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格高强度钛/纯钛/不锈钢爆炸焊接复合板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茹 郎雪花 +1 位作者 马岚 黄杏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47-149,共3页
通过爆炸焊接工艺制备出大规格(大面积、大厚度)的化工用高强度钛/纯钛/不锈钢(Gr12/Gr1/316L)爆炸焊接复合管板,并对其结合质量、力学性能、结合界面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的结合质量良好,钛/不锈钢界面的剪切强度达到290 MPa... 通过爆炸焊接工艺制备出大规格(大面积、大厚度)的化工用高强度钛/纯钛/不锈钢(Gr12/Gr1/316L)爆炸焊接复合管板,并对其结合质量、力学性能、结合界面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的结合质量良好,钛/不锈钢界面的剪切强度达到290 MPa以上,其力学性能也达到ASTM B898-2011(2016)标准要求和客户的验收指标;结合界面形态分析表明,钛/钛(Gr12/Gr1)界面呈现近似于直线状结合,钛/钢(Gr1/316L)界面呈现波纹状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大面积 大厚度 高强度钛/纯钛/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oCrNiCuAg高熵合金粉末中间层真空扩散连接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
2
作者 赵晨昊 李鹏 +2 位作者 李超 王银晨 董红刚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1,共11页
钛/钢扩散焊复合构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是导致其接头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文中设计了具有液相分离特征的AlCoCrNiCuAg高熵合金粉末中间层,通过形成部分液相降低了依靠单一塑性变形对连... 钛/钢扩散焊复合构件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界面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是导致其接头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文中设计了具有液相分离特征的AlCoCrNiCuAg高熵合金粉末中间层,通过形成部分液相降低了依靠单一塑性变形对连接界面组织性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研究了在不同焊接温度作用下AlCoCrNiCuAg高熵合金中间层对TC4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真空扩散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接头典型界面结构为α-Ti+β-Ti/β-Ti/β-Ti+Ti(Fe,Ni)+Ti_(2)Ni/Ti(Fe,Ni)/TiFe_(2)+Fe_(2)Cr_(5)Ti17/Fe_(2)Cr_(5)Ti17+λ-(Fe,Cr)_(2)Ti+α-Fe/γ-Fe.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与TiFe_(2)反应层相邻的Ti(Fe,Ni)、α-Fe等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加,同时接头孔洞等缺陷大幅减少,扩散焊接头抗剪强度在二者协同作用下逐渐升高,在1 010℃/30 min时达到最大181 MPa.高熵合金中间层抑制了接头中TiFe_(2)等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的产生,促进了韧性(Fe,Ni)固溶相的形成,实现了钛/钢的可靠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合金 合金/不锈钢异质金属 真空扩散焊 微观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含片状α相TA2纯钛组织的再结晶行为
3
作者 荆镇 蒋一庆 +2 位作者 宿浩兵 杨慧君 石晓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3-48,55,共7页
室温强度低是限制TA2纯钛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而细晶强化是提高TA2强度的关键机制。旨在通过单相区热处理在TA2组织中引入片状α相,随后通过冷轧及退火使其再结晶,进而分析其再结晶行为及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A2经910℃保温1 h... 室温强度低是限制TA2纯钛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而细晶强化是提高TA2强度的关键机制。旨在通过单相区热处理在TA2组织中引入片状α相,随后通过冷轧及退火使其再结晶,进而分析其再结晶行为及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A2经910℃保温1 h冷却、80%冷轧及600℃退火后,其再结晶晶粒尺寸可控制在10μm以内。组织对比显示冷轧前组织形态对TA2再结晶行为有重要影响。组织中的片状α相在冷轧过程中发生弯折破碎,在后续退火时可形成更多的再结晶形核位点,导致晶粒细化效果较好。与不含片状α相的原始组织相比,单相区保温炉冷后形成的魏氏组织试样经冷轧+600℃退火后可将屈服强度提升约40 MPa,而塑性则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 强度 魏氏组织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纯钛平面各向异性变形行为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旭 刘龙飞 +1 位作者 卢立伟 吴志强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开展了RD-ND平面内的TA1冷轧纯钛板圆柱试样在应变速率为1×10^(-2) s^(-1)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了取样方向(RD-0°、RD-45°和RD-90°)对其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压...