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雅婷 刘晓娜 +1 位作者 吴寿岭 刘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 目的 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ulative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cum 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对连续参加了2006—2007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4次健康体检并完成颈动脉超声的开滦职工4 701例进行横断面分析。观察对象年龄(50.9±10.9)岁,其中男性2 510例(53.39%)。根据暴露剂量与暴露时间乘积之和计算出4次健康体检的cum CRP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Q1、Q2、Q3三组,分析cum CRP对CIMT的影响。结果 随着cum CRP增加,CIMT逐渐增厚(P<0.00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以Q1组作对照,Q2、Q3组的OR值分别为1.36 (95%CI:1.01~1.82)、1.49 (95%CI:1.07~2.07)。结论 cum CRP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性别及年龄均要重视cum 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2
2
作者 常春荣 韩东 +2 位作者 孙尚敏 潘亚萍 关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治疗组)和健康者50例(健康组)。对治疗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采集2组临床参数、龈沟液及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参数、龈沟液IL-6、TNF-α及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局部临床指标及炎症状况,还能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及相关全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0
3
作者 刘蓉 杨跃进 +6 位作者 乔树宾 陈纪林 陈在嘉 高润霖 吴元 杨伟宪 赵冬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人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自2005-10至2007-04连续人选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2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1~3天测定其hsCRP水平,并记录患者资料、心肌酶学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最佳阈值。计算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记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有无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心原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分为事件组54例,非事件组150例。结果: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hsCRP、平均年龄、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男性比例、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5)。在预测心脏事件的指标中hsCR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8,0.525,0.536,0.694,0.519,只有hsCRP及LVEF有预测价值。将hsCRP阈值点定为12mg/L时对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54.3%,阴性预测价值为72.2%,敏感性为46.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5.5%。hsCRP〉12mg/L的患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hsCRP≤12mg/L的患者(44.4%比1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两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可见性别、年龄、糖尿病、吸烟、hsCRP、LVEF与预后相关(P均〈0.05)。多元同归结果显示只有hsCRP、LVEF及年龄、糖尿病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结论:hsCRP可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特别是心力衰竭和心原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叶飘 谭宁 +5 位作者 刘勇 刘远辉 何谊婷 冉鹏 李华龙 蒋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常规治疗组(474例)。伞部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hs—CRP水平均在3mg/L水平以L,PCI术前24h~术后72h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记录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CIN的诊断标准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接触对比剂后48~72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观察入选患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透析等)。结果:100例(14.2%)患者发生了对比剂肾病,强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3.3%VS14.8%,x2=0.278,P=O.59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0.4%比0%,x2=0.96,P=O.327)、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0.9%比0.4%,x2=O.834,P=O.770)、再发心肌梗死(1.1%比0.4%,x2=0.682,P=O.409)、急性心力衰竭(2.7%比2.1%,x20.197,P=0.658)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CIN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强化他汀、术前hs—CRP、年龄〉75岁、糖尿病、基础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急诊PCI、同手术期低血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s—CRP、急诊PCI、围手术期低血压仍与CIN显著独立相关(分别是OR=1.009,95%CI1.003—1.016,P=O.005;OR=2.133,95%CI 1.532—4.178,P=O.037;OR=3.176,95%CI1.416~7.126,P=O.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水平hs—CRP患者PCI后CIN的发生可能无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造影剂 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健莲 刘惠娜 +2 位作者 肖斌龙 徐忠玉 李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进行检测,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不同部位细菌感染,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四项检测指标(PCT、hs-CRP、WBC和NEU)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以血流感染患者水平最高[分别为(45.148±46.341)ng/mL、(137.000±87.367)mg/L],其次是胸腹腔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最低[分别为(0.769±1.747)ng/mL、(53.006±45.450)mg/L]。存活组经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低,而死亡组则不断增高。冠心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WBC和NEU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4、0.856、0.782和0.78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不仅可作为鉴别老年冠心病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对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细菌感染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庆 王聪霞 +7 位作者 董新 韩振华 魏瑾 张春艳 张岩 路艳 张荣 丁抗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3 位作者 吴灵敏 陈刚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大内皮素-1(big ET-1)的水平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128例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孤立性房颤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大内皮素-1(big ET-1)的水平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128例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5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及病情与之相匹配的阵发性事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s—CRP及higET-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hig 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igET-1浓度较阵发性房颤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hig ET~1浓度呈正相关(s=0.563,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hig ET-1浓度有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较弱,r值〈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hig ET-1浓度增加,且持续性房颤患者升高明显;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big ET-1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高敏c反应蛋白 大内皮素-1 BIG ENDOTHE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冯天捷 陈柯萍 +3 位作者 任晓庆 浦介麟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 目的:对于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备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发作和未发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我院植入ICD和CRT-D的122例患者,入选前1个月内无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在起搏器植入前测定hsCRP,根据术后程控随访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n=48)和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n=74)。