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杜艳芳 刘义兵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7,共13页
在文化生态理论视角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系统、教师心智模式、教师教学学术素养、条件支持5个维度。通过对832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呈现组织文化特色彰... 在文化生态理论视角下,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系统、教师心智模式、教师教学学术素养、条件支持5个维度。通过对832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呈现组织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组织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师信念情怀欠深厚、教师教学学术动力不足、组织持续发展不续航等基本特征。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内教师心智模式得分上,师范类高校显著高于综合类,组织队伍得分综合类高校显著高于师范类,教师学位在心智模式维度显著,教师教龄和职称在各维度显著。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组织系统和心智模式在组织文化和教学学术素养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根据影响效应的大小依次为组织文化、组织系统和教师心智模式。因此,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需要超越与重塑组织文化,放权与优化组织系统,唤醒与培育教师心智模式,培养与提升教师教学学术素养,改革与创新条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 文化生态 组织文化 组织系统 心智模式 教学学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智能+”时代高校虚拟教研室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璐婵 孙彩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127,共6页
随着“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诉求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也在经历日益加速的信息化改革,虚拟教研室正是“智能+”时代教研活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虚拟教研室的运转有赖于独特的运行机制,但当前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机制存在路径依... 随着“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诉求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也在经历日益加速的信息化改革,虚拟教研室正是“智能+”时代教研活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虚拟教研室的运转有赖于独特的运行机制,但当前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机制存在路径依赖、维度单一、缺乏成长性等问题。自组织理论因有助于呈现虚拟教研室条件与环境的灵活性、内部要素的交互协同关系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性而契合于构建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机制。基于此,在分析虚拟教研室运行机制困境的基础上,依托自组织理论重构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机制,提出建立多形态混合式活动组织机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技术传帮带+技能反哺”互助机制、教研成果迭代与迁移推广机制,进一步依托技术介入突破时空局限性,加快教研体系分类分层发展,以教研发展促教学提升,最终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 “智能+”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 教育信息化 组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