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开展了RD-ND平面内的TA1冷轧纯钛板圆柱试样在应变速率为1×10^(-2) s^(-1)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了取样方向(RD-0°、RD-45°和RD-90°)对其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压缩前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和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向圆柱试样的塑性变形流动应力存在显著差异,从RD-0°到RD-90°试样,随着压缩方向与轧制方向夹角的增加,相应的塑性变形流动应力随之增加;RD-0°与RD-45°试样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能力,而RD-90°试样应变硬化率敏感性较低,试样提前失去承载能力。圆柱试样在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与压缩方向和轧制方向的夹角密切相关:在RD-0°试样压缩过程中,长条状晶粒被反向压缩,塑性变形由滑移主导,同时生成了大量的{11-20}孪晶起到协调变形作用;在RD-45°试样压缩过程中,易沿晶界发生剪切,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为主;在RD-90°试样压缩时,轧制所形成的长条状晶粒被继续拉长,位错滑移或孪生都受到约束,容易形成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 压缩强度 应变硬化率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43.76)Zr_(12.50)Cu_(37.49-x)Ni_(6.25)Co_(x)非晶钎料真空钎焊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 被引量:8
5
作者 韩文倩 董红刚 +3 位作者 马月婷 李鹏 吴宝生 张亮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7,I0006,共12页
根据双团簇模型设计并制备了Ti-Zr-Cu-Ni-Co系非晶钎料,用于真空钎焊TC4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分析了钎料中Co元素含量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可划分为TC4/扩散区(Ⅰ区)/钎缝中心区... 根据双团簇模型设计并制备了Ti-Zr-Cu-Ni-Co系非晶钎料,用于真空钎焊TC4钛合金和316L不锈钢,分析了钎料中Co元素含量对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钎焊接头可划分为TC4/扩散区(Ⅰ区)/钎缝中心区(Ⅱ区)/界面区(Ⅲ区)/316L,界面典型微观组织结构为TC4/β-Ti+Ti_(2)Cu/(Ti,Zr)_(2)(Cu,Ni)+Ti_(2)Cu+Ti_(2)(Cu,Ni)+TiFe/(Fe,Cr)_(2)Ti+α-(Fe,Cr)+τ+γ-(Fe,Ni)+σ/316L,随着Co元素含量的增加,接头剪切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当Co元素含量为1.56%时达到最大310 MPa,不添加Co元素时,接头断裂于钎缝中心区(Ⅱ区);当Co元素含量为1.56%~6.24%时,接头断裂于靠近316L母材的界面区(Ⅲ区)附近,断裂模式为典型的解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钎焊 非晶钎料 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 微观组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高炉渣对贝利特水泥结构与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欢欢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有研究表明TiO_(2)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降低液相黏度并稳定β-C_(2)S相。当前,我国存有大量富含TiO_(2)及水泥材料成分的含钛高炉渣,本文以含钛高炉渣和水泥生料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优良干缩和抗化学侵蚀性能的贝利特水泥熟料(其主要... 有研究表明TiO_(2)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降低液相黏度并稳定β-C_(2)S相。当前,我国存有大量富含TiO_(2)及水泥材料成分的含钛高炉渣,本文以含钛高炉渣和水泥生料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优良干缩和抗化学侵蚀性能的贝利特水泥熟料(其主要成分为β-C_(2)S,含少量C_(3)S),并探讨了含钛高炉渣添加量对熟料相组成、显微结构与水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深入研究了Ti^(4+)在熟料中的分布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高炉渣的掺入有利于提高熟料的水化活性,增加抗压强度,空白水泥胶砂试样养护3 d、7 d、28 d、90 d的抗压强度分别为20.3 MPa、27.2 MPa、42.3 MPa、53.8 MPa,掺入4%高炉渣,抗压强度分别升至34.6 MPa、40.5 MPa、57.6 MPa、68.3 MPa;高炉渣提高熟料水化活性的机理为渣中的TiO_(2)与MgO可以减少和破坏富硅液相的硅氧网络结构,从而减低液相的黏度;结构性差异因子D与半径差异百分比C值计算结果说明,相比熟料中的其他离子,Ti^(4+)倾向取代Fe^(3+)固溶于贝利特熟料物相,以C_(4)AF为代表的中间相;Ti^(4+)的固溶不仅可使得熟料中物相晶格发生畸变,水化活性得到提高,还能抑制β-C_(2)S转变为无水化活性的γ-C_(2)S,促进f-CaO与β-C_(2)S反应生成C_(3)S。该研究为含钛高炉渣的高效清洁利用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贝利特水泥 TiO_(2) 水化活性 晶格畸变 β-C_(2)S C_(3)S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过渡金属对钛合金与不锈钢扩散焊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荣禄 李慕勤 +1 位作者 张九海 黄喜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2-218,共7页
