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1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层建筑吊顶内钢结构新型防火保护设计方案
1
作者 张丽 龚伦伦 程旭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0-935,共6页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 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无法完全按照规范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的特殊场景,需要采取一些替代的防火保护设计方案。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吊顶受限空间内的钢结构防火问题,提出利用“防火板+防火涂料”进行防火保护的设计方案,并基于耐火试验炉和实体火对该复合结构防火隔热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钢结构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在5 mm厚防火涂料基础上加装20 mm厚防火板,其阻火隔热效果优于20 mm防火涂料,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耐火极限要求。研究成果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保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结构 防火保护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自锁式受力柱的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佳 孙佳秋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自锁式受力柱承载性能,用Q345B钢为主要材料,设计、制备不同尺寸的自锁式受力柱试件。通过调整自锁卡扣厚度、卡槽上壁厚度、卡槽侧壁厚度制备了4种试件。并对每种试件进行了抗拉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抗震性能测...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自锁式受力柱承载性能,用Q345B钢为主要材料,设计、制备不同尺寸的自锁式受力柱试件。通过调整自锁卡扣厚度、卡槽上壁厚度、卡槽侧壁厚度制备了4种试件。并对每种试件进行了抗拉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抗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卡扣厚度为28.6 mm、卡槽侧壁厚度为8 mm、卡槽上壁厚度为28.6 mm时Z1试件的抗拉承载性能更优,具有更高的初始刚度、屈服载荷和极限承载力;而该试件的抗剪极限承载力也达到488.73 kN;同时Z1试件在载荷作用下的环线刚度保持较高水平,且单圈耗能水平持续上升,表现出更好的抗震性能。因此,Z1试件更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结构 自锁式 受力柱 承载性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置信的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3
作者 韦丽娴 蒙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 本文选取超高层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单元,设计了一个3跨2层的钢架结构模型,建立了包含单损伤和多损伤工况在内的6种损伤工况。基于该钢架结构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及其模态叠加解,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置信准则(COMAC)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超高层建筑钢架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结果表明:1)在工况1的单损伤状态下,随着模态阶数的增加,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保持稳定,而损伤单元的COMAC值呈递减趋势。其中,单元8在2阶模态时CO‐MAC值出现下降,至5阶模态时下降趋势更显著,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单损伤位置。2)在多损伤工况下,未损伤单元的COMAC值始终为1.0;对于损伤程度分别为40%的单元2和50%的单元12,其COMAC值随模态阶数增加而递减,且在2~5阶模态下显著低于未损伤单元。损伤程度较大的单元12表现出更明显的COMAC值降幅,验证了该方法对多损伤工况的识别能力。3)在工况2、3中,所提方法在单损伤工况下表现出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准确判定损伤单元位置及其损伤程度。4)在工况5、6中,与传统的模态置信准则(MAC)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多损伤工况下的识别性能更优,其损伤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钢架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置信 超高层建筑 钢架结构 损伤识别 模态振型 损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振动形式下超高层建筑横风向气动弹性效应的大涡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超 全涌 +2 位作者 张正维 姚博 傅国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 相比于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强迫振动模型试验具有很强的参数可控性,是研究超高层建筑气动弹性效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强迫振动装置的制造困难却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大涡模拟方法对超高层建筑的强迫振动模型的气动力及流场进行了模拟,并基于此研究了超高层建筑的气动弹性效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准确地模拟出超高层建筑强迫振动模型所受气动力及流场;当来流风速处于涡激共振风速区间时,横风向振幅的增加会显著加剧建筑侧面的旋涡脱落,使得其侧面风压及横风向气动力系数均方根值显著增大,而当折减风速远离涡激共振风速时,横风向振动对建筑横风向气动力基本没有影响;振幅和折减风速的变化对建筑的横风向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超高层建筑 强迫振动 气动弹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磊 尹伊 +2 位作者 陈凯 唐意 郝玮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 为了研究六边形断面超高层建筑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开展了一系列刚性测压模型和多自由度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测量了刚性模型表面风压和气弹模型风致位移。