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FA-1和VLA-4参与人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 被引量:7
1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1-675,共5页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β1和β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β1和β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加CD11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11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A-1 VLA-4 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黏附 跨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脐血培养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璇 梅花 +1 位作者 卢光琇 程腊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 【目的】建立一种培养脐血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HPP-EPCs)的稳定经济的新方法,并将由HPP-EPCs增殖而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进行体外比较。【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到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预处理的器皿中,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细胞生长添加物(ECGS)等的MCDB131培养基培养,4d后去除未贴壁细胞,继续培养10~21d后,可以得到HPP-EPCs来源的EPC克隆;从人脐带中分离HUVECs,用含有EGF的MCDB131培养基扩增培养;同时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Human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通过免疫表型、UEA1结合试验、Matrigel试验、DiI-Ac-LDL吞噬试验等对分离的脐血EPCs进行鉴定,以HUVECs为阳性对照,hEFs为阴性对照。【结果】1个HPP-EPC可在2个月中扩增出108~1010个EPCs细胞,在长期体外培养中可以保持正常核型。脐血EPCs和HUVECs均可表达CD31、CD144、vWF,结合UEA1,并能在Matrigel上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也能吞噬DiI-Ac-LDL。【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能从脐血中高效经济地获得较原始的EPCs,并能在体外长期扩增培养,有望成为缺血性疾病细胞替代治疗有效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脐血内皮祖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住低练对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龚晓明 郑澜 +3 位作者 瞿树林 雷志军 凡婷 陈伊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模拟高住低练后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低氧与运动复合刺激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居住组,低氧居住组,常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组。低氧居住组采用递减氧浓...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模拟高住低练后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生长情况,探讨低氧与运动复合刺激对其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常氧居住组,低氧居住组,常氧训练组和高住低练组。低氧居住组采用递减氧浓度刺激,常氧训练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高住低练组采用递减氧浓度刺激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每周训练6天,为期8周。方案结束后12h提取大鼠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得到单个核细胞,以条件培养基对其体外培养诱导分化获取内皮祖细胞,通过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与荆豆凝集素1的结合以及形态学特征鉴定内皮祖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贴壁细胞数量和集落数目以反映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常氧居住组相比,其余三组贴壁细胞数量和集落数目显著增加(P<0.01),高住低练组贴壁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常氧训练组和低氧居住组(P<0.01),常氧训练组贴壁细胞数量与低氧居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和运动都能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低氧和运动复合刺激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住低练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