采用加中间过渡金属的工艺方法,对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扩散焊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仪等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镍作中间过渡金属虽然有效地防止了钛与铁、碳间... 采用加中间过渡金属的工艺方法,对钛合金TC4与不锈钢1Cr18Ni9Ti扩散焊接头的结合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仪等对接头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镍作中间过渡金属虽然有效地防止了钛与铁、碳间的相互扩散和迁移,但在镍与钛之间却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薄层,致使接头的最高强度在380MPa左右;采用钒+铜复合过渡金属彻底地消除了钛合金—不锈钢接头中的金属间化合物和碳化物,接头强度与软质中间层铜的厚度有关,最高强度达540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不锈钢 扩散焊 焊接 接头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钛与不锈钢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荣林 郭德伦 张银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分析了钛与不锈钢相变扩散连接的工艺参数 ,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 ,利用扫描电镜 (SEM )及X射线衍射 (XRD)分析了接头断口形貌及组成相。结果表明 :当连接压力为 13MPa、上限温度为1183~ 12 0 3K、下限温度为 10 73~ ... 分析了钛与不锈钢相变扩散连接的工艺参数 ,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 ,利用扫描电镜 (SEM )及X射线衍射 (XRD)分析了接头断口形貌及组成相。结果表明 :当连接压力为 13MPa、上限温度为1183~ 12 0 3K、下限温度为 10 73~ 10 93K、加热速度为 30~ 5 0K/s、冷却速度为 15~ 2 0K/s、循环次数为 15~2 0次时 ,钛与不锈钢相变扩散连接接头界面无反应相生成 ,拉伸强度为 380MPa以上 ,实现了钛与不锈钢的高效高强度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相变扩散连接 不锈钢 拓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钛合金与不锈钢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新建 盛光敏 +5 位作者 秦斌 周波 黄家伟 黄文展 李聪 邱绍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对TA17钛合金与0Cr18N i9Ti不锈钢进行了连接试验。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分析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为1098K、脉冲最小压力Pm in=8MPa、脉冲最大... 采用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对TA17钛合金与0Cr18N i9Ti不锈钢进行了连接试验。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接头拉伸强度,分析了脉冲加压扩散连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连接温度为1098K、脉冲最小压力Pm in=8MPa、脉冲最大压力Pm ax=50MPa、脉冲次数为20次、脉冲频率为0.5Hz时,加热速度vh=30K/s,冷却温度vc=5K/s,得到最高的接头拉伸强度为293MPa,连接所用的有效时间仅为220 s,实现了钛合金与不锈钢的高效良好连接。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接头组成相及断口形貌,接头界面主要存在β-钛、Fe2Ti,FeTi,拉伸试验中β-钛的固溶体承担了主要的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加压 扩散连接 合金 不锈钢 接头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抗剪强度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优琼 于治水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31,35,共4页
在钎焊温度800~890℃、保温时间2~25 min的条件下,采用Ag-28%Cu钎料对TC4钛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并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C4母材中的钛向钎料溶解并扩散到不锈钢与钎料的界面,形成了固... 在钎焊温度800~890℃、保温时间2~25 min的条件下,采用Ag-28%Cu钎料对TC4钛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真空钎焊,并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及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C4母材中的钛向钎料溶解并扩散到不锈钢与钎料的界面,形成了固溶Cu的FeTi相,解决了不锈钢难于被一般钎料润湿的问题;钎焊接头界面结构为TC4/Ti/Ti_2Cu/TiCu/Ag+Cu/Ti40Cu60-xFex/TiFe/不锈钢;在钎焊温度为830℃、保温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接头获得的抗剪强度最高,为10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不锈钢 真空钎焊 界面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镍过渡层钛合金/不锈钢网的扩散连接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小强 李元元 +2 位作者 邵明 龙雁 冯吉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共5页
研究TC4钛合金与00Cr18Ni10不锈钢网加Ni中间过渡层时的扩散连接工艺、接头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扩散层由较薄单层TiNi或较厚Ti_2Ni/TiNi/TiNi_3多层脆性相组成时,接头强度偏低;当过渡层镍箔厚30μm时,最佳连接工艺参数为:... 研究TC4钛合金与00Cr18Ni10不锈钢网加Ni中间过渡层时的扩散连接工艺、接头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扩散层由较薄单层TiNi或较厚Ti_2Ni/TiNi/TiNi_3多层脆性相组成时,接头强度偏低;当过渡层镍箔厚30μm时,最佳连接工艺参数为:连接温度θ=850℃、连接比压力ρ=10MPa、连接时间t=10~15min,接头剪切强度比直接连接时提高近一倍,达146MPa,且连接试样无明显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不锈钢 Ni过渡层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高强度钛合金TC18的刀具磨损机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其琛 明伟伟 +1 位作者 安庆龙 陈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无涂层和PVD涂层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对高强度钛合金TC18进行铣削加工,研究了钛合金TC18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采用P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加工TC18钛合金的寿命较长,前刀面主要磨损机... 