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5 位作者
林乃峰
张涛
袁磊
孙明
孙俊
纪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609-5618,共10页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蒿、花棒、沙拐枣、杨柴和砂生槐在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的适应性较好。籽蒿在播后第2年便有花序和种子出现,花棒和沙拐枣在第3年开花结实,籽蒿、花棒和沙拐枣均能完成生活史。籽蒿的再繁殖能力较弱,花棒和沙拐枣的再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特征对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影响较大,最适宜型(第Ⅰ类)流动沙地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最好,植被盖度达35%;较适宜型(第Ⅱ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好,植被盖度达30%;不适宜型(第Ⅲ类)流动沙地的效果最差,植被盖度尚不足10%;基本适宜型(第Ⅳ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差,但采用沿等高线人工脚踩回头撒播法,植被盖度可达20%。不同沙丘部位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地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试验研究
西藏
高寒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高寒河谷沙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1 位作者
赵卫
邹长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163,174,共5页
风沙灾害对西藏高原重要空港、青藏铁路(公路)、正在建设的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等交通要道的安全运营构成了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现有风沙化土地27万hm2,急需...
风沙灾害对西藏高原重要空港、青藏铁路(公路)、正在建设的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等交通要道的安全运营构成了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现有风沙化土地27万hm2,急需大力开展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文章基于分析大量野外调研和试验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高寒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即是尽早开展生态恢复分类区划、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安全监控与恢复潜力评估、进一步开展特殊气候带下生态恢复技术研发,以期为西藏自治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河谷
生态恢复技术
承载力约束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17
3
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3 位作者
张涛
邹长新
燕守广
袁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沿岸地带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是遭受风沙灾害影响严重的区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岸,特别是贡嘎机场和拉萨市周边的河岸流动沙地,是本区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区域。在对我...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沿岸地带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是遭受风沙灾害影响严重的区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岸,特别是贡嘎机场和拉萨市周边的河岸流动沙地,是本区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区域。在对我国低海拔地区沙地飞播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降水、温度、光照、地形地貌和风况条件5个方面对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雨热同季,光温水配合较好,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同时5月底6月初播种期风向交换频繁,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选择能够适应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特殊生境条件的乡土植物种和解决种子播后的位移问题将是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试验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寒河谷
风沙化土地
飞播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
被引量:
27
4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2 位作者
邹长新
袁磊
纪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81-4992,共12页
在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区,选择流动沙地、平缓沙砾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覆沙河滩地等类型样地,研究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的养分状况和粒度特征,探讨了风沙运动对土壤粒度组成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
在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区,选择流动沙地、平缓沙砾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覆沙河滩地等类型样地,研究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的养分状况和粒度特征,探讨了风沙运动对土壤粒度组成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沙化土地土壤pH值呈中性、碱性和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很低,但全磷和全钾均很高。土壤粒度组成表现为砂粒含量(53.83%—95.93%)>粉粒(3.3%—40.5%)>粘粒(0.77%—5.68%)。2)粘粒和粉粒含量均以覆沙河滩地(分别为4.02%和27.95%)最大、半固定沙地(分别为1.35%和5.27%)最小。粘粒含量表现为覆沙河滩地>固定沙地(2.98%)>河滩流动沙地(2.89%)>平缓沙砾地(1.69%)>河岸流动沙地(1.54%)>山坡流动沙地(1.49%)>半固定沙地。不同类型沙地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粘粒含量相似,仅在山坡流动沙地和河岸流动沙地的大小顺序有所差别。砂粒含量以半固定沙地(为93.40%)最大、覆沙河滩地最小(68.05%)。不同类型沙地的砂粒含量与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正好相反。3)土壤养分含量与粘粒、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等细沙物质的相关性较强,与中砂粒、粗砂粒和极粗砂粒等粗沙物质呈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弱。其中,粘粒和极细砂粒含量的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增加贡献较大。流动沙丘随风沙运动而不断往复摆动的现象和土壤细颗粒的迁移和损失,对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部位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再分配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沙地
植被恢复
风沙运动
高寒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被引量:
32
1
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林乃峰
张涛
袁磊
孙明
孙俊
纪迪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5609-5618,共10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01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NIES2011)资助
文摘