比较hsCRP结果与术后6个月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有无相关性。结果:入选122例患者中,男性9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8例,发作室性心律失常189次;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基线hsCRP水平高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6.97±3.57)mg/L vs(2.13±1.8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的心房颤动病史患者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组有晕厥史的患者明显多于室性心律失常未发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族史以及其他炎症指标如血沉和白细胞计数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器械治疗前病情稳定,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患者,hsCRP升高与ICD或CRT-D植入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有相关性,但不是唯一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及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志诚 常西高 +1 位作者 徐雅 张俐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237-223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丹红注... 目的:探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例)和对照组(n=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丹红注射液30mL+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血清HS-CRP、IL6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两组的hs-CR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两组的hs-CRP、IL6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的血清HS-CRP和IL6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意义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健 黄平 +2 位作者 宋冰 陈济明 杜秀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32-3336,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1979—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1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1979—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11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80—2011年)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1年),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OSAHS患者(病例组)检测hs-CRP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英文检索词包括: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或hs-CRP、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或OSAH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或OSAS;中文检索词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或超敏C反应蛋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外文3篇、中文12篇,包括84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D=3.73,95%CI(2.76,4.69),P<0.00001〕。(2)OSAHS中重度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OSA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D=4.04,95%CI(1.14,6.94),P<0.00001〕。(3)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均能有效检测出病例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D=3.27,95%CI(1.75,4.78);SWD=4.02,95%CI(2.28,5.75),P均<0.00001〕。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显示,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检测血清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OSAHS严重程度;比浊法和ELISA法均能有效检出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高敏c反应蛋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常春荣 潘亚萍 +2 位作者 钟慧敏 关丽 孙晓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 目的:观察牙周非手术治疗对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CHD组)50例、单纯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40例、冠心病病人(C组)35例及健康者(H组)50例,对CHD组和CP组实施牙周非手术治疗,进行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的临床牙周检查并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及hs-CRP。结果:基线时血清IL-6及hs-CRP在CHD组、CP组、C组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和CP组的牙周临床指标显著高于H组和C组(P<0.05);CHD组和CP组经过治疗后所有病人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改善局部炎症状态,降低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中IL-6及hs-CRP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患者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琦琳 张赛丹 +6 位作者 宁阳根 蒲晓群 余国龙 郑昭芬 陈晓彬 胡柯 杨天仑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而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9例)和通心络组(20例);通心络组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4粒(每粒0.26g),每日3次;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3个月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以及hs-CRP的变化,以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low-mediated diameter,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对NO和hs-CR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CI术后24h两组NOS,NO,FMD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两组hs-CRP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3个月NOS,NO,FMD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P<0.01),hs-CRP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或P<0.05),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上述变化更为显著(P<0.05),NO和hs-CRP呈负相关(r=-0.3219,P<0.01)。结论:通心络更能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患者的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内皮细胞和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内皮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梁芳芳 孙景辉 韩燕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4例患儿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所有患儿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4例患儿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所有患儿入院次日晨空腹采静脉血,分别测定cTnI、CK-MB和hs-CRP三个指标。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的cTnI和CK-MB阳性率及hs-CRP的测定值均显著高于非心肌炎组(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cTnI和CK-MB阳性率与疑似心肌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与疑似心肌炎组及非心肌炎组hs-CR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个指标cTnI、CK-MB和hs-CRP诊断VMC的灵敏度依次为cTnI(81.4%)>CK-MB(71.2%)>hs-CRP(62.7%),特异度为hs-CRP(81.8%)>cTnI(50.9%)>CK-MB(4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特异度(85.5%)分别高于应用cTnI、CK-MB和hs-CRP单一指标。结论联合应用cTnI、CK-MB和hs-CRP进行检测,能更准确诊断VMC,为建立一种联合检测以提高对VM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高敏c反应蛋白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建东 陈燕春 +1 位作者 陆俊杰 杨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698-1700,170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20mg/d,n=41)和B组(瑞舒伐他汀10mg/d,n=41);观察4周后两组血脂、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20mg/d,n=41)和B组(瑞舒伐他汀10mg/d,n=41);观察4周后两组血脂、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4周后A组、B组的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2.67±0.94 vs.2.13±0.64;P=0.005)、(2.68±0.77 vs.2.37±0.58;P=0.044),但两组的LD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1%vs.43.9%,P=0.014),治疗后hs-CRP水平小于10mg/L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vs.58.5%,P=0.007),试验中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瑞舒伐他汀20mg/d能更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脂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栓塞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运秋 杨晓燕 +4 位作者 王丽晔 兰璇 刘晓宇 熊海亮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健康查体的l0l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队列,符合入选标准者94 314例(男75 252例,女19 062例),按基线hs-...