采用无涂层和PVD涂层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对高强度钛合金TC18进行铣削加工,研究了钛合金TC18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采用P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加工TC18钛合金的寿命较长,前刀面主要磨损机理为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等,刀具失效形式为涂层剥落和随之而来的前刀面月牙洼磨损,后刀面除了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以外,还发生了磨粒磨损;无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寿命较短,刀具的失效形式为崩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合金 铣削 刀具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不锈钢网的扩散连接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荣林 何鹏 +2 位作者 李小强 张九海 田锡唐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0,共5页
探讨了钛合金/不锈钢网扩散连接的可行性,确定了直接扩散连接条件下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了影响扩散连接的主要因素及接头微观形态。针对实际构件,深入分析了加压方式和变形率的关系,并提出了控制变形量得到无变形接头的方法。
关键词 扩散连接 /不锈钢 剪切强度 变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率下工业纯钛TA2变形与失效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智 苏铁健 +1 位作者 李淑华 王富耻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48,共6页
利用Hopkinson杆,采用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帽形样品的工业纯钛在高应变率(10~3 s^(-1))下的变形与失效机制。从时间-剪应力曲线分析材料的剪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的试样,它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明显变强;而在轧制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 利用Hopkinson杆,采用动态压缩实验研究帽形样品的工业纯钛在高应变率(10~3 s^(-1))下的变形与失效机制。从时间-剪应力曲线分析材料的剪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轧制变形后的试样,它的绝热剪切敏感性明显变强;而在轧制变形量相同的情况下,从材料厚度方向上取的试样,其绝热剪切敏感性比其它方向强。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其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样的受剪部位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绝热剪切带。绝热剪切带是材料宏观失效的先兆,带内晶粒细小,为等轴晶,发生了再结晶,带中的微裂纹、微空洞的形成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帽样 工业 绝热剪切带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复合高能喷丸提高工业纯钛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温爱玲 王生武 +1 位作者 杨军永 任瑞铭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7,100,共4页
为提高工业纯钛的疲劳性能,首先采用大尺寸弹丸对纯钛表面进行高能喷丸,制备出一定深度的纳米表层,然后采用小尺寸弹丸进行表面修整喷丸;对复合高能喷丸纯钛的表面质量、疲劳强度及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单纯高能喷丸及未... 为提高工业纯钛的疲劳性能,首先采用大尺寸弹丸对纯钛表面进行高能喷丸,制备出一定深度的纳米表层,然后采用小尺寸弹丸进行表面修整喷丸;对复合高能喷丸纯钛的表面质量、疲劳强度及疲劳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单纯高能喷丸及未喷丸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高能喷丸可以有效解决工业纯钛高能喷丸造成的表面损伤、粗糙度高等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纯钛的疲劳强度,比未喷丸试样的提高了约52.3%,比单纯高能喷丸试样的提高了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能喷丸 工业 表面质量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杰 吴皓 +1 位作者 孟凡玉 宋春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40个直径8 mm、高3 mm的圆盘状纯钛试件,与树脂粘接面用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Al2O3喷砂、4%氢氟酸(HF)酸蚀。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 目的研究3种偶联剂对铸造纯钛试件与硬质复合树脂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40个直径8 mm、高3 mm的圆盘状纯钛试件,与树脂粘接面用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Al2O3喷砂、4%氢氟酸(HF)酸蚀。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对照组(A组)、硅烷偶联剂组(B组)、Alloy Primer组(C组)、Metal photo primer组(D组)。然后在试件表面均匀涂布硬质复合树脂,检测其与纯钛试件的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断裂面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A、B、C、D组剪切强度分别为(9.773±0.67)、(11.463±0.82)、(14.224±0.75)、(13.157±0.73)MPa。