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基岩裂隙网络原位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刚 周启友 +3 位作者 吴世艳 凌成鹏 杨新星 雷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花岗岩为例通过野外试验,分析研究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处于不同状态条件下的基岩中裂隙网络进行三维原位识别的效果及能力。结果表明在以高阻值为主要电特性的基岩中,利用ERT对基岩中三维裂隙网络进行原位识别是可行的,并且裂隙的电阻率特征能较好的反映出裂隙的空间分布位置和形态,但对裂隙网络识别的效果与测线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基岩 裂隙网络 裂隙识别 高放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性裂隙岩体水流三维入渗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岳宁 王刚 +4 位作者 阚飞 董军 黄少文 党慧慧 魏国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8,共10页
通过三维电阻率成像同步测量发生在野外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的水流三维入渗,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入渗前裂隙岩体的背景电阻率特征,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所获取的电... 通过三维电阻率成像同步测量发生在野外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的水流三维入渗,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入渗前裂隙岩体的背景电阻率特征,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所获取的电阻率图像中,呈现出明显的电阻率低阻特征,低阻特征区域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反映了裂隙岩体渗透性相对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水流在岩体内的三维入渗也不是均匀的,而是存在着优势入渗现象,尤其是在入渗的早期.对研究低渗透性岩体的非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水流入渗 裂隙识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污染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室内监测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汉乐 周启友 吴华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6-1254,共9页
为探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迁移过程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三维砂槽进行了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试验,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进行了同步的动态监测.试验之后,将砂槽层层挖开,通过数码成像,获取了污染... 为探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迁移过程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三维砂槽进行了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试验,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进行了同步的动态监测.试验之后,将砂槽层层挖开,通过数码成像,获取了污染区域的实际范围与形状.结果表明,由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圈定的污染区域在范围与形状上都与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并可通过三维电阻率相对值的时间变化明显的看出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过程.这说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对非饱和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的空间分布范围进行圈定并监测其迁移过程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轻非水相液体 污染过程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水文地质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姜振蛟 卞建民 +2 位作者 査恩爽 林年丰 田沃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6,共6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电阻率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含盐量等水文地质表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就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电阻率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含盐量等水文地质表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就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溶质运移动态监测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ERT探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ERT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地下水资源勘查 水盐动态监测 水文地质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柱中水体入渗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伍开江 周启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81,共6页
本文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探讨了室内实验尺度岩柱中的这一入渗过程。首先建立了电法勘探的电位场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法进行了电位场正问题的求解。然后应用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的电阻率反演算法,由测量数据反演得到了岩石电阻... 本文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探讨了室内实验尺度岩柱中的这一入渗过程。首先建立了电法勘探的电位场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法进行了电位场正问题的求解。然后应用基于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的电阻率反演算法,由测量数据反演得到了岩石电阻率在二维空间上的分布。由岩柱中水体入渗过程的电法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图像反映了岩柱中水分的空间变化过程。岩柱中电阻率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入渗是不均匀的,在岩柱周边渗流较快,而在中部存在滞后现象。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图像也反映了岩柱周边存在的微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有限元 SQP方 人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到三维空间上的包气带水文学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启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7-104,共8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是新近出现的通过测定介质电传导特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方便、快速和多尺度,可对探测对象进行无损的、三维的和动态的监测。由于包气带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水文过程不可避免的都会引起介质电阻率的变...