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特护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淑清 王艳杰 +1 位作者 刘淑贤 王德林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1-682,共2页
关键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光疗法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肝功能、心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克泉 肖壮青 +1 位作者 杨华 宫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5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肝功能、心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102例作为观察组.另...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血清肝功能、心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10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我院出生且因咽下综合征或轻度吸入性肺炎在我院住院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的足月新生儿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肝功能、心功能、神经功能指标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54.19±23.81)μmol/L]高于对照组[(113.19±8.6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56.82±3.27)U/L]、谷草转氨酶(AST)【(89.82±7.34)U/L]、谷酰转肽酶(GGT)[(123.71±19.83)U/L均高于对照组【(32.09±2.61)、(70.53±4.63)、(97.83±8.2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73.82±1.27)U/L】、磷酸肌酸激酶(CK)[(324.17±43.75)U/L]、人S100B蛋白(S-100B)【(1.23±2.18)ng/mL]、脑型同工酶(CK—BB)[(11.21±1.63)mol/L】、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3.31±3.88)μg/L]均高于对照组【(53.29±5.88)U/L、(114.28±15.97)U/L、(0.71±0.09)ng/mL、(5.27±0.76)mol/L、(10.67±1.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水平与A坍、AST、GGT、CK—MB、CK、S-IOOB、CK—BB、NS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能会导致患儿肝功能、心功能及神经功能受损,且胆红素水平与靶器官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足月新生儿 肝功能 心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卢芹芳 周娇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689-690,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A、PcⅢ、LN水平及CG含量,同时选择非黄疸患...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A、PcⅢ、LN水平及CG含量,同时选择非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血清HA、LN及C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cⅢ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LN及CG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很好的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清HA、LN及CG对判断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PCⅢ不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层粘连蛋白 甘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风展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的年龄对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患儿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4 d为1组,共17例;4 d≤年龄<8 d为2组,共22例;≥8 d为3组,共40例。观察各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以及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对三组入院时总胆红素及2次光疗12 h后总胆红素减少的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使用肝酶诱导剂、茵栀黄等情况及入院时总胆红素无显著性差异。2次光疗12 h后1组总胆红素减少量(99.14±53.75)μmol/L明显低于2组(135.57±31.85)μmol/L和3组(122.84±33.3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F=4.430,P=0.015)。结论出生<4 d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疗效可能没有4 d以上者好,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新生儿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光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退黄合剂配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毅 彭小凤 《江西中医药》 2006年第1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退黄合剂在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50例病例作为治疗组,在光疗的同时,给予退黄舍剂(青黛、乳香、菌陈、白芷、白茅根、败酱草、焦山楂)2~4剂,以30例纯光疗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中药退黄合剂在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选择50例病例作为治疗组,在光疗的同时,给予退黄舍剂(青黛、乳香、菌陈、白芷、白茅根、败酱草、焦山楂)2~4剂,以30例纯光疗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退黄效果。结果:治疗后48小时和96小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未结合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9〈0.05;t:4.19,P〈O.01),两组病例皮肤完全退黄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75,/9〈0.01)。结论:退黄合荆为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黄合剂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活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顺何 杨秀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酶活性检测对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心肌酶活性、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测定;同期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心... 目的探讨心肌酶活性检测对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进行心肌酶活性、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测定;同期12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检测。结果研究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CK-MB、LDH、CK、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2789、15.6393、11.6074、12.1411,P<0.05)。经过对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CK-MB、LDH、CK、AST、IBIL水平分别为(17.4±14.2)U/L、(423.1±197.2)U/L、(123.1±110.7)U/L、(35.3±19.5)U/L、(47.5±44.7)μmol/L,均较治疗前的(43.2±18.7)U/L、(1211.1±541.6)U/L、(315.3±190.3)U/L、(71.3±30.4)U/L、(289.6±82.4)μmol/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366、14.9763、9.5634、10.9191、28.2907,P<0.05)。结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有明显的心肌受损情况,心肌酶水平会明显升高,且黄疸越严重,患儿的心肌酶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酶活性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未结合性胆红素血症108例病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1
7