A组与B、C、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组的剪切强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H-570硅烷偶联剂、Alloy Primer偶联剂、Metal photo primer偶联剂可以显著提高钛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结合强度,KH-570硅烷偶联剂处理组的结合强度低于Alloy Primer偶联剂组和Metal photo primer偶联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偶联剂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钛高强度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6,10,共4页
用 Gleeble-1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钛高强度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该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探讨了该钢的热轧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变形促进该钢铁素体和... 用 Gleeble-1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钛高强度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该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并探讨了该钢的热轧可行性。结果表明:高温变形促进该钢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同时抑制了贝氏体相变,扩大了铁素体转变区;试验钢变形奥氏体的 CCT 曲线具有较宽的铁素体转变区,贝氏体的开始转变温度较低,可把此温度之上作为卷取区。这为热轧生产含钛高强度钢提供了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热膨胀法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轧制板材抗拉强度与其铸锭杂质含量的函数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战乾 王晓君 +4 位作者 乔璐 刘新 刘艳荣 马勇军 丁长勤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4年第8期24-28,共5页
研究了在工厂现有生产条件下,工业纯钛轧制板材(0.5~5.0mm)的抗拉强度与其铸锭氧含量、氧当量的函数关系.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用铸锭氧含量、氧当量来计算板材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并对其线性相关的显著... 研究了在工厂现有生产条件下,工业纯钛轧制板材(0.5~5.0mm)的抗拉强度与其铸锭氧含量、氧当量的函数关系.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用铸锭氧含量、氧当量来计算板材抗拉强度的经验公式,并对其线性相关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经验公式是比较理想的,能起到指导实际工业生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锭 轧制 板材 工业 抗拉强度 氧含量 经验公式 样本数据 杂质含量 工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树脂粘接水门汀与铸造纯钛粘接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宁 刘晓 骆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6-709,712,共5页
目的:研究3种复合树脂粘固剂与铸造纯钛的粘接强度。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直径分别为4mm和5mm的钛棒,切割成长度为4mm的小钛片。2种规格的钛片配对粘接面用400~12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使之呈均匀一致的平面。50μm氧... 目的:研究3种复合树脂粘固剂与铸造纯钛的粘接强度。方法:用牙科铸钛的方法制作直径分别为4mm和5mm的钛棒,切割成长度为4mm的小钛片。2种规格的钛片配对粘接面用400~12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下打磨抛光,使之呈均匀一致的平面。50μm氧化铝喷砂,另一组表面不喷砂作为对照,分别使用Super-BondC&B、Panavia F、Rely X Unicem 3种复合树脂粘固剂粘接。扫描电镜观察喷砂前后铸造纯钛的表面形态。复合树脂粘接剂固化后经37℃恒温水浴24h以及5000次5~55℃冷热循环,测试剪切强度。用SAS的ANOVA过程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喷砂前后纯钛与Panavia F的剪切强度最高,分别为(26.62±3.40)MPa、(23.71±5.28)MPa;5000次冷热循环后,喷砂组的铸造纯钛与Panavia F的剪切强度最高(27.12±8.68)MPa;未喷砂的铸造纯钛与Super-Bond C&B、Rely X Unicem的粘接强度最低,并且有12.5%的脱落率。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喷砂可以提高Super-Bond C&B、Panavia F、Rely X Unicem的粘结力和粘结耐久力。不喷砂时,Panavia F与铸造纯钛之间能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良好的粘接耐久性,喷砂以后优势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结剂 铸造 剪切强度 冷热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钛合金导弹舵翼面设计制造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利兵 刘献伟 +1 位作者 张鹏 苏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03,共2页
目前常用的重量轻、强度高、空心结构的钛合金舵翼面主要采用的形式有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结构和机械加工/扩散焊接结构。
关键词 强度合金 制造技术 翼面 设计 导弹 焊接结构 机械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