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管秀琼 陈元彩 +1 位作者 陈中豪 李友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0-31,39,共3页
在改进传统活性污泥法基础上 ,将活性污泥法和流化床结合起来的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 ,兼有二者的优点。用于处理废纸脱墨废水 ,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均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 ,COD去除率可达 80 %左右 。
关键词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 脱墨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管秀琼 李俊 +2 位作者 周健 陈元彩 陈中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3-26,共4页
基于提高传质、加快反应速度的构想 ,结合高速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 ,从气含率、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氧传质系数Kla等 5个方面研究了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 基于提高传质、加快反应速度的构想 ,结合高速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 ,从气含率、混合时间与循环时间、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及氧传质系数Kla等 5个方面研究了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此反应器具有混合时间短 ,传质系数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流体力学 传质特性 废水处理 混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21
3
作者 邱宪锋 张建 +2 位作者 高宝玉 张成禄 陈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 利用筛绢为基材构建内循环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h,膜通量为66.2L/(m2·h)条件下,反应器内的生物动态膜需要120min可以形成.动态膜形成后,反应器对COD、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0%、97.6%、49.2%和83.7%.采用逆出水水流方向曝气进行在线反冲洗,在反冲洗时间为5min,反冲洗曝气强度为3.2m3/(m2·h)的条件下,生物动态膜的再生需要30min即可完成.反应器稳定运行60d,反冲洗周期能够稳定在50h以上.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反冲洗能够有效破坏附着在膜基材上的生物动态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生活污水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固体生物质的热解液化 被引量:40
4
作者 戴先文 吴创之 +1 位作者 周肇秋 陈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气体产物的比较及油产物一般物性和油成分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会降低油的产率 ,生成过多的不凝气 ;过低的... 介绍了以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固体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对气体产物的比较及油产物一般物性和油成分的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1)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会降低油的产率 ,生成过多的不凝气 ;过低的温度和加热速率导致严重的碳化 ,同样会降低油产率 ,本实验的最高油产率可达 6 3%。2 )生物质热解油品的物性特点主要包括水分含量较高 ,pH值较低 ,粘度变化范围很大 ,热值与化石燃料相比为低 ,并且油品中因含氧量很高而极不稳定 ,油品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 ,烷烃和非烃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芳烃和沥青质含量相对较少。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生物 循环流化床 热解液化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反应器对中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污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文畅 罗国芝 +3 位作者 谭洪新 孙大川 刘冰 张世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4-191,共8页
试验设计了一种生物絮凝反应器,用作中试规模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唯一水处理装置,研究其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6、4.5、3 h)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 试验设计了一种生物絮凝反应器,用作中试规模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唯一水处理装置,研究其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6、4.5、3 h)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可耐受最小HRT为4.5 h,当HRT降低至3 h,反应器发生不可逆的洗出现象而使试验不能继续进行。反应器絮体沉降性能一般,随着HRT的减小(12、6和4.5 h HRT),絮体体积指数(SVI-30)逐渐降低,但是始终大于150 m L/g,为丝状菌膨胀,主要的丝状细菌由TM7 genera incertae sedis逐渐演变为Haliscomenobacter和Meganema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12 h HRT反应器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反应器亚硝氮(NO_2^--N)、硝氮(NO_3^--N)在4.5 h HRT出水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02±0.01)、(1.70±0.06)mg/L;氨氮(total ammonium nitrogen,TAN)、总氮(total nitrogen,TN)、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S)出水质量浓度在12 h HRT时最低,分别为(0.48±0.05)、(4.47±1.00)、(14.20±8.14)mg/L,同时未造成有机污染。4.5 h HRT对RAS养殖区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最佳,TAN、NO_2^--N、NO_3^--N、SS质量浓度分别被控制在0.76、0.10、2.95、60.00 mg/L以下。反应器在不同HRT条件下均以异养细菌为主,主要通过同化作用去除TAN,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同时是反应器的优势菌属。反应器可获得较长的稳定运行状态和良好的水处理效果,具有用作RAS核心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其在RA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处理 生物 生物絮凝反应器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英文 张利民 +1 位作者 夏明芳 沈树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3-295,共3页