通过4a的人工模拟飞播试验研究(2008—2011年),观测了北方优良沙生植物种和西藏乡土沙生植物种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河谷流动沙地上的出苗、保存、生长和繁殖情况,筛选和确定了西藏高寒流动沙地人工模拟飞播的适生植物种。结果表明:籽蒿、花棒、沙拐枣、杨柴和砂生槐在高寒河谷流动沙地的适应性较好。籽蒿在播后第2年便有花序和种子出现,花棒和沙拐枣在第3年开花结实,籽蒿、花棒和沙拐枣均能完成生活史。籽蒿的再繁殖能力较弱,花棒和沙拐枣的再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特征对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影响较大,最适宜型(第Ⅰ类)流动沙地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最好,植被盖度达35%;较适宜型(第Ⅱ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好,植被盖度达30%;不适宜型(第Ⅲ类)流动沙地的效果最差,植被盖度尚不足10%;基本适宜型(第Ⅳ类)流动沙地的效果较差,但采用沿等高线人工脚踩回头撒播法,植被盖度可达20%。不同沙丘部位的人工模拟飞播效果差异明显。
关键词
流动沙地
植被恢复
物种选择
试验研究
西藏
高寒河谷
Keywords
Sand dunes
vegetation recovery
main species
trial observation
alpine valley in Tibet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高寒河谷沙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
12
2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赵卫
邹长新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163,17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1611)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010
+1 种基金
201209032)
2011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NIES2011)
文摘
风沙灾害对西藏高原重要空港、青藏铁路(公路)、正在建设的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等交通要道的安全运营构成了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目前,雅鲁藏布江流域现有风沙化土地27万hm2,急需大力开展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文章基于分析大量野外调研和试验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高寒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加强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即是尽早开展生态恢复分类区划、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安全监控与恢复潜力评估、进一步开展特殊气候带下生态恢复技术研发,以期为西藏自治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高寒河谷
生态恢复技术
承载力约束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对策建议
Keywords
alpine valley of Tibe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capacity constraints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barrier
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
17
3
作者
沈渭寿
李海东
张涛
邹长新
燕守广
袁磊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荒漠化研究中心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010)
文摘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及其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沿岸地带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是遭受风沙灾害影响严重的区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岸,特别是贡嘎机场和拉萨市周边的河岸流动沙地,是本区土地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区域。在对我国低海拔地区沙地飞播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降水、温度、光照、地形地貌和风况条件5个方面对西藏高寒河谷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雨热同季,光温水配合较好,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同时5月底6月初播种期风向交换频繁,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选择能够适应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特殊生境条件的乡土植物种和解决种子播后的位移问题将是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试验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
西藏
高寒河谷
风沙化土地
飞播
可行性
Keywords
alpine river valley in Tibet
aeolian desertified land
air-seeding experiment
feasibility study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
被引量:
27
4
作者
李海东
沈渭寿
邹长新
袁磊
纪迪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81-4992,共12页
基金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010
200909050)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NIES2011)
文摘
在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区,选择流动沙地、平缓沙砾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覆沙河滩地等类型样地,研究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的养分状况和粒度特征,探讨了风沙运动对土壤粒度组成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风沙化土地土壤pH值呈中性、碱性和强碱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很低,但全磷和全钾均很高。土壤粒度组成表现为砂粒含量(53.83%—95.93%)>粉粒(3.3%—40.5%)>粘粒(0.77%—5.68%)。2)粘粒和粉粒含量均以覆沙河滩地(分别为4.02%和27.95%)最大、半固定沙地(分别为1.35%和5.27%)最小。粘粒含量表现为覆沙河滩地>固定沙地(2.98%)>河滩流动沙地(2.89%)>平缓沙砾地(1.69%)>河岸流动沙地(1.54%)>山坡流动沙地(1.49%)>半固定沙地。不同类型沙地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与粘粒含量相似,仅在山坡流动沙地和河岸流动沙地的大小顺序有所差别。砂粒含量以半固定沙地(为93.40%)最大、覆沙河滩地最小(68.05%)。不同类型沙地的砂粒含量与粉粒含量的大小顺序正好相反。3)土壤养分含量与粘粒、粉粒、极细砂粒和细砂粒等细沙物质的相关性较强,与中砂粒、粗砂粒和极粗砂粒等粗沙物质呈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弱。其中,粘粒和极细砂粒含量的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增加贡献较大。流动沙丘随风沙运动而不断往复摆动的现象和土壤细颗粒的迁移和损失,对不同类型沙地和沙丘部位的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再分配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不同类型沙地
植被恢复
风沙运动
高寒河谷
Keywords
different aeolian sandy land type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eolian sand movement
alpine valley in Tibet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雅鲁藏布江高寒河谷流动沙地适生植物种筛选和恢复效果
沈渭寿
李海东
林乃峰
张涛
袁磊
孙明
孙俊
纪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藏高寒河谷沙地生态恢复与安全屏障建设的对策建议
李海东
沈渭寿
赵卫
邹长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藏高寒风沙化土地飞播可行性分析
沈渭寿
李海东
张涛
邹长新
燕守广
袁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风沙化土地土壤养分和粒度特征
李海东
沈渭寿
邹长新
袁磊
纪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