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快速分离定量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娟 马骋 +2 位作者 刘树滔 吴玲玲 饶平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在线检测,快速分离定量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青枯菌经过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平板鉴定和采用剪叶法回接番茄组培苗感染试验,发现这3个色谱峰... 应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在线检测,快速分离定量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青枯菌经过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平板鉴定和采用剪叶法回接番茄组培苗感染试验,发现这3个色谱峰所对应的青枯菌在致病力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峰3组分的致病力最强,峰1组分的致病力最弱。通过对青枯菌进样量与激光光散射仪的响应信号(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当青枯菌进样菌数为9×10^6~9×10^8时,菌数与色谱峰面积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该项应用研究为不同致病力青枯菌的快速定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激光光散射仪 青枯菌 致病力 分离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雷尔氏菌特征菌株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快速分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1 位作者 朱育菁 陈德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建立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紫外检测系统快速分离青枯雷尔氏菌的细菌色谱方法。通过比较青枯雷尔氏菌悬浮在哌嗪-HCl缓冲体系和双蒸水后的菌体数变化及细胞形态变化,分析该缓冲液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活性及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建立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紫外检测系统快速分离青枯雷尔氏菌的细菌色谱方法。通过比较青枯雷尔氏菌悬浮在哌嗪-HCl缓冲体系和双蒸水后的菌体数变化及细胞形态变化,分析该缓冲液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活性及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雷尔氏菌悬浮在平衡缓冲液、洗脱缓冲液和双蒸水中的菌体数量无明显差异,分别为6.467×10~9、6.267×10~9和6.233×10~9cfu/mL。透射电镜观察发现,3种溶液处理后,青枯雷尔氏菌均保持完整的细胞结构。研究了缓冲液pH值、流速及菌体细胞浓度对青枯雷尔氏菌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缓冲液pH值为8.0,流速为2 mL/min,菌体浓度大于1.0×10~8cfu/mL且小于1.0×10^(10)cfu/mL。该分离条件缩短了分离时间,提高了分离效率,为快速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细菌等微生物的分离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 青枯雷尔氏菌 细胞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菌霉等10种标准蛋白质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上的复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卫 黄亚渝 +1 位作者 王一苇 郭立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94-996,共3页
目的研究变性蛋白质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 igh perform ance ion exchange chrom atography,HPIEC)上的保留行为及复性效率。方法分别用盐酸胍(GuHC l)、尿素(Ure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将溶菌酶(Lys)等10种标准蛋白质变性,然后在流动... 目的研究变性蛋白质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 igh perform ance ion exchange chrom atography,HPIEC)上的保留行为及复性效率。方法分别用盐酸胍(GuHC l)、尿素(Ure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将溶菌酶(Lys)等10种标准蛋白质变性,然后在流动相为氯化钠的条件下,用HPIEC对变性蛋白质进行复性,并测定其保留时间、Z值、质量及活性回收率。结果10种变性蛋白质中的4种在HPIEC上得到复性,其保留时间、峰形、Z值与天然蛋白基本一致,其中溶菌酶和核糖核酸酶的质量和活性回收率高,复性效果好。结论用HPIEC对变性的标准蛋白质进行复性,得到较好的复性效果,为HPIEC用于蛋白质复性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变性 复性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epsD突变菌株的异质性
4
作者 郑雪芳 陈德局 +2 位作者 陈小强 刘波 朱育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和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比较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epsD与强致病力出发菌株FJAT-91及自然致弱的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与菌株F... 利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和胞外多糖(EPS)含量测定,比较分析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菌株FJAT-91⊿epsD与强致病力出发菌株FJAT-91及自然致弱的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与菌株FJAT-91在菌落和菌体形态上均有明显差异,与菌株FJAT-1458的形态相似。胞外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JAT-91⊿epsD的EPS含量((12.64±1.46)μg/mL)显著低于菌株FJAT-91((30.49±2.97)μg/mL),与菌株FJAT-1458的EPS含量((11.30±1.38)μg/mL)相当。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菌株FJAT-91、FJAT-91⊿epsD和FJAT-1458形成的色谱峰个数和保留时间不同,菌株FJAT-91只有单一色谱峰P3,保留时间为6.04 min;菌株FJAT-91⊿epsD有P1和P2两个色谱峰,保留时间分别为0.59 min和4.62 min;菌株FJAT-1458只有单一色谱峰P1,保留时间为0.59 min。对不同色谱峰回收培养,并对回收培养后的菌株进行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番茄植株接种菌株FJAT-91-P3后第4 d开始发病,第1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91⊿epsD-P2后第9 d开始发病,第20 d发病率达100%;植株接种菌株FJAT-1458-P1和菌株FJAT-91⊿epsD-P1后,在观察期内均未发病。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菌株FJAT-91⊿epsD防治作物青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胞外多糖 青枯雷尔氏菌 无致病力菌株 eps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半乳糖、葡萄糖、乳糖及低聚半乳糖含量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惠玲 邓宝浣 +1 位作者 肖桂秋 钟新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184,共5页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 建立离子色谱法定量测定以乳糖为原料、使用伊半乳糖苷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产品的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用体积稀释法代替质量稀释法,采用高效CarboPac PA2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和积分安培法检测,并对淋洗液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法加标回收率90.58%-99.45%,相对标准偏差为3.54%。半乳糖、葡萄糖、乳糖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4、0.59、0.75μg/g。半乳糖和葡萄糖在0.2~7μg/mL、乳糖在0.6~10μg/mL的范围内,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9之间。用此方法测定6种原料低聚半乳糖,目标组分总含量为95.84%~10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低聚半乳糖 积分安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离子交换色谱行为及其表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昭华 刘树滔 +2 位作者 薛伟明 赖伟苹 饶平凡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建立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的分离 检测系统研究对数期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方法。实验采用TSKgelSuperQ TOYOPEARL650C色谱柱,以20mmol/L的哌嗪 盐酸缓冲液(pH6 0)为流动相,倍增系数为21的光散射系... 建立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的分离 检测系统研究对数期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方法。实验采用TSKgelSuperQ TOYOPEARL650C色谱柱,以20mmol/L的哌嗪 盐酸缓冲液(pH6 0)为流动相,倍增系数为21的光散射系统检测,发现对数期的S.aureus表现出两个有规律变化的色谱峰。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前峰的S.aureus为圆形,后峰为椭圆形且有一条明显的横隔壁。采用3 (4,5) 双甲基 2 噻唑 (2,5) 苯基溴化四氮唑盐(MTT)试剂测定这两个色谱峰,发现后峰的增殖能力比前峰高65 3%。实验结果表明,前峰为停止分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峰为处于裂殖状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该方法可作为研究微生物的一种快速而精确的新型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金黄葡萄球菌 对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450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明奇 张文吉 +1 位作者 邱星辉 冷欣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为深入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与功能,需要分离不同型的P450蛋白。作者建立了适用于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450的纯化方法,包括聚乙二醇8000(PEG8000)沉淀、高效疏水作用色谱(HPHIC)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等连... 为深入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与功能,需要分离不同型的P450蛋白。作者建立了适用于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450的纯化方法,包括聚乙二醇8000(PEG8000)沉淀、高效疏水作用色谱(HPHIC)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等连续分离步骤。SDS_PAGE(银染)显示,棉铃虫中肠微粒体经以上步骤分离纯化后,在含P450的馏分中检测出分子量分别为58kD、47kD、56kD和45kD的4条蛋白带。P450的回收率为14.3%,比含量提高了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细胞素P450 聚乙二醇沉淀 高效疏水作用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