利用自制的高效廉价混凝剂 ,结合仿生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 :混凝后 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 75 .1%,色度分别从 12 5 0倍和 3 90倍降为 3 0倍和 12倍 ,透过率达到 84.6%和 86.2 %,浊度在 10度以下。再经... 利用自制的高效廉价混凝剂 ,结合仿生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到 :混凝后 CODCr的去除率平均达 75 .1%,色度分别从 12 5 0倍和 3 90倍降为 3 0倍和 12倍 ,透过率达到 84.6%和 86.2 %,浊度在 10度以下。再经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 ,出水 CODCr低于 5 0 mg/ L,CODCr去除率为 96.2 %,出水无色无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生物反应器技术 COD 混凝 去除率 仿生膜 回用水 无色 高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时间分布和混合结构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学明 黄霄 +2 位作者 马红武 樊菽新 于振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6-336,共11页
利用磁粒子流动跟踪法对搅拌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时间分布进行测定,并将Rushton径向流桨和两种新型轴向流桨在不同介质粘度和转速下的循环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和性能评价。建立了单桨搅拌生物反应器的混合结构模型,对循环时间分布数据进行拟合... 利用磁粒子流动跟踪法对搅拌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时间分布进行测定,并将Rushton径向流桨和两种新型轴向流桨在不同介质粘度和转速下的循环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和性能评价。建立了单桨搅拌生物反应器的混合结构模型,对循环时间分布数据进行拟合,求得模型参数,进而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模型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非牛顿、高粘度发酵过程,轴向流桨比Rushton桨具有更好的混合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时间 搅拌生物反应器 混合结构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生物膜反应器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利军 王旭江 +2 位作者 杨凤林 王炳钧 张兴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4,105,共3页
研究了循环流软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确实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考察了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为500mg/L、15mg/L时,出水COD、NH4+—N和TN... 研究了循环流软性填料生物膜反应器的同时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确实存在着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考察了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在进水COD和NH4+—N浓度为500mg/L、15mg/L时,出水COD、NH4+—N和TN浓度<50mg/L、3.0mg/L、4.5mg/L,COD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填料 生物反应器 循环 同时硝化反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于鹏飞 张兴文 +1 位作者 秦伟杰 曲艳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 对传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改进,开发了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去除有机物和脱氮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填料投加率为35%、进水COD为200~800mg/L、HRT为6h、有机负荷为0.8~3.2kg/(m.3d)的条件下,系统COD的去除率在89%以上;同时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在DO为2.0mg/L、C/N为25、HRT为6h的条件下,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和93%。另外,内循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都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内循环移动床生物反应器 有机物的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筛板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液相循环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裕国 汪钊 陈小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在上升管与下降管直径之比为6.6,罐体高径比为2.9的内置筛板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以羧甲基纤维钠水溶液为模拟介质,测定了反应器内液相循环时间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液相循环时间的影响程度,结... 在上升管与下降管直径之比为6.6,罐体高径比为2.9的内置筛板外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以羧甲基纤维钠水溶液为模拟介质,测定了反应器内液相循环时间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用均匀设计考察了操作参数对液相循环时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介质粘度对循环时间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气升式 液相循环时间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平 Pieme Constant Anatole +2 位作者 杜泽俊 胡宝兰 任蔚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7,共5页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 ,当地最低气温高于 2 0℃ ,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 ( KLa)为 0 .191L.min-1(自来水 )和 0 .175L/ min(模拟废水 ) ,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 0 ... 