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工业结构调整与碳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任建兰 徐成龙 +2 位作者 陈延斌 张晓青 程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 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控制和减缓碳排放是当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碳排放测算方法和Tapio脱钩状态分析模型,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区)工业与碳排放的现状;然后利用LMDI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运用LEAP模型,对黄区工业碳排放情景进行设置预测;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2005-2012年黄区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其中,重点控排行业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在85%以上;但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且处于相对脱钩状态。2经济总量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效率是碳减排的主要因素,但产业结构的减排效果不明显,这也意味着其减排潜力较大。3比较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强化低碳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最大,但此情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低碳情景下的发展模式相对较为合理。依据上述结论,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技术进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优化黄区工业结构、有效控制和减缓碳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碳排放效应 LMDI分解模型 LEAP模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生境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2
作者 贾艳艳 王少杰 +1 位作者 刘福胜 于东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220,227,I0008,共10页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 [目的]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黄三角经济区")的生境质量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该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①耕地和湿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和湿地不断增加,以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和湿地转换为主要变化方向;②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整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中等、较高和高生境质量的面积达82%以上,并且生境质量趋于提升,但呈现较低、中等、较高减少,而高、低生境质量持续增加的"中段缩减,两端增长"发展特征;③黄三角经济区生境质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以湿地为主的滨海及黄河沿岸区域生境质量较高,而建设用地和耕地分布区生境质量较低;④土地利用程度与生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且相关性不断增强。[结论]在黄三角经济区高等级生境质量区应加强连通性保护,在生境退化严重的建成区应加强绿色空间建设以改善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程度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生态地区空间均衡内涵界定与状态评估——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程钰 任建兰 +1 位作者 侯纯光 任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91,共9页
以沿海生态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组合类型方法测度空间均衡状态,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强度呈现中部和东翼高、西翼低的空间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由东翼向西翼递减的空间格局;2开发不足型、均... 以沿海生态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组合类型方法测度空间均衡状态,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开发强度呈现中部和东翼高、西翼低的空间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呈现由东翼向西翼递减的空间格局;2开发不足型、均衡型、过度开发型区域并存,东翼多为均衡型区域,中部和西翼多为过度开发区域,西翼偏北地区多为开发不足区域;3区域本底条件、区域发展阶段、产业集聚状态、空间集约程度、管控制度设计、区际关系结构等是影响空间均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协调 沿海生态地区 空间均衡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媛 李甲亮 +4 位作者 程建光 刘庆 田家怡 赵怀浩 管银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5-50,57,共7页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 采用谢高地分类系统和评价方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域分布,并与Costanza分类系统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从生态类型来看,湿地、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63.3%,20.7%,15.6%,0.43%。从生态服务功能来看,废物处理、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方面的价值较大,分别占总价值的23.37%,21.88%,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统筹发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志元 周平 张淑敏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现状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同构与城市功能定位雷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统筹布局不协调、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发展需要等问题。蓝黄两区统筹发展建设应在借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 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现状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同构与城市功能定位雷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统筹布局不协调、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发展需要等问题。蓝黄两区统筹发展建设应在借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在统筹意识和机制、交通体系和产业基地构建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经验基础上,从强化统筹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一体化水平、发挥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优势潜能、优化产业布局以及统筹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构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统筹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2 位作者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91-14995,14998,共6页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00年,耕地面积到1995年减少,到2000年又恢复到1980s的种植面积,在该过程中,耕地主要与水库坑塘养殖、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以及未利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到1995年大面积扩展,以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滩涂用地和盐碱地在3个时期间变动较大。1980s、1995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总体来说,1980s~2000年沿海的无棣县、沾化县、垦利县、东营区和莱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是该区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指数1980s~2000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垦利县和东营区沿海地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植被保护并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植被覆盖度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目标选择 被引量:9
7
作者 慈福义 张晖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近期(2008~2010)、中期(2011—2020)和远期战略目标(2021~2030)。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循环经济 SWOT 战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政策取向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晓青 任建兰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飞地经济"是一种跨地域空间的合作开发模式,目前全国各地正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具备发展"飞地经济"的土地资源、港口、平台载体、成本落差及政策等优势,同时也受到... "飞地经济"是一种跨地域空间的合作开发模式,目前全国各地正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与实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具备发展"飞地经济"的土地资源、港口、平台载体、成本落差及政策等优势,同时也受到缺乏广阔腹地支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不利条件的制约。为此,发展"飞地经济"应该扬长避短和借力发展、科学规划和明确定位、共建共育共治和共享共担共议,需要制定财税、金融、利益分配、土地、产业、环保、人才、审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刺激、扶持、引导及调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经济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重点难点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淑敏 张宝雷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衡量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是当前研究焦点问题。构建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准则层构成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实证研... 衡量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是当前研究焦点问题。构建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5个准则层构成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权重,并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经济系统状态不高,且内部差异明显,垦利县最优,沾化县最差,主要改进措施为在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态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互动关系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72,共6页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需要一定的滞后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具有惯性特征,而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的后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第三产业 VAR模型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广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6,共5页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应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应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型农业、工业的发展思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慈福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文章探讨其循环型农业与循环型工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循环型农业 循环型工业 总体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琭 杨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4-291,共8页