作者 石增刚 马兰 《淮海医药》 2003年第1期24-24,共1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未结合性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以期减少本病的发生。方法 对 10 8例新生儿高未结合性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8例中感染因素占 4 8例 ,其次为围产因素占 4 0例。结论 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未结合性胆红素血症的病因 ,以期减少本病的发生。方法 对 10 8例新生儿高未结合性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8例中感染因素占 4 8例 ,其次为围产因素占 4 0例。结论 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 ,加强抗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未结合胆红素 病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光疗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金 孙国会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9期73-74,共2页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生于新生儿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生于新生儿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粪便色黄,尿色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摄取和结合能力低下、肠肝循环增加,不能迅速代谢胆红素,严重者胆红素持续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发生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因此,对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光疗、换血,其中光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临床疗效 光疗 高间接胆红素 早期诊断 胆红素升高 胆红素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许玉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 光照疗法 护理报告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治疗 临床资料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姚艳阳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9期714-714,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 临床分析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混合性高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早期新生儿 实验室测定 胆红素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胆红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朝俊 黄晓冬 +2 位作者 孔亮 厉欣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考察了β 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胆红素的动力学吸附曲线,以及温度、pH值、胆红素初始浓度和牛血清白蛋白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材料对胆红素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胆红素的吸附。当溶解胆红素的... 考察了β 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对胆红素的动力学吸附曲线,以及温度、pH值、胆红素初始浓度和牛血清白蛋白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材料对胆红素具有较快的吸附速度,并且在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胆红素的吸附。当溶解胆红素的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7 8,胆红素起始质量浓度为40mg/L时,β 环糊精聚合物对胆红素的去除率高达92 6%。随着胆红素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胆红素的去除率下降,但吸附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吸附性能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 吸附动力学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疾病 去除方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黄疸听力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仕凯 刘海英 刘红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BAEP)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未结合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3月龄进行BAEP复检。结果对照组3月龄BAEP异常率高达53.8%,且中、重度异常率高达19.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BAEP)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未结合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在患儿3月龄进行BAEP复检。结果对照组3月龄BAEP异常率高达53.8%,且中、重度异常率高达19.1%;治疗组3月龄BAEP异常率仅为9.64%,且以轻度异常为主,中、重度异常率仅为2.4%。治疗组3月龄BAEP异常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改善其远期听力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脑干听力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性黄疸新生儿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庆辉 郭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2期68-68,70,共2页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发病规律以及母乳性黄疸是否对新生儿神经、精神系统发育有远期影响等。方法:研究对象必须完全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依据,足月儿、体重≥2 500 g,母乳无代谢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确诊后每2 d测1次血清... 目的:总结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的发病率及发病规律以及母乳性黄疸是否对新生儿神经、精神系统发育有远期影响等。方法:研究对象必须完全符合母乳性黄疸的诊断依据,足月儿、体重≥2 500 g,母乳无代谢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确诊后每2 d测1次血清胆红素。轻度感染黄疸临床观察;中度黄疸予以停止母乳喂养至黄疸减轻,以及之后继续母乳喂养的胆红素水平观察;血清未结合胆红素≥342μmol/L时给予光疗,并分为停止母乳喂养组及继续母乳喂养组,观察两组有无差异性,观察母乳性黄疸的预后。结果:母乳性黄疸多发生在生后4~8 d,黄疸峰值多出现在生后2~3周,停母乳喂养48~72 h,黄疸指数可明显下降,继续哺乳黄疸可重复出现,但不会达到原有水平。光疗时停止母乳喂养组与继续母乳喂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儿中除3例有烦躁、哭闹表现外,无一例核黄疸出现,无神经、精神系统损伤。结论:母乳性黄疸基本预后良好,应提倡早发现、早治疗。轻度母乳性黄疸可观察,中度者可以暂停母乳喂养,对于重度的患儿须光疗,但不必要求停止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母乳性黄疸 光疗 胆红素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苯巴比妥钠片治疗新生儿黄疸200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伟滨 黄栋钦 吴梅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第3期69-69,共1页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1],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尽量减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为此,我院2009-2012年采用益生菌...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1],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尽量减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为此,我院2009-2012年采用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苯巴比妥钠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光疗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布拉氏酵母菌 苯巴比妥钠 治疗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脑病 临床问题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