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中国文化的保存与传承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贺慧霞
-
机构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阴山学刊》
2016年第2期98-102,共5页
-
文摘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对中国高等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保存中国文化的血脉,高校师生历尽艰辛迁往大后方,保护了中国的教育资源,保存了高等教育的国脉,并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当时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保护并传承了中国文化。
-
关键词
抗战
高校内迁
中国文化
-
Keywords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migration of universities
Chinese culture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影响
- 2
-
-
作者
阎秋凤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
-
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抗战八年间,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广大内迁高校的影响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基础教育和民众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
关键词
高校内迁
中西部
教育
影响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部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赵亮
-
机构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
-
文摘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东中部地区的相继沦陷,一批政府机关、军队、工厂企业、高校以及官员、平民迁至内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西部的城市发展。抗战时期西部一些传统中心城市在规模、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巨大进步,还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西部城市的发展为最终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其发展的嵌入性决定了其发展的有限性。这种具有突变性、暂时性、局部性的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大规模回迁而渐趋沉寂,中国西部城市发展滞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
关键词
中国西部城市
工矿企业的内迁
高校内迁
交通运输业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