试验了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常温处理高浓度含氨废水的性能。结果表明 ,当地最低气温高于 2 0℃ ,能满足硝化反应的要求。测得反应器的总传氧系数 ( KLa)为 0 .191L.min-1(自来水 )和 0 .175L/ min(模拟废水 ) ,求得α和β值分别为 0 .916和 0 .698。试验证明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具有出色的硝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提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高浓度含氨废水 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蜂窝陶瓷的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I.水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永明 尹永华 +3 位作者 全向春 施汉昌 钱易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7,151,共5页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 在鼓泡塔式(BC)和气升式内循环(IAL)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于内循环导流管中间安装了蜂窝陶瓷载体,构成了带有蜂窝陶瓷载体的气升式内循环(IAL-CHS)生物反应器.用示踪技术测定了流体在BC、IAL和IAL-CHS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并用组合模型建立了描述反应器中流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了这3种形式的生物反应器的水力学特性,探讨了曝气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相比BC和IAL,IAL-CHS生物反应器提高了反应器内完全混合区的比例,减少了流体走旁路的比例.曝气量越大,完全混合区越大,而流体走旁路的比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 水力学 停留时间分布 曝气 蜂窝陶瓷 影响因素 废水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甘草细胞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士云 杨茂忠 +2 位作者 侯嵩生 张健 李新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380-384,共5页
自行设计研制了7L,9L及25L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并应用于甘草细胞的放大培养研究。在接种量为8%(W/V)通气率为0.2—0.25vvm的条件下,甘草细胞在反应器中生长迅速。其中在9L反应器中生长最好,最高生物... 自行设计研制了7L,9L及25L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并应用于甘草细胞的放大培养研究。在接种量为8%(W/V)通气率为0.2—0.25vvm的条件下,甘草细胞在反应器中生长迅速。其中在9L反应器中生长最好,最高生物量达16.25g/L,生长速率达0.9g/L.d,均高于摇瓶培养。培养过程中pH值、溶氧状况通过电极自动显示记录,说明设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适合于甘草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气升式 生物反应器 甘草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生物氧化反应器处理炼厂重油裂解废水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英 陈东 +2 位作者 杨贺群 林伟帮 李琪琪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3-48,80,共7页
炼厂重油裂解(主要为渣油焦化)废水是一种含硫化物、氨氮、以及其它恶臭物质的高浓度废水。利用两级循环曝气生物氧化对炼厂重油焦化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和脱臭处理中试实验,考察了空气流量、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反冲洗周期等因素对污水中... 炼厂重油裂解(主要为渣油焦化)废水是一种含硫化物、氨氮、以及其它恶臭物质的高浓度废水。利用两级循环曝气生物氧化对炼厂重油焦化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和脱臭处理中试实验,考察了空气流量、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反冲洗周期等因素对污水中硫化物、氨氮、COD和恶臭的处理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硫化物为50~115 mg/L、氨氮为50~110 mg/L、COD为1 900~3 500 mg/L和恶臭强度为4~5级的炼厂焦化废水,在处理量为5 L/h、pH 7.5~9、单级反应器的HRT为24 h、单级空气流量为0.45 m3/h、DO大于2 mg/L的情况下,经过两级生物处理后,硫化物、氨氮、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5.5%、63.6%、81.8%,出水硫化物、氨氮、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6 mg/L、10 mg/L、226 mg/L,出水恶臭强度为2级,为低臭工业水,可回用到重油焦化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 重油裂解废水 炼厂 废水脱臭 回用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提式循环反应器生物膜与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探微 韦苏 +1 位作者 SillkeBen AngenikaBan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对气提式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中载体生物膜和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分析指出:活性污泥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和混合液的沉降性;生物膜的存在,增加了生物量,提高了处理效率。
关键词 气提式 循环反应器 生物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营养物对硅橡胶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文武 胡亮 +2 位作者 张丽 王伟 肖泽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通过向发酵液中补充营养物质,研究了补充营养物对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行为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细胞浓度为7.10 g/L,细胞存活率为0.90,发酵液内的平均乙醇浓度为68.6 g/L,乙醇产率为1.85 g/(L·h),乙醇得率为0.411 g/g,乙醇... 通过向发酵液中补充营养物质,研究了补充营养物对膜生物反应器长期封闭循环发酵行为的影响;实验得到的细胞浓度为7.10 g/L,细胞存活率为0.90,发酵液内的平均乙醇浓度为68.6 g/L,乙醇产率为1.85 g/(L·h),乙醇得率为0.411 g/g,乙醇比产率为0.286 g/(g·h),与不补充营养物质的实验相比,发酵性能有所提高;实验发现补充营养物质,没有提高细胞浓度和细胞存活率,而是增强了细胞的生命活性,提高了细胞产乙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乙醇发酵 营养物质 封闭循环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英 陈荣市 +1 位作者 陈新 陈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84-3290,共7页
