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2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环境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永宜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环境已悄然形成 ,身处其中的高校“两课”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笔者在文中着重探索了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改革的新对策。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两课” 教学改革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刍议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清 陈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110,共3页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要搞好“两课”教学改革 ,必须充分认识“两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两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加强“两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 高校 "两课"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 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燕 李小平 《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8-100,114,共4页
高校“两课”①教学历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本文从新的视角,以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需求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并针对原因,结合教学心得,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 “两课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需求理论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探讨
4
作者 马英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搞好“两课”教学改革,才能发挥“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高对“两课”教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摆正“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位置... “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搞好“两课”教学改革,才能发挥“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高对“两课”教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摆正“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位置,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放在“两课”教学的中心地位,是当前“两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指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两课”教师素质,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改之花遍校园——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拾零
5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9年第Z2期48-50,共3页
进行重点课堂建设,以重点课堂带动一般课堂,是我省一些学校“两课”教改重头戏。 武汉大学坚持点面结合,在立足于抓好本课程所有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推出两个重点课堂,即一文科课堂(政治与行政学院和新闻学院),一理科课堂(生命科学院和建... 进行重点课堂建设,以重点课堂带动一般课堂,是我省一些学校“两课”教改重头戏。 武汉大学坚持点面结合,在立足于抓好本课程所有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推出两个重点课堂,即一文科课堂(政治与行政学院和新闻学院),一理科课堂(生命科学院和建筑系)。每个课堂配备一老一青两名教师具体负责,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点上的课堂请武汉大学和湖北社科院的二位专家作专题讲授。另外,点上的课堂除参加面上统一组织的各种教学活动外,在教学环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改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 教学质量 湖北省 课堂调查 大学生 课堂讨论 专题讲授 武汉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楚校园世纪风——湖北省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纪实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9年第Z2期45-48,共4页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的指示精神,我省在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两课”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在全面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大“两课”教学改革力度的指示精神,我省在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两课”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南,在全面推进高校“两课”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全省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 “两课”教改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 湖北省 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 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课 示范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两种教学法类型评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林春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共2页
本文总结了高校“两课”教改经验,把“两课”教改模式归结为“灌输式讲授型的教学法类型”和“引导式实践(活动)型的教学类型”两大类型,对其特点、利弊等进行了评析,同时提出解决“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两课”教学改革 灌输式教学 实践性教学 高校“两课” 教学 教改经验 实效性问题 教学类型 引导式 灌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创新路径——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与行》
8
作者 高阳 崔学慧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推进思政育人工作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推进思政育人工作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由李双印所编著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与行》一书,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角出发,探讨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创新策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改革 高校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华美育精神视角的高校碧螺春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9
作者 王玉明 孙媛媛 《广东茶业》 2025年第4期53-56,共4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文化导向、价值塑造和审美教育具有多重功能。当下,众多高校已将茶文化纳入美育课程体系,但教学效果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全面育人方面存在局限。本文立足中华美育精神的视角,...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文化导向、价值塑造和审美教育具有多重功能。当下,众多高校已将茶文化纳入美育课程体系,但教学效果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全面育人方面存在局限。本文立足中华美育精神的视角,以碧螺春茶艺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中华美育精神视角下碧螺春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价值。结合碧螺春茶艺的艺术特征与美学内涵,本文对碧螺春茶艺课程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通过深化茶艺课程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其育人潜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育精神 高校美育 碧螺春茶文化 茶艺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应用型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
10
作者 李娜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78-181,共4页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核心必修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大思政格局下,探索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各环节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具体路径,突破单一理论教学的限制,选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和... 《微生物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核心必修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大思政格局下,探索了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各环节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具体路径,突破单一理论教学的限制,选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相结合,实现课程的专业性与思政性相统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显著提升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高校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6,60,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绘制思政课“学情蓝图”、引领教学内容“靶向输送”、助力教学进程“智能把控”并确立教学反馈“精准标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存在技术处理与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绘制思政课“学情蓝图”、引领教学内容“靶向输送”、助力教学进程“智能把控”并确立教学反馈“精准标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存在技术处理与质量把控难以兼顾、技术偏见与价值导向不能契合、技术融合与教学系统性缺乏统一、技术依赖与教师主导性难以协调等问题。因此,应以坚守理论根基为根本,筑牢思政教育思想防线,以有机融合为驱动,优化智能教学体系,以人机共进为目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护航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开创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13
