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城镇化地区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研究——基于常州市区的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1 位作者 张京祥 严玲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35-43,共9页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 乡村居民是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其意愿和行为决策对城镇化质量会产生直接且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调查,着重于从空间层面对乡村居民城镇化的真实意愿进行分析,发现以常州市区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的乡村居民已经具备较好的城镇化基础,就业城镇化意愿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住与日常生活意愿也相对倾向城镇化地区。在城区和镇区两类城镇化目的地中,各类镇区已经成为乡村居民最愿意和最容易接受的就业、居住与日常生活的城镇化目的地,村民的意愿中镇区所占的比重均远远超过城区。即使在常州市区这种高度城镇化地区,由于城镇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以及生产、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乡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依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乡村居民对于镇区的偏好和其城镇化意愿的明显地域差异对于思考健康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意愿 乡村居民 高度城镇化地区 差异性 常州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 镇域空间演变——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邵大伟 吴殿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7-62,共6页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 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和质量,高度城镇化地区镇域空间尤为突出。以TM/ETM数据为基础,借助当量因子法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基于镇域尺度分析1995—2015年5个时段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耕地、林地、草地、湿地大幅减少,水域、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居于主体控制地位,水域、耕地主导用地发生变化;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幅仅为1%,水域增加有效缓冲了损耗;3)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价值约占总价值的80%,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单一且明显衰退;4)镇域空间整体具有不断加强的集聚特征,局部低值贫瘠区、退化区的“一核两片”和高值核心区、保育区的“一环一带”格局基本稳定,中心城区-昆山沿线及周边具有加剧衰退的迹象,过渡区、退化区范围不断强化。基于时空演化特征提出了分区、分类的管控对策,以期为生态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高度城镇化地区 时空演变 镇域尺度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