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定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史秋衡
先雨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65,共10页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下,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理应瞄准战略目标定位,把握“以改促发展、重改以优发展”的主旋律,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处在当前“主改革”阶段,要持续强化战略系统全局思维,坚定落实分类指导原则,既立足于本土实践经验,又以国别案例为镜鉴,把握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未来趋向;面向未来的“主发展”阶段,应通过长远的顶层设计助推打造政策联动区域,充分激发六面体协同效应,全面深化内外部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战略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战略协同定力
顶层设计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省思与建构
2
作者
史秋衡
许洋
李玲玲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源于高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与高校职能的结构耦合、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赋能教育治理与发展范式的现代化转型的综合需要。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应然样态呈现出多维度与立体化的分类设置框架、...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源于高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与高校职能的结构耦合、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赋能教育治理与发展范式的现代化转型的综合需要。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应然样态呈现出多维度与立体化的分类设置框架、分类评价与分类配置的体制机制、差异赋权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三大显著特征。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分类改革仍存在类型划分标准界限不清,协同发展效应尚未激活,服务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能力薄弱等难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同质竞争到分类卓越的范式跃迁,实现我国教育强国的有力建设,就需要推动分类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耦合,健全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完善发展性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学生成长机制
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体制
改革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3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
4
作者
杨正
李媛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8期88-95,共8页
高等教育肩负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任。2025年4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分类发展、人才自主培养、数字化转型、队伍建设和治理范式...
高等教育肩负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任。2025年4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分类发展、人才自主培养、数字化转型、队伍建设和治理范式转型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以下共识,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牢牢把握五个关键:高校分类改革是结构基石,人才自主培养是核心使命,数字化转型是技术路径,队伍建设是实施主体,治理范式转型是制度保障。唯有紧扣这“五位一体”关键环节,协同推进“结构优化-目标实现-技术赋能-实施主体-制度保障”全链条升级,方能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的质量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数字教育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定力
被引量:
2
1
作者
史秋衡
先雨可
机构
厦门大学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65,共10页
基金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24&WZD24)。
文摘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实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全面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方略、优化人才培养协同结构、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改革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下,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理应瞄准战略目标定位,把握“以改促发展、重改以优发展”的主旋律,保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处在当前“主改革”阶段,要持续强化战略系统全局思维,坚定落实分类指导原则,既立足于本土实践经验,又以国别案例为镜鉴,把握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未来趋向;面向未来的“主发展”阶段,应通过长远的顶层设计助推打造政策联动区域,充分激发六面体协同效应,全面深化内外部治理结构改革,稳步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战略部署。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战略协同定力
顶层设计
自主知识体系
Keywords
Reform of university classification
Strategic synergy and determination
Top-level design
Autonomous knowledge system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省思与建构
2
作者
史秋衡
许洋
李玲玲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基金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马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4&WZD24)。
文摘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源于高校适应知识生产模式与高校职能的结构耦合、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矛盾、赋能教育治理与发展范式的现代化转型的综合需要。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应然样态呈现出多维度与立体化的分类设置框架、分类评价与分类配置的体制机制、差异赋权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三大显著特征。在实践过程中,高校分类改革仍存在类型划分标准界限不清,协同发展效应尚未激活,服务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能力薄弱等难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从同质竞争到分类卓越的范式跃迁,实现我国教育强国的有力建设,就需要推动分类改革与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耦合,健全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完善发展性评估体系。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学生成长机制
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体制
改革
教育强国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reform
stude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leading country in education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3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金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马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4&WZD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Keywords
high-qu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
4
作者
杨正
李媛媛
机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8期88-95,共8页
文摘
高等教育肩负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任。2025年4月2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分类发展、人才自主培养、数字化转型、队伍建设和治理范式转型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形成以下共识,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牢牢把握五个关键:高校分类改革是结构基石,人才自主培养是核心使命,数字化转型是技术路径,队伍建设是实施主体,治理范式转型是制度保障。唯有紧扣这“五位一体”关键环节,协同推进“结构优化-目标实现-技术赋能-实施主体-制度保障”全链条升级,方能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的质量跃升。
关键词
高校分类改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数字教育
学科建设
Keywords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talent
Digital educa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推进高校分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定力
史秋衡
先雨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教育强国视域中推进高校分类改革的省思与建构
史秋衡
许洋
李玲玲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管理分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
杨正
李媛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