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厦门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叶翔
章文琼
王爱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7,共9页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平均沉积速率最小(仅为0.36 cm/a),大嶝岛西南侧近岸潮间带平均沉积速率最高(可达3.94 cm/a),大嶝岛南侧近岸和北侧大嶝水道顶端海域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6、1.14 cm/a.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主要受沉积动力过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控制.在潮流输沙的作用下,大量悬沙在大嶝岛西南侧海域沉积从而导致该海域沉积速率最高,而大嶝岛东侧近岸由于海底经常发生侵蚀,故沉积速率较低(仅为0.58 cm/a).近年来的高强度围填海活动及海堤建造等都明显加速了大嶝海域的沉积过程,其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大嶝岛西南侧浅滩地区的沉积速率提高了4倍;围填海活动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对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沉积过程
沉积速率
高强度人类活动
围填海
大嶝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土环境、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周萍
肖华翠
+3 位作者
梁万栋
罗飞雪
谢敏
盛浩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高强度土地转换及持续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壤的发育方向具有双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多样性。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母质来源、局地小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管理措施和成土时间的作用;其次,在系统归纳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高强度土地转换及持续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壤的发育方向具有双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多样性。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母质来源、局地小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管理措施和成土时间的作用;其次,在系统归纳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地变更对土壤发生学属性、形态学特征和诊断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不同等级土壤类型演变规律。最后,指出应加强研究多样化土地利用活动对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影响,重视土壤发生学性质对土地转换与渐变的动态响应规律,并应用新技术准确高效辨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引起的土壤类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类
高强度人类活动
土地转换与渐变
土壤发生学性质
成土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多样性
成土过程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戴雪荣
师育新
+2 位作者
俞立中
李良杰
何小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貌
高强度人类活动
城市安全
致灾性
长江三角洲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孟春红
路振广
+1 位作者
马细霞
邱新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针对中国北方灌区的水文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了SWAT模型的灌溉水运动模块、稻田水分循环模块、稻田水量平衡各要素和产量模拟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渠系渗漏模...
针对中国北方灌区的水文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了SWAT模型的灌溉水运动模块、稻田水分循环模块、稻田水量平衡各要素和产量模拟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渠系渗漏模拟模块等。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该灌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用Nash-Suttclife效率系数(纳西效率系数)E、线性回归系数R2来评估模型在校准和验证过程中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灌区水分循环的模拟。模型的构建和改进,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研究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灌溉水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理论
分布式水文模型
高强度人类活动
灌区
水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厦门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
2
1
作者
叶翔
章文琼
王爱军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7,共9页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405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6035
+1 种基金
41206048
41376070)
文摘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平均沉积速率最小(仅为0.36 cm/a),大嶝岛西南侧近岸潮间带平均沉积速率最高(可达3.94 cm/a),大嶝岛南侧近岸和北侧大嶝水道顶端海域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6、1.14 cm/a.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主要受沉积动力过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控制.在潮流输沙的作用下,大量悬沙在大嶝岛西南侧海域沉积从而导致该海域沉积速率最高,而大嶝岛东侧近岸由于海底经常发生侵蚀,故沉积速率较低(仅为0.58 cm/a).近年来的高强度围填海活动及海堤建造等都明显加速了大嶝海域的沉积过程,其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大嶝岛西南侧浅滩地区的沉积速率提高了4倍;围填海活动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对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沉积过程
沉积速率
高强度人类活动
围填海
大嶝岛
Keywords
marine geology
sedimentary process
sedimentation rate
hig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reclama-tion
Dadeng Island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土环境、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周萍
肖华翠
梁万栋
罗飞雪
谢敏
盛浩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浏阳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出处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基金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变更耕地地力快速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NK2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丘陵区典型农林用地底土有机碳稳定机理研究”(41571234)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热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CX20230708)。
文摘
高强度土地转换及持续的土地利用活动对土壤的发育方向具有双重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多样性。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母质来源、局地小气候、微地形、植被类型、管理措施和成土时间的作用;其次,在系统归纳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地变更对土壤发生学属性、形态学特征和诊断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不同等级土壤类型演变规律。最后,指出应加强研究多样化土地利用活动对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影响,重视土壤发生学性质对土地转换与渐变的动态响应规律,并应用新技术准确高效辨识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引起的土壤类型变化。
关键词
土壤分类
高强度人类活动
土地转换与渐变
土壤发生学性质
成土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多样性
成土过程
土壤属性
Keywords
soil classification
high-intensity human activity
land conversion and modification
soil genetic property
soil-forming factor
land use patterns
soil diversity
soil formation processes
soil properties
分类号
S174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戴雪荣
师育新
俞立中
李良杰
何小勤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与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01ZG14016)
文摘
随着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地貌环境呈现出明显的致灾性。通过从地貌物质、地貌过程和地貌形态三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地貌物质中含水沙层广泛发育和层数多是地貌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其横向上的不连续性、成因和形成时间的差异性更为地貌灾害的发生埋下阴影;地势低平及中心城区碟形洼地的存在使得洪水构成对上海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高强度人类活动不仅改变城市自然地貌面(下垫面)的性质、特征和规模,而且直接导致它的沉降变形,从而使城市地貌环境更为脆弱和致灾机制的复杂化。特别是地貌形变过程的不可逆性,已引起城市自然地理其它要素(如水文、气候等)的一系列变化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明显的制约作用。上海只有重视城市地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地貌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城市地貌
高强度人类活动
城市安全
致灾性
长江三角洲
上海
Keywords
urban geomorphology
high pressure of human activities
urban safety
catastrophability
the Yangtze Delta
Shanghai
分类号
F29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孟春红
路振广
马细霞
邱新强
机构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水利工程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2期92-97,共6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101100911100)
文摘
针对中国北方灌区的水文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改进了SWAT模型的灌溉水运动模块、稻田水分循环模块、稻田水量平衡各要素和产量模拟的计算方法,增加了渠系渗漏模拟模块等。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该灌区的水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用Nash-Suttclife效率系数(纳西效率系数)E、线性回归系数R2来评估模型在校准和验证过程中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该模型适合灌区水分循环的模拟。模型的构建和改进,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研究和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灌溉水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二元水循环理论
分布式水文模型
高强度人类活动
灌区
水量平衡
Keywords
theory of dual - cycling water resources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irrigation area
water balance
分类号
P334.9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厦门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叶翔
章文琼
王爱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土环境、发生学性质和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周萍
肖华翠
梁万栋
罗飞雪
谢敏
盛浩
《农学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上海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
戴雪荣
师育新
俞立中
李良杰
何小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二元水循环的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研究
孟春红
路振广
马细霞
邱新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