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MS/MS法同时测定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治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宇 卢森华 +2 位作者 庞小莲 徐梦 丘一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25-130,141,共7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7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的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以0.2%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为0.3 mL/min)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7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的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00 mm,1.7μm),以0.2%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为0.3 mL/min)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5,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5.49%~104.87%,RSD为1.40%~3.44%,检出限为0.01~0.30μg/kg,定量限为0.04~1.00μg/kg,6批样品中有1批样品检出了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7种治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的同时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MS/MS 中成药 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 高尿酸血症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矢藤提取物对酵母膏和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颜海燕 马颖 +1 位作者 刘梅 周兰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鸡矢藤提取物(EPS)对酵母膏和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膏和氧嗪酸钾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EPS对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及体重和肾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其对模型小鼠黄嘌呤氧化酶... 目的探讨鸡矢藤提取物(EPS)对酵母膏和氧嗪酸钾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膏和氧嗪酸钾造成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EPS对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及体重和肾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其对模型小鼠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的抑制作用。结果EPS(6.3、3.15、1.57g/kg,ig,qd×14d)在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同时,对模型小鼠体重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EPS(6.3、3.15、1.57g/kg,ig,qd×14d)可显著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EPS(6.3g/kg)对模型小鼠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EPS可显著降低酵母膏和氧嗪酸钾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矢藤/药理学 尿酸/药物疗法 黄嘌呤氧 化酶/代谢 腺苷脱氨酶/代谢 尿酸/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单海丽 单瑞平 傅旭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穿山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血尿酸作用。方法:分别用次黄嘌呤灌胃同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模型A)和皮下注射尿酸(模型B)的方法建立两种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用穿山龙醇提取物干预两种模型,评估其降尿酸的效果... 目的:研究穿山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血尿酸作用。方法:分别用次黄嘌呤灌胃同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模型A)和皮下注射尿酸(模型B)的方法建立两种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用穿山龙醇提取物干预两种模型,评估其降尿酸的效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酸含量。结果:对于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模型A组、空白对照组和穿山龙醇提取物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40.03±27.24)、(4.08±1.47)和(18.10±8.87) g/mL,穿山龙醇提取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于尿酸诱导的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模型B组、空白对照组和穿山龙醇提取物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18.57±3.83)、(4.29±2.36)和(15.36±2.71)g/mL,穿山龙醇提取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上述两种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穿山龙醇提取物组均有显著的降血尿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治疗应用 中草药提取物 尿酸/药物疗法 次黄嘌呤 尿酸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 被引量:9
4
作者 严凌 叶露 +2 位作者 汪坤 周杰 朱春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入院的114例STEMI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按照PCI治疗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5例,阿托伐他汀20mg)和大剂量组(59例,阿托伐他汀80mg);然后根据患者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各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用药前后两组尿酸水平、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变化。分析尿酸下降幅度、阿托伐他汀剂量与PCI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尿酸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高尿酸血症患者比正常尿酸患者血清尿酸下降幅度更大(均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但两组中正常尿酸患者的尿酸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发生无复流19例,发生率为16.7%。其中,常规剂量组发生无复流12例,正常尿酸者3例,高尿酸血症者9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无复流7例,正常尿酸者2例,高尿酸血症者5例,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等因素是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可信区间:1.01-1.11,P〈0.01)。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1.8%(12/55),大剂量组为11.9%(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直接PCI治疗后无复流,通过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有望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药物疗法 心肌梗死/治疗 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 动脉/方法 庚酸类/治疗应用 吡咯类/治疗应用 无复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