对于静力风荷载,分析了体型系数和静风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和平均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对于动力风荷载,分析了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和均方根基底弯矩,建立了横风向广义风荷载功率谱和归一化均方根基底弯矩系数的经验公式。最后,基于多自由度气弹模型的风致振动试验结果,验证了经验公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六边形断面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向圆角弧边截面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庆宽 杨硕琛 +2 位作者 郑云飞 杨雄伟 王乾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5-208,共14页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 实际工程中建筑平面为圆角处理与圆弧凸边相结合的超高层结构较为常见,针对此类结构进行了风荷载研究.以不同截面弧边凸起率的超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根据风洞测压试验得到的风压时程数据,对建筑表面风压分布、气动力系数以及气动力功率谱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截面弧边凸起率对超高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所测风向角范围内,随着弧边凸起率的增大:对于建筑表面风压分布,背风面CD与侧风面AD的平均风压系数整体上越接近于直边模型,而迎风面AB与侧风面BC变化比较复杂;对于平均风压、脉动风压以及极值风压,直边模型整体小于弧边模型,且弧边化会导致极值风吸力最大增大42%;对于横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脉动升力系数以及脉动基底弯矩系数整体上有增大的趋势,功率谱峰值变化不规律;对于顺风向力系数及其功率谱,平均阻力系数与平均基底弯矩系数逐渐减小,功率谱没有明显谱峰,顺风向力主要受来流影响.对圆角方形建筑截面进行弧边化处理可能会导致局部风压过大,对幕墙抗风设计产生不利影响,但有利于降低结构顺风向风力.通过分析建筑表面风荷载特性,可为此类建筑的气动外形选择以及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风荷载 风洞试验 圆角弧边化方形截面 风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情景推演方法
7
作者 胡今鸣 胡啸峰 +2 位作者 石磊 石拓 滕腾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8,共11页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 为计算超高层建筑潜在非法入侵者的“最优”入侵路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情景推演方法。该方法将建筑公共走廊抽象为拓扑结构,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入侵者通过每个拓扑节点的概率,结合强化学习算法获得外部人员的最优入侵路径,为超高层建筑非法入侵的高效防范提供精准依据。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以北京市CBD地区某超高层建筑为例,将入侵终点设置为顶层,设计了3种不同的入侵情景。情景推演结果表明:在初始状态下(未进行任何优化措施),SARSA模型的训练性能最佳。优化安防系统后发现,在建筑内的层间节点增加安防系统投入最有效。该优化情景下,安防系统投入与风险值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随着安防系统投入的增加,入侵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入侵 情景推演 超高层建筑 强化学习 贝叶斯网络 安防系统 SARSA模型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的邻近超高层建筑风致干扰效应
8
作者 苏林焜 顾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I0001,共11页
由于超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心比邻而建,风致干扰效应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不可忽视。针对先前关于风致干扰效应的研究中因较少采用双气动弹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而导致气动弹性效应对风致干扰效应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的问题,本文通过双气动弹... 由于超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心比邻而建,风致干扰效应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不可忽视。针对先前关于风致干扰效应的研究中因较少采用双气动弹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而导致气动弹性效应对风致干扰效应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的问题,本文通过双气动弹性模型和一刚性一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相邻两座方形超高层建筑顶部横风响应的气动干扰机理。试验覆盖35个干扰位置(每个位置设置18个折减风速U_(r)),定量揭示了干扰因子(I_(IF))、气动阻尼比与建筑布局及气动弹性效应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在正下游串列布置中,U_(r)=7~8和U_(r)>14时I_(IF)达1.1~1.3,且下游施扰建筑距离目标建筑越近,I_(IF)越高;并列布置间距大于2倍建筑宽度时,狭缝效应使U_(r)=8附近I_(IF)升至1.2~1.3,而间距过近使得两个建筑更像一个整体,响应被抑制。斜上游布置中,目标建筑受施扰建筑高速尾涡影响,高折减风速下I_(IF)高达1.6~2.0。值得注意的是,双气动弹性模型和一刚性一气动弹性模型对比风洞试验表明,气动弹性效应使得中高风速下受扰建筑的负气动阻尼绝对值增大,且干扰因子升高,忽略施扰建筑气动弹性效应会使得风致响应的评估结果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模型 风洞试验 气动弹性效应 气动阻尼 干扰效应 超高层建筑 风致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减震分析
