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奥氏体变形应力-应变模型
1
作者 李群芳 任可 +4 位作者 简楚 梅建军 黄睿希 王礼凡 胡海江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 以先进高碳高强贝氏体钢为对象,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进行奥氏体化预处理和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范围为400~600℃,变形基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加工硬化指数,并基于KME模型,综合考虑位错湮灭系数k_(2)、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与变形温度、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变形温度和应变对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k_(2)与变形温度密切相关,中、低温变形时,k_(2)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m与变形温度和应变有关,随着变形温度和应变的增加而减小。最终,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m-ε和k_(2)-T模型预测先进高强贝氏体钢过冷温奥氏体流变应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贝氏体钢 奥氏体预变形 流变应力 位错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淬火工艺对超高强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春霞 蓝慧芳 杜林秀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8-951,990,共5页
针对低碳超高强贝氏体钢在不同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一阶段等温淬火工艺相比,两阶段工艺下组织中贝氏体量增加,马氏体量相对减少,致使实验钢的屈服强度高达1178MPa,提高58%,延伸率从7.7%升高到14... 针对低碳超高强贝氏体钢在不同等温淬火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一阶段等温淬火工艺相比,两阶段工艺下组织中贝氏体量增加,马氏体量相对减少,致使实验钢的屈服强度高达1178MPa,提高58%,延伸率从7.7%升高到14.4%,单位冲击韧性达到66J/cm^2,提升16%.对比研究不同等温淬火工艺下实验钢的强塑性匹配发现,两阶段工艺A3(240℃等温2h后再270℃等温1h)条件下实验钢的强塑积可达21888MPa·%.通过两阶段工艺,可消除实验钢中由于Mn元素偏析造成的马氏体带,获得相对均匀的贝氏体组织,从而使得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贝氏体钢 等温淬火 强塑性匹配 强塑积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粉末沉积中碳高强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易林 方金祥 +4 位作者 杨武红 杨秀烨 赵庚 董世运 何鹏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9-714,共6页
为了实现高强贝氏体钢零部件增材修复的目的,采用激光粉末沉积+等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碳高强贝氏体钢,其合金成分(质量分数)为Fe-0.0029C-0.0150Si-0.0150Mn-0.0096Cr-0.0120Ni-0.0100Al-0.0050Mo。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 为了实现高强贝氏体钢零部件增材修复的目的,采用激光粉末沉积+等温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碳高强贝氏体钢,其合金成分(质量分数)为Fe-0.0029C-0.0150Si-0.0150Mn-0.0096Cr-0.0120Ni-0.0100Al-0.0050Mo。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采用拉伸试验机以及显微维氏硬度仪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试样沉积后在280℃盐浴等温处理5h具备最佳综合性能,平均显微硬度达到494.5HV,抗拉强度达到1248MPa、屈服强度达到1037MPa,延伸率达到14.5%。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参量试样微观组织均由贝氏体板条以及残余奥氏体组成,且组织均匀,无碳化物、偏析以及气孔夹杂等缺陷,但等温时间过低以及等温温度过高都会导致组织性能劣化。该研究为高强零部件的增材修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高强韧性贝氏体 激光粉末沉积 等温工艺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