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是新近出现的通过测定介质电传导特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方便、快速和多尺度,可对探测对象进行无损的、三维的和动态的监测。由于包气带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水文过程不可避免的都会引起介质电阻率的变化,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可以对这些过程进行三维的动态监测,从而为我们在三维空间上认识各种包气带过程创造了条件。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半无限的介质表面上应用时的电极布置、测定和反演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影响介质电阻率的因素。最后,从电阻率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时间上的变化性方面,介绍了目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以期能促进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广泛应用和推动三维空间上的包气带水文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包气带过程 电阻率 时空监测 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探测岩溶区塌陷的地质背景——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塌陷区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伟 甘伏平 +1 位作者 周启友 张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塌陷已成为岩溶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结合钻探资料,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联合探测塌陷区背景地质结构和构造。通过区内外14个已知钻孔旁的微动测量,建立了微动特征频率与... 塌陷已成为岩溶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广东省高要市蛟塘镇塱下村岩溶塌陷区为例,结合钻探资料,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与微动谱比法联合探测塌陷区背景地质结构和构造。通过区内外14个已知钻孔旁的微动测量,建立了微动特征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数学关系,并应用于塌陷区覆盖层厚度的估算。高密度电阻率成像反映出岩土电阻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微动谱比法揭示了探测场地的基岩起伏形态,结合地层岩性推断了古河道的存在并确定了其边界及延伸方向,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联合进行地质解译,推断了基岩内断层发育的空间位置、走向等特征。综合该两类物探技术探测成果和钻探资料表明,塌陷位于古河道内,并沿古河道方向发育,其方向与区域北东向构造走向方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微动谱比 特征频率 覆盖层 古河道 塱下村 高要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成像法的莫高108窟墙体内水盐运移过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启友 姚炳宇 +2 位作者 李禾澍 王彦武 陈港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44,共11页
非均质的砂砾石层是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墙体,但砂砾石层的非均质性如何在水盐运移过程中发挥作用却还不清楚。为此,通过在108窟西壁面上1 m×1 m和2 m×2 m范围的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监测,发现在这些区域上,墙体电阻率的空间分... 非均质的砂砾石层是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墙体,但砂砾石层的非均质性如何在水盐运移过程中发挥作用却还不清楚。为此,通过在108窟西壁面上1 m×1 m和2 m×2 m范围的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成像监测,发现在这些区域上,墙体电阻率的空间分布都是非均匀的,低阻值区域在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上都会随时间而变化。这明确说明在构成墙体的非均质砂砾石层内存在着重要的水分饱和与非饱和过程(再分配过程),正是这一不断重复的饱和与非饱和过程促进了墙体内水分的运移和盐分在一些特定区域的聚集。研究成果对全面认识莫高窟墙体内的水盐运移机理,减轻和防治壁画盐害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水盐运移过程 饱和与非饱和过程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在原位修复土壤过程中的监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姜勇 徐刚 +3 位作者 杨洁 郭琳 司马菁珂 何瑞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原地修复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监测药剂注入前后电阻率的改变来推断药剂和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药剂扩散的影响半径介于2 m^4 m之间;其影响深度根据注药点和土壤渗透性...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原地修复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监测药剂注入前后电阻率的改变来推断药剂和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药剂扩散的影响半径介于2 m^4 m之间;其影响深度根据注药点和土壤渗透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在16 m处注药的影响深度大于监测深度20 m,ERT技术在监控原位注入修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原位化学氧化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过程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页岩气勘探中的近地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 甘伏平 +3 位作者 张庆玉 潘晓东 何长响 淡永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岩溶区页岩气钻井在近地表常揭露溶洞、地下河、强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严重制约了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程。在岩溶页岩气靶区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测对钻探不利的近地表地质结构构造,可有效规避钻井钻遇近地表强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 岩溶区页岩气钻井在近地表常揭露溶洞、地下河、强裂隙带等不良地质体,严重制约了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进程。在岩溶页岩气靶区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测对钻探不利的近地表地质结构构造,可有效规避钻井钻遇近地表强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的风险。综合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测氡法对贵州都匀和广西融安碳酸盐岩区的2个油气靶区进行了地下构造识别,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能有效确定浅地表地下低阻构造的位置、宽度和产状,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50 m以浅深度拥有更高的分辨率,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度更深,但对地下介质的分辨率不高,氡气测量能很好地识别地下低阻构造的属性。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音频大地电磁法与测氡法三者可优势互补,组成有效识别岩溶区近地表地质结构构造的技术方法体系,可为南方岩溶区页岩气钻井避开近地表强岩溶发育带、断层破碎带以及最终位置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溶区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音频大地电磁 测氡 地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