9
作者 汪金磊 解恒燕 +1 位作者 郑鑫 琚铭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 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灵活的内部空间成为国际超高层建筑中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但与筒中筒结构相比,其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为减少某三角形超高层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响应,首先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建立结构杆系有限元模型,对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然后,分别对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及不同方式布置粘滞阻尼器的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比各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得到了最优的阻尼器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在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薄弱层处布置粘滞阻尼器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对于本结构,在薄弱层最外环框架采用单斜交替方式布置阻尼器方案能够满足减震、经济、实用三重目标,故将这一方案作为该三角形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设计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 粘滞阻尼器 PUSHOVER分析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施工合拢时间窗口优化方法
10
作者 卢伟 周倩如 +2 位作者 郑文昌 胡卫华 滕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0-386,共7页
伸臂桁架有助于超高层结构提高抗侧刚度、减少侧向位移、降低核心筒倾覆力矩。由于内外筒施工不同步、结构布置不对称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原因,伸臂桁架施工合拢时间窗口是确保服役阶段结构受力和结构施工刚度形成达到设计预期的关键问... 伸臂桁架有助于超高层结构提高抗侧刚度、减少侧向位移、降低核心筒倾覆力矩。由于内外筒施工不同步、结构布置不对称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原因,伸臂桁架施工合拢时间窗口是确保服役阶段结构受力和结构施工刚度形成达到设计预期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超高层结构伸臂桁架施工合拢时间窗口优化方法,依据不同施工合拢方案对伸臂桁架服役受力的影响,提出基于服役期富余应力空间的伸臂桁架最早合拢时刻确定方法;依据不同施工合拢方案对结构施工临时体系刚度形成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基于施工期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的伸臂桁架最晚合拢时刻确定方法。以超高层结构京基金融中心为工程背景,给出了3道伸臂桁架合拢时间窗口,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伸臂桁架 施工合拢 时间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高层钢结构住宅震振双控设计
11
作者 方博 杨凯 赵昕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 本论文旨在探讨超高层钢结构住宅在沿海地区面临的风振舒适度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黏滞阻尼技术在地震和风振双激励下的振动控制方法。本文以一座地上44层、地下3层住宅工程为例,结合工程概况和风洞气动弹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黏滞阻尼减振系统在提高结构舒适性和实现风振/地震双控方面的效果。通过对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手段的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研究发现,黏滞阻尼减振系统不仅能改善风振下的舒适性,还能提高地震时的冗余度,实现了双重振动控制的性能目标,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住宅 震振双控 黏滞阻尼器 肘节支撑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加固用轻质钢结构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瑞 刘强 +1 位作者 陈乐意 马比阿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0,共6页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 由于轻质钢结构加固高层建筑的频繁使用,研究其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轻质钢结构加固增高建造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用Ansys有限元软件构建有限元模型,经单元选取、网格划分等,在软件中设定冲击载荷,基于有限元模型,测试3个冲击阶段模型变形情况。绘制不同冲击时刻冲击力时程曲线,计算冲击速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生成梁、柱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3个冲击阶段后,轻质钢结构模型出现明显变形但未坍塌,能够抵抗较高冲击力;冲击后期,冲击力下降,轻质钢结构的柱端冲击力更高;冲击速度为75 m/s时,结构最大位移约为0.55 m,虽然结构发生变形但冲击能量被吸收,未出现坍塌;冲击峰值下,轻质钢结构柱端应力明显上升,但无严重变形,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轻质钢结构 抗冲击性能 有限元 冲击载荷 冲击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的失效研究
