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春辉 王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3,共6页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 在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鉴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点与优势,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具有模糊性,故可以采用基于专家咨询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依次是:设定指标权重向量、建立评价指标集、建立评价等级集、构建二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二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一级指标模糊判断矩阵、计算一级指标的模糊向量、构建目标层模糊判断矩阵、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被评价对象所属等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9,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国高校都在努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何评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等问题,学术理论界并未进行认真梳理与探讨。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鉴组织能力的"RPV模型",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为三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投入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运行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产出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本研究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3个准则层、9个分准则层、33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本研究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由3个准则层、9个分准则层、33个方案层指标组成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振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应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教授的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袁振国副司长于2006年12月19-20日,前来重庆大学调研考察,并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骨干做了题为“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袁副... 应重庆大学副校长黄宗明教授的邀请,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袁振国副司长于2006年12月19-20日,前来重庆大学调研考察,并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骨干做了题为“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的精彩学术报告。袁副司长的学术报告会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使与会专家受到了学术研究的洗礼,对于提高重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大有裨益。本文根据袁副司长的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科学创新能力 质量 高校 学术报告会 重庆大学 科学研究者 副司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匡扶学术道德 灌养创新奇芭——关于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学术报告会隆重举行 被引量:1
5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学术报告会 科学创新能力 学术道德 质量 社会 哲学 高校 工商管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新文科转向”:轨迹、视野与进路
6
作者 唐斌 朱德宸 于慧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视野下实验室项目化数据在生产、多样化输出结果、构建集群技术结构等发展趋势,揭示本土视野下实验室发展从技术的移接孵化到情景再造的发展转向,提出以数增“智”、差异化情境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增长等进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实验室 新文科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邱均平 谭春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 文章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三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重要性的研究较多,其中也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问题,但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非常少,因此学术界还需要加强此领域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1,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就要直面教材编写与审核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准确把握思想性和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就要直面教材编写与审核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准确把握思想性和科学性、切实保证学术性和规范性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创新。本文拟结合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与发展的多年实践,提出初步认识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高校教材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特质到制度创新——论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建设 被引量:4
9
作者 檀慧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2,共6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是一种生动、活泼、主动的文化,批判、宽容、平等、开放是其基本特质。当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匮乏,阻碍和影响了高...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创新文化是一种生动、活泼、主动的文化,批判、宽容、平等、开放是其基本特质。当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匮乏,阻碍和影响了高校科研活力的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制度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建设需要落实于制度,依靠制度创新来实现。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改革高校现行科研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科研评价制度、科研经费资助制度、科研诚信制度和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大力弘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形成有利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创新文化形成和创新绩效产生的制度环境和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文化特质 创新文化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理论创新,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花亚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6,共6页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高等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的讲话 ,进一步深化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增强创新意识 。
关键词 发展 高校 哲学 社会科学 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 社会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三个体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巧玲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9-245,共7页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涵盖高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体。其建设应着重处理牵头高校和各协同主体等"四对关系",构建全面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优化整合校内外人力资...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涵盖高校、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同体。其建设应着重处理牵头高校和各协同主体等"四对关系",构建全面反映各方利益诉求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优化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研究优势以及相关体制机制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坚持立体全面、差别化、管评分离和公开透明的评价原则,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达到实现高校创新能力提升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协同创新中心 组织管理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公共性 克服行政化——读刘新跃《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成武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1-236,共6页
现代国家及政府的重要职能,是通过国民税赋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发展科学、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兴办公共交通、公共信息等公共设施,提供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以此造福于国民,保障其执政的合法性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分化,... 现代国家及政府的重要职能,是通过国民税赋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发展科学、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兴办公共交通、公共信息等公共设施,提供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以此造福于国民,保障其执政的合法性地位。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分化,发展科学技术并不是政府的专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新跃 《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公共性 行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玉玲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68,共2页
文章围绕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方面存在的认识不清、思路不宽、能力不足及保障不到位等难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和具体举措,以期高校能够切实发挥起智囊团、思想库、动力车和生力军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服务社会 认识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殊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38-42,共5页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切实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切实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又快又好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维安:激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活力
15
作者 李维安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64,共2页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切实激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活力,加速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活力 高校 激发 李维安 创新体系建设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解读《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8-49,共2页
2011年11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已由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标志着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正式启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高等学校 创新体系建设 教育部 繁荣 高校 副司长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配套文件。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创新体系建设 高校 高等学校 六中全会精神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科学研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构建 被引量:8
18
作者 吉海涛 郭雨梅 郭晓亮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7,共4页
指出在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数字化发展缓慢,因此构建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势在必行。探讨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定位、... 指出在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数字化发展缓慢,因此构建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势在必行。探讨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思路、构成模块和盈利模式,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试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其数字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数字平台 分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静 颜吾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学术风气浮躁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 被引量:15
20
作者 沈壮海 韦诗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2期23-27,共5页
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界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强化育人意识、坚持德智并进、构建合力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 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界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强化育人意识、坚持德智并进、构建合力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发挥作出了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课程教学 育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