[目的]统计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与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为该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和因子探测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 [目的]统计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足迹与各类型土地利用状况,为该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县市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和因子探测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5-2019年生态足迹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研究区生态足迹自2010-2019年呈现较快上升态势,生态承载力缓慢提升,赤字有所扩大。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平稳期、上升期和转型期,其中中部和西北部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东部和西南部。③各影响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耕地生产和工业化发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足迹影响最强,其余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城镇化率>水产养殖。[结论]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变化趋势稳定,耕地与化石能源用地足迹占区域生态足迹较大比重;②区域生态足迹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增趋势,且高值区多集中于内陆地区和黄河沿线城市;③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发展要素,水域开发利用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应从耕地保护、产业链升级、数字赋能、生态修复方面寻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生态足迹 演变特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丽萍 姚志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为了跟踪、监测、评价和准确判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基础建设与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组织化与信息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 为了跟踪、监测、评价和准确判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为评价总体目标,以农业基础建设与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与农业劳动者素质、农业组织化与信息化水平、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农业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分级指标,构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滨州市六县一区为评价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对滨州市六县一区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分析,提出了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进程的建议。结果表明:构建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系统、简练,可操作性强,不仅可以此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评价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全省各县(市、区),以便全面加快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农业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资源保障能力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玉娟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96-97,共2页
介绍了东营市水资源概况、需水现状及水资源供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资源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高效生态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 东营市 水资源 需水现状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体系
16
作者 袭亮 赵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4-166,共3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新阶段。该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匮乏的现状将成为制约该区域进行大规模发展的一大"瓶颈"。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政策和手段,寻求利用市...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新阶段。该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匮乏的现状将成为制约该区域进行大规模发展的一大"瓶颈"。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政策和手段,寻求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由此,在该区域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山东省业已进行的水环境容量核算工作、较为完备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良好的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山东省已有排污权交易的宝贵经验使得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排污权交易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 排污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戴兰 李伟娟 +1 位作者 赵长在 赵婷婷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131,共5页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对提升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实地调查、收集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对提升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实地调查、收集可靠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明确了区域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并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 产业竞争力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5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河湖沼水系水文连通时空演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烨凌 郝斌 +3 位作者 王青 杜际增 崔保山 †杨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共10页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河湖沼水系为研究区,解译46 a间的4期遥感影像反映水系结构变化,结合图论方法,在网格尺度评估了结构连通性;利用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数据反映功能连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沟渠增长率为25%,水库增长了11.65倍;19...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河湖沼水系为研究区,解译46 a间的4期遥感影像反映水系结构变化,结合图论方法,在网格尺度评估了结构连通性;利用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数据反映功能连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沟渠增长率为25%,水库增长了11.65倍;1970−2015年间,β连通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38、0.41、0.41、0.42,γ连通性的平均值为0.14、0.16、0.16、0.17,水系流量连通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31、0.19、0.10、0.12,水系输沙连通性的平均值为0.36、0.21、0.13、0.16;总体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利建设逐渐增多,水系结构变化显著,结构连通性呈增长趋势,功能连通性呈现先下降再小幅增长的趋势,且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本研究从水文连通的角度为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系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流量 输沙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存山 孙成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0,共4页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讨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明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方向、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现...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认真研究探讨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明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制度建设方向、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设计、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问题研究
20
作者 蔺栋花 侯效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91,共5页
在界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例,通过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总量关系的协整检验,解析了不同类别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并基于以上分析... 在界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例,通过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总量关系的协整检验,解析了不同类别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并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协整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