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具有曝气筒的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曝气筒外为下降区,常常填充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从循环液量(Vl)、环流液速(Uld)以及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量纲1方差(σ2θ)等方面研究了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的流体... 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具有曝气筒的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曝气筒外为下降区,常常填充填料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从循环液量(Vl)、环流液速(Uld)以及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量纲1方差(σ2θ)等方面研究了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和传质特性。研究表明,在下降区内有或无填料以及不同曝气筒截面积与反应器截面积比值(Ar/Are)的情况下,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内的循环液量与气体流量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Ar/Are对循环液量或循环液速的影响是先增后减,极值点为0.11。下降区放置填料降低了循环液量、循环液速,但提高了σ2θ,改善了液相传质性能。当Ar/Are为0.11时,在液体进料为0.1m3.h-1、气体流为量0.5~3.1m3.h-1的情况下,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内的液相循环量是液相进料的9~28倍、σ2θ为0.9以上,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液相混合和稀释能力,可直接处理高浓度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曝气生物反应器 流体力学特性 液相传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国朝 杨涛 +1 位作者 陈捷 张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05-5206,5209,共3页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 [目的]研究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性能。[方法]采用内循环撞击流生物膜反应器,以玉米芯为生物载体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探讨了C/N比、溶解氧(DO)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在进水NH4+-N 200 mg/L、DO 2mg/L、C/N比分别为1.0和1.5时,对COD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均高达92%以上;C/N为1.5时,COD和NH 4+-N平均去除率最高,分别达92.7%和41.2%;在C/N为2.0时,去除率显著降低,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至20%和10%左右;在C/N为1.5、NH 4+-N 200 mg/L时,DO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NH 4+-N的去除影响较大,DO浓度从4 mg/L降到1 mg/L时,NH 4+-N去除率从46.4%降至17.1%。[结论]该研究为高氨氮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撞击流生物反应器 玉米芯 C/N比 氨氮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三相分离区污泥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鹤立 程丽 周丹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采用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区出水经三相分离区污泥层的接触吸附及截滤作用,可使出水中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硝... 对采用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区出水经三相分离区污泥层的接触吸附及截滤作用,可使出水中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硝态氮在此缺氧的污泥层中可利用剩余碳源进行反硝化,使总氮去除率得以显著提高;出水水流中的BOD5则在通过污泥层时被吸附和截滤后,在反硝化作用中被作为碳源利用而得到进一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三相分离区污泥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内的湍流特性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宇 王江云 +3 位作者 许双双 陈春茂 马静园 郭绍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4-621,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内的湍流及多相流传质过程。通过重整化群k-ε湍流模型(RNGk-ε)和欧拉多相流模型构建反应器内多相湍流流动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定义函数(UDF)方式修正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内的湍流及多相流传质过程。通过重整化群k-ε湍流模型(RNGk-ε)和欧拉多相流模型构建反应器内多相湍流流动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定义函数(UDF)方式修正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曳力模型,并植入欧拉多相流模型,建立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内气-液-固多相流动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反应器内多相流过程,同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多相流动模型计算得到的流场特征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所采用的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优化后的反应器内多相流传质效果明显提高。该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了反应器内传质过程,可以用于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数值模拟 多相流动模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