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健康查体的l0l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队列,符合入选标准者94 314例(男75 252例,女19 062例),按基线hs-CR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四分位数组(<0.3l mg/L,n=25 592)、第二四分位数组0.3l^0.77 mg/L,n=21 746)、第三四分位数组(0.78~1.9 mg/L,n=23 504)和第四四分位数组(≥2.0 mg/L,n=23 472),随访(81.5±4.76)个月,收集肺栓塞的发病信息,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基线血清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肺栓塞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采用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成像法进行诊断。结果:肺栓塞累计总发病率为0.15%,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基线hs-CRP水平升高,肺栓塞发生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心率后,基线hs-CRP最高四分位数组发生肺栓塞的相对危险为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84倍。随着基线hs-CRP水平升高,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逐渐升高、心率逐渐增快,但这些指标在第三四分位组与第四四分位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在前三组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第四四分位数组呈下降趋势,与第三四分位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s-CRP可预测肺栓塞的发病风险,hs-CRP水平较高提示肺栓塞发生风险增加,是肺栓塞的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肺栓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在房颤中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甘文云 唐其柱 +2 位作者 王蕾 田青 周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6-587,共2页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房颤患者,按能否自行复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非阵发性房颤组,其中非阵发性房颤组又分别按左心房内径(LAD,≤35mm,>35mm)、左室射血分...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房颤患者,按能否自行复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及非阵发性房颤组,其中非阵发性房颤组又分别按左心房内径(LAD,≤35mm,>3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5%,≥45%)分成亚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阵发性房颤组和非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2)非阵发性房颤组中LAD>35mm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D≤35mm者(P<0.01);(3)非阵发性房颤组LVEF<45%亚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LVEF≥45%亚组(P<0.05);(4)房颤患者LAD与hs-CRP浓度成正相关(r=0.61,P<0.05),LVEF与hs-CRP浓度成负相关(r=-0.53,P<0.05)。结论:证实hs-CRP与房颤有关,提示炎症通过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敏c反应蛋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痛风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莫新玲 王要鑫 +1 位作者 谢福生 李全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7-176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高血压合并痛风组60例、高血压组30例、痛风组30例3组。对照...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高血压合并痛风组60例、高血压组30例、痛风组30例3组。对照组30例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N,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APN升高,hs-CRP降低;高血压合并痛风组APN与hs-CRP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随血压及尿酸水平较低,血清APN升高,炎症标志物hs-CRP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痛风 高敏c反应蛋白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P波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黎晖 姚焰 +2 位作者 吴灵敏 张奎俊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3-986,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以期探讨炎症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无房颤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目的:分析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以期探讨炎症对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及年龄和性别均匹配、无房颤病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照组)各7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心电图Pd及血浆hs-CRP浓度等的差别。采用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d与血浆hs-CRP浓度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Pd及血浆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全部患者及房颤组患者血浆hs-CRP浓度与Pd均呈正相关(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s-CRP浓度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430,95%CI 6.031-39.476,P〈0.001),进一步调整Pd,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Pd与血浆hs-CRP浓度均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但血浆hs-CRP浓度预测房颤的危险比由15.430下降至6.246。结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和Pd均为房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d和血浆hs-CRP浓度具有相关性,hs-CRP影响房颤发生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Pd增加介导的。提示炎症可能在心房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P波离散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姜家梅 徐卿 +2 位作者 周敏杰 格日勒 封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69-237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收集合并T2DM的冠心病CHF患者47例和未合并T2DM的冠心病CHF者48例。分别检测各患者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收集合并T2DM的冠心病CHF患者47例和未合并T2DM的冠心病CHF者48例。分别检测各患者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TNF-α、hs-CRP血浆水平。结果:(1)冠心病CHF的轻重程度与NT-pro-BNP、hs-CRP血浆水平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02与0.012),而与年龄、TNF-α、糖化血红蛋白未见明显相关性。(2)与未合并糖尿病的重度心衰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的重度心衰组hs-CRP炎性指标的血浆水平显著增高(P值为0.019);TNF-α的血浆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在合并T2DM组中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CH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体内NT-pro-BNP和hs-CRP的血浆水平呈正相关。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CHF组hs-CRP炎性指标的血浆水平显著增高,可见合并T2DM的CHF患者体内具有更高水平的炎性活动,早期抗炎治疗及平稳调控血糖对改善冠心病CHF患者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慢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高敏c反应蛋白 氮末端-前体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艳敏 蒋晓忠 +7 位作者 常延河 张杰 段和力 张萌 佟博 张海玲 王珊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489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802例(男2344例,女458例),年龄22~88岁。hsCRP和SUA作为发生NAFLD的预测指标,按2006-2007年的hsCRP和SUA水平分为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高hsCRP及SUA组,比较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2年间观察队列2802例中有813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9.0%。(2)2年后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和高hsCRP及SUA组NAFLD的发病率分别为24.8%,32.6%,39.5%和42.2%。(3)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后,三组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2、1.64和1.65倍。结论:基线hsCRP及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sCRP或S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敏c反应蛋白 血尿酸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