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两课”教学的实践性思维刍议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继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3,共3页
高校“两课”教学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是由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等因素决定的。目前 ,高校“两课”教学面临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两课”教学的实践性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 ,在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缺... 高校“两课”教学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是由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等因素决定的。目前 ,高校“两课”教学面临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两课”教学的实践性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 ,在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缺乏实践性思维的引导 ,主要表现在 :教学内容与主体需求的脱节、课堂灌输与实践引导的失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断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使政治教育与生活教育统一起来 ;在教学模式设计上 ,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在考核方式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 实践性本质 实践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永宜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环境已悄然形成 ,身处其中的高校“两课”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 ,笔者在文中着重探索了网络环境下“两课”教学改革的新对策。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校“两课” 教学改革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曾长秋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6期92-94,57,共4页
构建高校“两课”网络教学体系 ,要求我们充分运用网络传媒这种载体 ,调动各方面的教学要素 ,全方位、立体型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关键词 高校“两课” 网络教学 教学要素 构建 网络传媒 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 全方位 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有效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平旭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如何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摆在广大"两课"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两课"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 “两课”教学改革 思想品德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两课”教师 教学实践 课题 有效性 简称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2
5
作者 窦凌 金丽馥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高校“两课” 实践教学 困境与出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教育 “两课”教学 学生学习 深层原因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低效的归因分析及教改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智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93-95,共3页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实际效果低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不能以人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单向灌输,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育缺失交往和互动。要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一要从大学生的“...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实际效果低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不能以人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单向灌输,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育缺失交往和互动。要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一要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要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三要更新观念,走向以真正的交往为中介的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低效归因分析教改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对高校“两课”接受教育的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春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5-136,共2页
本文着重从接受教育过程(教师施教过程的反过程)的诸要素入手,分析影响"两课"接受教育有效性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对策,以期增强高校"两课"的可接受性。
关键词 网络 高校“两课” 接受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林红斌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2期75-77,共3页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两课”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年龄、职称的高校“两课”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师 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 去人格化 低成就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两课”青年教师的“四化”
9
作者 唐美丽 王锡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育过程中,“两课”青年教师具有年轻、更了解目前学生思想现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掌握更多的教学新技术等优点,也存在着理论功底欠缺、知识积累少、授课经验缺乏、方法不当等不足。本文针对这些特点,提... 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育过程中,“两课”青年教师具有年轻、更了解目前学生思想现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掌握更多的教学新技术等优点,也存在着理论功底欠缺、知识积累少、授课经验缺乏、方法不当等不足。本文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应向专业化、主导化、实践化、理论化方向努力,来提高授课效果,更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发挥“两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 青年教师 专业化 主导化 实践化 理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校“两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海荣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3-94,共2页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高校的"两课"必须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高校的"两课"必须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 生态文明 教育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构建 和谐发展——兼谈高校“两课”中道德教育的几种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传信 《教育与现代化》 2005年第1期75-80,共6页
我国道德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即各种道德关系的不协调。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要求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构建德育新体系,即既要考虑继承与创新的衔接,又要考虑本土与外域的融通,做到优势互补,和谐共进,以实现德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德育 高校“两课” 整体构建 教育工作者 和谐发展 新体系 不协调 优势互补 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两课”教学中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几点思考
12
作者 白晓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62-265,共4页
在新形势下 ,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误解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二是科学技术、经营技术、经营管理等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价... 在新形势下 ,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产生误解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二是科学技术、经营技术、经营管理等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的理论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高校“两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制异步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益顺 郭汉民 +2 位作者 李艳红 黄小用 采健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5期65-66,共2页
合同制异步教学法是针对传统同步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指教师与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教学资源签订学习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关键词 异步教学法 高校“两课”教学 合同制 应用 教师指导 学习任务 创造性学习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深化高校“两课”改革的几点认识
14
作者 肖兴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7年第2期3-4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两课”教育无论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在教学内容方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效果还有不令人满意的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化改革。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两课”教育无论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在教学内容方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和改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实际效果还有不令人满意的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深化改革。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收集到的信息与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感觉到当前“两课”教育主要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多理论轻现实。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灌输”思想的影响,学校及教师(国节约与方便)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课堂理论教学,考核以试卷成绩为主即“一卷定优劣”。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课”改革 高校“两课”教育 教学内容 “两课”教学 教学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 师资队伍 理论探讨 教师素质 课堂理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生并轨改革与高校“两课”摆位
15
作者 李声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73,共3页
招生并轨改革与高校“两课”摆位李声明一随着招生并轨改革的推进,高校课程设置及结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然而,在这一调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即“两课”的摆位上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片面性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一)... 招生并轨改革与高校“两课”摆位李声明一随着招生并轨改革的推进,高校课程设置及结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然而,在这一调整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即“两课”的摆位上出现了不可忽视的片面性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一)“两课”课时安排上的随意性高校“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课 招生并轨 “两课”教学 课程设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思想品德课 高校“两课”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思想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非智力因素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16
作者 高淑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两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大多数非专业的学生普遍有轻视政治理论课,怕学抽象的理论的倾向.针对学生的情绪、动机、兴趣等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以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两课”真正成为学生行动... “两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大多数非专业的学生普遍有轻视政治理论课,怕学抽象的理论的倾向.针对学生的情绪、动机、兴趣等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以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两课”真正成为学生行动的方法论、生活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 非智力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智能主题教学模式与高校“两课”教学设计创新
17
作者 王佑镁 伍海燕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3S期61-62,共2页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运用教学系统设计基本原理,将主题教学的思想运用于高校“两课”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个主题教学案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该教学设计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指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主题教学 高校“两课”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学案 教学实践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高校“两课”教学评估方案的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玲玲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高校“两课”教学 教学评估方案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系统 指标体系 学生工作 评估标准 评估指标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中两种教学法类型评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春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6,共2页
本文总结了高校“两课”教改经验,把“两课”教改模式归结为“灌输式讲授型的教学法类型”和“引导式实践(活动)型的教学类型”两大类型,对其特点、利弊等进行了评析,同时提出解决“两课”教学实效性问题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 “两课”教学改革 灌输式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法 高校“两课” 教学法 教改经验 实效性问题 教学类型 引导式 灌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第2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高校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组 秦在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1-33,7,共4页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观念要件,提出“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两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强化任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压缩“两课”课堂教学时数,探索“两课”实践教...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观念要件,提出“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对“两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强化任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压缩“两课”课堂教学时数,探索“两课”实践教学的操作模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新“两课”教学方式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两课” 教学方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