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
谭春辉
王乐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
谭春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3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谭春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4
|
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 |
袁振国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1
|
|
5
|
匡扶学术道德 灌养创新奇芭——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学术报告会隆重举行 |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6
|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新文科转向”:轨迹、视野与进路 |
唐斌
朱德宸
于慧敏
|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
邱均平
谭春辉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6
|
|
8
|
扎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
张力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从文化特质到制度创新——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建设 |
檀慧玲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0
|
加强理论创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
花亚纯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11
|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三个体系 |
陈巧玲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2
|
累积公共性 克服行政化——读刘新跃《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
阮成武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3
|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
周玉玲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
毛殊凡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3 |
2
|
|
15
|
李维安:激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活力 |
李维安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解读《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
李文君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
李文君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8
|
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构建 |
吉海涛
郭雨梅
郭晓亮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9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
吴静
颜吾佴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9
|
|
20
|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 |
沈壮海
韦诗业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