13
作者 汪任凭 宋晓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在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单向载荷下具备抗裂性,保障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安全,对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断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单V坡口全熔透焊和角焊缝两种焊接形式的梁柱焊接节点试件,通过... 为确保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在风载荷、地震载荷等单向载荷下具备抗裂性,保障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安全,对单向载荷下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焊接节点断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单V坡口全熔透焊和角焊缝两种焊接形式的梁柱焊接节点试件,通过有限元模拟软件生成试件的三维模型,向试件施加单向载荷,用等效塑性应变指数(PI)、开裂指数(RI)及应力三轴度等分析试件的断裂形态。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阶段,单V坡口全熔透焊的PI指数、RI指数及应力三轴度均低于角焊缝焊接的试件,且随着载荷增加,单V坡口全熔透焊梁柱焊接节点的承载力未大幅下降。因此可知,单V坡口全熔透焊的焊接节点更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载荷 高层建筑 结构 梁柱焊接节点 开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用框架-支撑钢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张军军 李彩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高层建筑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材料会承受反复循环加载。其在循环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单调加载时有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强度和刚度退化,以及累积塑性变形等。为提升高层建筑框架-支撑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了3种高层建筑框架... 高层建筑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材料会承受反复循环加载。其在循环加载下的力学性能与单调加载时有明显不同,具体表现为强度和刚度退化,以及累积塑性变形等。为提升高层建筑框架-支撑钢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了3种高层建筑框架-支撑钢结构试件(纯框架、偏心支撑框架、中心支撑框架),并进行了试验与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偏心支撑试件在抗侧承载力、抗侧刚度和能量耗散系数方面均表现出最优性能。在加载过程中,其抗侧承载力最高可达180kN以上,刚度退化程度最小为0.48,能量耗散系数最高达到了1.8。有限元分析进一步验证,在7~9度地震作用下,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顶点位移变化相对较小,小于86mm。层间位移更小,仅为30mm,显示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侧力性能。因此,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是高层建筑中的优选方案,能有效抵抗侧向力,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结构 抗侧力 偏心支撑 地震烈度 顶点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连廊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智杰 孙广俊 +1 位作者 李鸿晶 伍小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拼接法作为连廊的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案下塔楼的竖向变形、连廊处各塔楼间的变形差、塔楼与连廊连接处单元的内力。结果表明:2种施工方案均不影响连体结构整体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规律。相较于整体提升法,悬臂拼接法将导致在连廊施工期间及竣工时刻塔楼结构产生更大的竖向变形、连廊处标高差及连廊连接处单元内力。整体提升法更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连廊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超高层结构 连廊施工 竖向变形 整体提升法 悬臂拼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负荷特性的超高层建筑配电网两阶段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乾龙 李大为 陶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2-430,共9页
超高层建筑配电网的两阶段优化,阶段Ⅰ依据建筑配电变压器标准规格,以负荷饱和度、反峰谷差率和日负荷率为评估指标,优化超高层建筑的供电区划分;阶段Ⅱ以最小化变压器和线路投资成本、系统年网损为目标,优化建筑内变压器和中低压线路... 超高层建筑配电网的两阶段优化,阶段Ⅰ依据建筑配电变压器标准规格,以负荷饱和度、反峰谷差率和日负荷率为评估指标,优化超高层建筑的供电区划分;阶段Ⅱ以最小化变压器和线路投资成本、系统年网损为目标,优化建筑内变压器和中低压线路的配置方案;以某实际超高层建筑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超高层建筑配电网两阶段优化方法不仅能减少设备的初始投资,还可进一步提升超高层建筑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建筑布线 电力分配 变电站 超高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元清 黄怡 +2 位作者 石永久 陈宏 温四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1,共7页
