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驹 凌辉 陈伟明 《中国核电》 2017年第2期270-278,共9页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是一种放射性强、毒性大、含有长半衰期核素且发热的特殊废物,对其进行最终处置难度极大,面临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工程及社会学的挑战。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核心是,要确保在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将高放...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是一种放射性强、毒性大、含有长半衰期核素且发热的特殊废物,对其进行最终处置难度极大,面临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工程及社会学的挑战。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核心是,要确保在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将高放废物与生物圈进行有效隔离。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批亟待地质处置的高放废物,急需开展技术研发,并建设处置库对其进行最终地质处置。另外,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以及某些不宜后处理的乏燃料,也需进行最终地质处置。本文针对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要求,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工程屏障(玻璃固化体、废物罐、缓冲材料等)和天然屏障(处置库围岩)的安全特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工程屏障和安全评价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安全特性 工程屏障 天然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塔木素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文军 邓居智 +4 位作者 陈晓 陈辉 王显祥 王彦国 刘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60-265,284,共7页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选址的重点研究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立体的展示地下深部结构空间的分布形态,是一种有效的场址评价手段。为确保地质模型的可靠性,融合了已有的地质平面图、12条浅层地震剖面,对塔木素... 内蒙古塔木素地区是我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处置库选址的重点研究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可直观、立体的展示地下深部结构空间的分布形态,是一种有效的场址评价手段。为确保地质模型的可靠性,融合了已有的地质平面图、12条浅层地震剖面,对塔木素地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依据塔木素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刻画的粘土岩目标层位、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标准,在预选地段东南处圈定了一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优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岩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浅层地震 三维地质建模 塔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巷道掘进安全技术综述
3
作者 谭骏 何惠婷 +3 位作者 刘燕 陈庚 丁欢 谢柳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7期178-181,共4页
该文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基本情况,并论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的研究现状。依据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炮烟、粉尘、氡3种主要有害因素介绍掘进过程中有害因素的扩散规律,并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该文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基本情况,并论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有害因素的研究现状。依据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炮烟、粉尘、氡3种主要有害因素介绍掘进过程中有害因素的扩散规律,并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依据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巷道掘进 粉尘 炮烟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士提交乏燃料深层地质处置设施总体许可申请
4
作者 张焰 伍浩松 《国外核新闻》 2024年第12期13-13,共1页
【瑞士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合作公司网站2024年11月19日报道】瑞士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合作公司(Nagra)近日向联邦能源办公室提交放射性废物深层地质处置库及乏燃料封装厂总体许可申请。瑞士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选址工作于2008年启动,并于201... 【瑞士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合作公司网站2024年11月19日报道】瑞士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合作公司(Nagra)近日向联邦能源办公室提交放射性废物深层地质处置库及乏燃料封装厂总体许可申请。瑞士放射性废物处置库选址工作于2008年启动,并于2011年11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当时提议了六个候选场址,用于建设两座处置库:一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库和一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低放废物处置库计划于2050年投运,高放废物处置库计划于2060年投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处置 中低放废物处置 高放废物处置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乏燃料 处置选址 处置设施 能源办公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模型试验研究
5
作者 纪磊 李二兵 +8 位作者 谭跃虎 许国东 龚辉 吴兆 赵齐 潘越 卢辉 周宁 胡桂宝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0年第2期23-31,共9页
为验证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的传热效果,参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概念图中各部的实际尺寸结合数值模拟所得处置库热源的影响范围设计了模型试验,选用导热、抗渗和强度均有明显优势的配合比进行了"直接压实法&qu... 为验证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的传热效果,参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概念图中各部的实际尺寸结合数值模拟所得处置库热源的影响范围设计了模型试验,选用导热、抗渗和强度均有明显优势的配合比进行了"直接压实法"和"堆砌法"2种模型试验,得到了2种砌筑方式下处置库模型的传热效果,探讨了回填材料在2种砌筑方式下的处置库模型的传热规律。观察对比2种砌筑方式的传热效果,可以发现:在中心热源的持续影响下,缓冲回填材料的含水率会发生变化,对其的导热系数和模型的整体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于"堆砌法","直接压实法"所得模型的内外收敛温度差更小,温度收敛也更加迅速。因此,建议处置库回填材料砌筑时,在保证缓冲回填材料的均匀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增大其尺寸,接缝处应尽量填充密实,减小空隙对缓冲回填材料导热特性和处置库密闭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 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 导热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