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风荷预测误差不确定性的动态经济调度 被引量:40
1
作者 易明月 童晓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50-4056,共7页
大规模风电的接入显著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经济调度问题中需要考虑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提出了依据风电功率预测值分段拟合预... 大规模风电的接入显著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经济调度问题中需要考虑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首先,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拟合,提出了依据风电功率预测值分段拟合预测误差的方法。其次,建立了考虑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的动态经济调度模型,构造了基于风电和负荷预测误差概率分布模型的旋转备用容量概率约束,将含有概率约束的随机模型转化为等价的确定性模型。在蝙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量子行为和混沌映射操作的混合蝙蝠算法求解所建立的动态经济调度模型。最后,以包含1个风电场的10机组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经济调度 风电 预测误差:高斯混合模型 分段拟合 改进蝙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上多目标的视频卫星稳像方法
2
作者 李睿瑄 李峰 +2 位作者 辛蕾 鲁啸天 刘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视频卫星稳像是实现卫星视频高精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不足以及平台姿态稳定度不足等原因,通常需要引入基于图像配准的稳像技术以实现视频凝视的效果;然而在观测海上目标时,由于没有控制点标校,帧间无法开展基于特... 视频卫星稳像是实现卫星视频高精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不足以及平台姿态稳定度不足等原因,通常需要引入基于图像配准的稳像技术以实现视频凝视的效果;然而在观测海上目标时,由于没有控制点标校,帧间无法开展基于特征点的配准,所以天基凝视视频相机在观测时经常会出现目标在像面上反复跳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上多目标舰船检测的全局前景视频稳像GFVS(global foreground video stabilization)方法,构建高斯误差模型,通过优化后位置和原始位置的偏差修正像面错位,最后进行稳像视频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海上控制点不足时抖动图像难以配准的问题,得到更加稳定的凝视视频效果,应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采集的两组卫星数据进行验证实验,最终稳像的误差能够控制在0.9个像素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凝视观测 全局前景视频稳像 多目标优化方法 无特征点稳像 高斯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地质记录与“冰川-水均衡调整”模拟对比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龙 王张华 李翠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123,共15页
重建高质量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可为海岸带人类社会科学预测及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风险提供重要的地质历史依据和长时间尺度的数据参考。目前已发表了多条福建海岸带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然而已有曲线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重建高质量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可为海岸带人类社会科学预测及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风险提供重要的地质历史依据和长时间尺度的数据参考。目前已发表了多条福建海岸带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然而已有曲线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矛盾结果。同时,相对海平面长期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也不明确。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福建沿海已发表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对已有数据的年代、高程、指示意义等属性信息进行重新检查和校正,根据国际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域一个标准化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库”,共包括海平面数据183个。在此基础上,采用“变量误差–综合高斯(EIV-IGP)”统计学模型,提出了一条新的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并应用“冰川–水均衡调整”(GIA)理论,开展了相对海平面变化GIA模拟。最后,综合相对海平面变化地质记录及GIA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沿海距今11.28~7.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23.55±6.94)m快速连续上升至(–1.51±1.80)m;距今7.08~4.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1.51±1.80)m缓慢上升至约(1.09±1.38)m;距今3.48 cal ka前后,相对海平面高于现代海平面约(1.35±1.23)m;此后,波动下降并逐渐接近现代位置;(2)“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是福建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长期作用机制;距今11.28~7.00 cal ka,相对海平面变化主要受冰盖融水控制;距今7.00 cal ka以来,“水均衡调整”作用逐渐占据主导;(3)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距今6.75~0.16 cal ka)期间,存在高于现今海面位置的“高海平面”现象;不同于传统构造运动主导观点,研究认为GIA引起的“陆地掀斜”和“海洋虹吸”作用,可能是该区域“高海平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4)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不同岸段之间的沉积物压实、差异性构造运动和潮差变化等非GIA因素,可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数据库 “变量误差–综合高斯模型 陆地掀斜 海洋虹吸 高海平面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