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珂 巴金石 李伟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36-738,共3页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 对国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环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别进行了冲击试验和冲击后压缩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强度以及压缩破坏应变等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能量—凹坑深度曲线和凹坑深度—剩余压缩强度曲线均存在拐点。冲击能量低于40 J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阻抗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能量高于40 J时存在相反关系。凹坑深度小于2 mm时,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损伤容限性能高于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大于2 mm时两者性能相当。两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在6.7 J/mm冲击能量下的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差异较大,在目视勉强可见损伤(BVID)下的CAI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 冲击损伤 损伤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PAN基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的电化学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显亮 张月义 +2 位作者 马全胜 丛宗杰 王文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1-85,共5页
以国产聚丙烯腈基(PAN)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分析其表面活性与力学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表面状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 以国产聚丙烯腈基(PAN)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分析其表面活性与力学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表面状态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纤维表面元素含量,-OH、-C=O、-COOH官能团含量、极性自由能影响显著。当电流密度为0.23 m A/cm2时,纤维表面活性最高,极性自由能达到最大值5.5 m/Nm,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11 MPa,分别比未处理纤维提高了10倍和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电流密度 极性自由能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拉伸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刘艳艳 白江坡 +3 位作者 张月义 王文义 邱伟峰 丛宗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2,76,共5页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在其测试、制样过程中,树脂体系、树脂含量、浸渍张力和浸渍环境等因素与试样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树脂体系、树...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在其测试、制样过程中,树脂体系、树脂含量、浸渍张力和浸渍环境等因素与试样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树脂体系、树脂含量、浸渍张力和浸渍环境等因素均对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的拉伸性能影响显著,在树脂体系韧性提高、树脂质量分数为38.5%、浸渍张力为7N、环境湿度≤50%的条件下制样,更加有利于其拉伸性能的有效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拉伸性能 树脂体系 浸渍张力 树脂含量 浸渍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剂含量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艳艳 邱伟峰 +2 位作者 马全胜 张顺 张月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6,共6页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碳纤维(QZ5526)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万能材料试验机、纱线耐磨仪等表征手段分析比较了上浆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的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和...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高强中模碳纤维(QZ5526)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万能材料试验机、纱线耐磨仪等表征手段分析比较了上浆量分别为0、0.5%、1.0%、1.5%、2.0%、2.5%和3.0%的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结合耐磨性、悬垂性、表面能以及拉伸强度、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力学性能实验,探讨了上浆量对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表面形貌、后加工性能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浆剂含量对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化学活性、耐磨性、力学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等影响显著,适宜的上浆量(1.5%左右)有助于改善碳纤维表面性能以及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中模型碳纤维 上浆剂含量 物理结构 化学特性 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