作者 马丽娟 盛建东 +3 位作者 刘耘华 彭懿 胡雨彤 郭彦克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新农科建设是推动农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探讨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分析当前土壤学教学面临的知识... 新农科建设是推动农业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探讨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土壤学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对策。通过分析当前土壤学教学面临的知识点分散、教学模式单一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不足等挑战,提出涉农高校的土壤学教学需通过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融入课程思政,以应对现代农业科技和生态保护的需求。这些改革举措不仅提升课程的系统性、实践性与价值引领功能,也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践路径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涉农高校 土壤学 教学改革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心理导向下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评《舞蹈表演理论与高校舞蹈教学研究》
14
作者 杨磊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在情感表达、肢体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人类情感和社会文化,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高校舞蹈专业需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个人综合... 高校舞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在情感表达、肢体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人类情感和社会文化,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高校舞蹈专业需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再到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建设,全方位培养专业人才。在舞蹈教学中,高校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以及参与实践演练和舞台表演,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由习珍英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舞蹈表演理论与高校舞蹈教学研究》,对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表演的内涵、舞蹈表演的相关理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修养 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舞蹈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15
作者 农剑伟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42-44,共3页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创新发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其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生、体育三大层面,即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进、有利于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拓宽体育精神的传承发展渠道,应从...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创新发展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其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学生、体育三大层面,即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进、有利于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拓宽体育精神的传承发展渠道,应从优化顶层设计、建设教师队伍、融入体育精神、推进评价工作多维度入手,明确改革主要方向,增强改革主体力量,紧扣改革思政主线,推动改革优化改进,以多措并举的形式实现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以体育课程思政为助力拓宽思政教育主要阵地,推动思政育人实效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创新价值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高校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6
作者 彭红丽 谭海霞 +2 位作者 曾广娟 王连龙 王颖 《农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49-153,共5页
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是转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剖析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提... 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是转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是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剖析环境生态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课程改革与实践措施,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高校 环境生态工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评《AIGC+智慧教育:Web 3.0时代的教育变革与转型》
17
作者 郭晓晴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6-I0007,共2页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改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丰富教...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计算机音乐技术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频繁,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实践,对于改进传统音乐教育方式,丰富教育方法,拓展教学路径有着重要作用;也能够成为带动高校音乐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助力。未来,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也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教学路径 教学改革创新 计算机音乐技术 高校音乐教育 变革与转型 传统音乐教育 实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背景下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盎绿 王春峰 +1 位作者 杨红 邵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98-100,103,共4页
环境影响评价是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结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 环境影响评价是教育部高等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定的环境工程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结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涉水涉海类高校特点的教学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涉海类高校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巍 潘传快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以华中农业大学统计学课程为例,剖析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中存在的思政功能弱化情况及成因。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提出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和考核模式创新三方面... 以华中农业大学统计学课程为例,剖析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中存在的思政功能弱化情况及成因。以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提出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和考核模式创新三方面探讨了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并对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以期为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统计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 探索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校植物病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良芬 罗朝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151-154,共4页
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农业高校植物病理学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落后,至今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植物病理学科是培养未来植物医生的摇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却因占地多、成本高、具有偶然性、危险... 文献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农业高校植物病理学科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应用相对落后,至今未检索到相关报道。植物病理学科是培养未来植物医生的摇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却因占地多、成本高、具有偶然性、危险,以及受植物生长周期和季节限制而难以开展。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鉴于此,该文探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以此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限制,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植物病理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改革 卓越农业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