武汉国际证券大厦共68层,总高度为331.3m,结构底部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过渡到上部框架-支撑钢结构,并沿高度方向设置3道水平加强层,整体结构形式复杂,纵向刚度变化大,对抗震要求较高。抗震规范要求,对于此类复杂结构的抗震分析,应采... 武汉国际证券大厦共68层,总高度为331.3m,结构底部为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过渡到上部框架-支撑钢结构,并沿高度方向设置3道水平加强层,整体结构形式复杂,纵向刚度变化大,对抗震要求较高。抗震规范要求,对于此类复杂结构的抗震分析,应采用不少于两个的不同的力学模型,故利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包括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和时程分析方法分析常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并将计算结果和专业软件SATWE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可见建筑物刚度突变的楼层为薄弱层,需特别重视;应注意多维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性能分析。结构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计算方法和结论对于运用有限元软件计算超高层建筑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反应谱分析 时程分析 有限元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塔尔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傅学怡 吴兵 +4 位作者 陈贤川 孙璨 江化冰 高颖 李建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法国著名建筑师John Novel设计的卡达尔多哈某超高层建筑,采用了世界首创钢筋混凝土交叉网筒结构.通过对该结构设计理念、混凝土徐变、荷栽、施工模拟、部分预应力、连续倒塌、交叉柱节点、温度收缩效应及屈曲稳定等多方面研究分析,发... 法国著名建筑师John Novel设计的卡达尔多哈某超高层建筑,采用了世界首创钢筋混凝土交叉网筒结构.通过对该结构设计理念、混凝土徐变、荷栽、施工模拟、部分预应力、连续倒塌、交叉柱节点、温度收缩效应及屈曲稳定等多方面研究分析,发现法国工程师所作的原项目结构标书设计存在着交叉柱节点承载力不足、混凝土斜柱徐变变形差异引起主楼倾斜等重大安全隐患.进而采取北侧柱截面空心、节点内加钢板凳和环梁部分预应力等多项重大技术改进措施,确保该工程结构安全,恢复正常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多哈 外网筒结构 交叉柱节点 钢板凳 徐变 部分预应力 连续 倒塌 屈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施工中起火预测及火灾模拟与人员疏散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浩 王宪杰 +3 位作者 张林飞 翁振江 高雪莲 陈永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14-5122,共9页
超高层施工中起火因素多,火灾危害较大,疏散风险较高。为研究超高层施工中火灾发生情况与对应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问题,以招平商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为例,采用神经网络对火灾的起火材料进行预测,通过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进行火灾模拟仿真,得... 超高层施工中起火因素多,火灾危害较大,疏散风险较高。为研究超高层施工中火灾发生情况与对应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问题,以招平商务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为例,采用神经网络对火灾的起火材料进行预测,通过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进行火灾模拟仿真,得到火灾烟气与温度的模拟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恐慌和施工环境影响,对施工现场人员利用Pathfinder进行疏散研究。结果表明:该案例最可能的起火材料为保温材料,火灾时影响疏散的因素主要为温度与能见度,疏散者受恐慌情绪、火灾和施工环境影响后,疏散时间由324 s变为41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火灾 超高层建筑 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FDS) 疏散模拟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防火涂料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胜利 戴淑娟 国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519,共3页
介绍了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性能要求等,并开发了性能优异的室外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采用了无机-有机复合黏接剂、改性丙烯酸乳液,并在涂料中添加了二氧化硅为主的耐火微粉、高聚合度纤维素材料、添加聚羧酸等,改善其性能。... 介绍了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性能要求等,并开发了性能优异的室外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技术。采用了无机-有机复合黏接剂、改性丙烯酸乳液,并在涂料中添加了二氧化硅为主的耐火微粉、高聚合度纤维素材料、添加聚羧酸等,改善其性能。阐述了临海地区的涂料施工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防火涂料 超高层建筑 结构建筑 接剂 耐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