高校学生会建设研究(2021zsszsx189)。
-
文摘
为了推动高校学生会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该文通过分析组织行为学对高校学生会队伍建设的重要影响,并且以形成明确的学生会组织结构,权责分配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流动模式、促进团队合作和组内成员协调能力的培养、发展积极的学生会队伍文化和共同价值观念、建立有效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机制等角度探究组织行为学视角下高校学生会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
高校学生会
团队建设
权责分配
-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
team building
distribution of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青年民间组织视阈中的高校学生会组织定位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刘俊
-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团委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
基金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研究课题"青年民间组织规制的伦理向度"(项目编号2008GH114)的项目成果之一
-
文摘
组织定位的偏差和组织成员利益诉求之间的紧张,构成了当代中国高校学生会边缘化存在的基本图景。本文运用青年民间组织相关理论,从价值定位、权力定位、功能定位、支撑定位、文化定位和治理定位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生会组织定位的回归和校正。
-
关键词
青年民间组织
高校学生会
组织定位
公共理性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谈高校学生会形象塑造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高永军
-
机构
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7年第2期55-56,共2页
-
文摘
公共关系学理论认为,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和组织内部员工对组织机构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它可以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组织吸引、集中众多的人才,使组织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组织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高校学生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指导帮助下的学生组织,是党联系学生的桥梁,作为学生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学生会委员会(简称学生会),应树立形象意识,注重公关活动。
-
关键词
高校学生会
学生会工作
形象塑造
组织形象
树立形象
良好形象
自我期望
公共关系学
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学生会组织力建设探究
被引量:16
- 4
-
-
作者
李华龙
-
机构
兰州大学团委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8,47,共3页
-
文摘
高校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作用。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组织力建设必不可少。高校学生会应从加强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会组织力建设质量,推动学生会改革创新发展。
-
关键词
高校学生会
组织力
维度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校学生会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
被引量:4
- 5
-
-
作者
范嘉祥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5-109,共5页
-
文摘
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重在强化教育主题的时代性、教育功能的引领性、教育形式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高校学生会具有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及时向学生传达党的声音和主张的政治优势,引领学生在实干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平台优势,善于运用“骨干—群体”辐射带动模式的组织优势。为了推动常态化,高校学生会要强化政治引领的“学理性”,完善学生参与的“开放性”实践育人机制,建立三级联动的“嵌入性”辐射带动网络。
-
关键词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常态化
高校学生会
第二课堂
-
Keywords
The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of youth
Normaliz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
The second class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在高校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制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 6
-
-
作者
林俊丰
闫杜娟
陈旭翰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3,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编号:091056157
-
文摘
已有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了将企业项目管理的思想应用到高校学生活动中的可行性。但调查显示,由于高校学生组织和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实际应用项目制的过程仍有诸多不足。我们在实证层面上,测量了活动持续时间、领导权归属、分工决策模式和考核与晋升的公平性这四个影响因素,对工作效率和成员成长这二个衡量要素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向。并认为以下四点有利于改善项目制在学生活动中的实施结果:关注活动持续时间;让组织成员轮流负责领导工作;基于讨论的分工决策模式;建立考核制度并基于考核结果确定晋升人选。
-
关键词
项目制
高校学生活动
企业运行模式
高校学生会工作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学生委员会制度的法律思考和评析
- 7
-
-
作者
赵扬
张盈
-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1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
-
关键词
委员会制度
学生会工作
法律思考
学生干部
监督权
主席团
高校学生会
大型活动
监督主体
法理基础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不应仅仅是被动地适应
- 8
-
-
作者
王仁荣
-
出处
《江苏高教》
1988年第2期61-62,共2页
-
文摘
现在高校里公关教育已提上议事日程,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此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普及公关教育而且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正如我们遇到的许多大学毕业生所反映的,他们几乎不同程发地表现出对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这些信息反馈到高校,加之某些社会习气的耳濡目染,许多同学便引以为戒,着力培养“公关”能力,于是拉帮结派者有之,江湖义气者有之。
-
关键词
公关教育
人际关系
大学毕业生
高校学生会
信息反馈
模糊认识
着力培养
被动
适应
议事日程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