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竞争抑制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槲寄生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HG对[3H]PAF结合的竞争抑制实验。结果:HG能够将[3H]PAF置换下来,且置换呈剂量依赖性和饱和性的特点。结论:HG是通过... 目的:探讨槲寄生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HG对[3H]PAF结合的竞争抑制实验。结果:HG能够将[3H]PAF置换下来,且置换呈剂量依赖性和饱和性的特点。结论:HG是通过PAF受体而发挥特异性的PAF拮抗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血小板活化因子 拮抗剂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利用HG预处理人体主要的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测定PAF刺激下PMN产生的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和白三烯B4(LTB4)。结果:PAF可刺激PMN... 目的:探讨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利用HG预处理人体主要的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测定PAF刺激下PMN产生的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和白三烯B4(LTB4)。结果:PAF可刺激PMN产生炎症介质TNFα、LTB4;HG能完全抑制PAF所致的PMN产生TNF-α,HG能部分抑制PAF所致的PMN产生LTB4;PAF和HG均对PMN产生IL-1β、IL-6及IL-8无影响。结论:HG作为PAF拮抗剂,可抑制炎症介质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炎症介质 多形核白细胞 IL-1B IL-6 IL-8 TNF-α 白三烯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中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赵云丽 马铭研 +3 位作者 高晓霞 刘涛 于治国 毕开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9-481,共3页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 对槲寄生中的有效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含量进行了分析。色谱条件:C18柱(20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8:8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为10斗L。结果表明,高圣草素-7-O-/3-D-葡萄糖苷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7;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0.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精密度好,可作为槲寄生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圣草-7—O-β-d-葡萄糖 槲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瑞娟 张爱平 +1 位作者 杨锦艳 杨官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圣草-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 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叶中牡荆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47-21649,共3页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叶 牡荆 芹菜-7-o-β-d-葡萄糖醛酸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液相色谱法快速制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单体及鉴别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家骄 王凤玉 +4 位作者 田旭辉 邓昌瑞 黄小萍 王东 刘东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8,共4页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10%(A);20~230 min,30%(A);230~270 min,60%(A);270~300 min,100%(A),流速:5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0 mL,从抱茎苦荬菜(苦碟子)总黄酮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7GU)单体。所得单体经UV、IR、TOF-MS、1H NMR、13C NMR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经硅胶和聚酰胺薄层色谱检查,在365 nm紫外灯下均呈单一的黄绿色荧光斑点;HPLC-UV分析表明,在210、254、290、348 nm四个波长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上。所得产品可直接作为对照品用于苦碟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苦碟子 木犀草-7-o-β-d-葡萄糖醛酸苷 分离 制备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芪中异黄酮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曦 孙衍国 +2 位作者 张峰 肖红斌 梁鑫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黄芪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定性分析方法。这两个化合物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条件下,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黄芪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定性分析方法。这两个化合物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条件下,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征质谱裂解行为,即在正离子模式下的一级质谱中均产生强的准分子离子[M+H]+峰和苷元离子[M+H-G lu]+峰;且苷元离子经碰撞诱导解离均产生.CH3(15 Da)、CH3OH(32Da)和2CO(56 Da)的中性丢失;同时发生Retro-D iels A lder(RDA)裂解反应,导致在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二级质谱图中分别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m/Z148和m/Z133的特征碎片离子峰。这些特征碎片可以作为这两个化合物定性的依据。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黄芪注射液中的这两种物质的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 芒柄花-7-o-β-d-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有效成分的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提纯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并鉴定其分子结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槲寄生乙酸乙酯剂结晶化合物及槲寄生水剂结晶化合物。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与结... 目的:提纯槲寄生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并鉴定其分子结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槲寄生乙酸乙酯剂结晶化合物及槲寄生水剂结晶化合物。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分析和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槲寄生中的PAF拮抗剂有效活性成分是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血小板活化凶子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玲英 段金廒 +2 位作者 沈红 钱大玮 张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I0002-I0004,共3页
关键词 菊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 金合欢-7-o-β-D葡萄糖 金合欢-7-o-(6″-o-鼠李糖)-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魂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庄鹏宇 付文卫 +4 位作者 谭昌恒 杨淑敏 刘菲 王喆星 朱大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63-965,共3页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云南产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数据确定了他们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正二十四烷酸(2)、芹菜素(3)、胡萝卜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醉魂藤...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云南产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数据确定了他们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正二十四烷酸(2)、芹菜素(3)、胡萝卜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醉魂藤碱A (6)、醉魂藤碱B (7)、醉魂藤碱C (8)、醉魂藤碱D (9)和醉魂藤碱F(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魂藤 Β-谷甾醇 胡萝卜苷 芹菜 芹菜-7-o-β-d-葡萄糖 醉魂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甘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彦松 潘浪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7-698,共2页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很可能为洋甘菊的主要黄酮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黄酮类 芹菜-7-o-β-d-葡萄糖 木犀革-7-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冬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洪芳 张卫明 张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795-11795,11797,共2页
[目的]对忍冬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对忍冬叶进行醇提,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中2个部位进行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果]提纯后的2个部位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结... [目的]对忍冬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对忍冬叶进行醇提,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中2个部位进行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果]提纯后的2个部位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均首次从忍冬叶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木犀草-7-o-β-d-葡萄糖 木犀草-7-鼠李糖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叶青兰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会兰 赵晓辉 +2 位作者 梅丽娟 邵云 陶燕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327-329,共3页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及Sephadex LH-20色谱法对异叶青兰全草进行分离,应用光谱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异叶青兰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甲酯(methylursolate,1)、熊果酸(ursolic acid,2)、3β-羟基-...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MCI及Sephadex LH-20色谱法对异叶青兰全草进行分离,应用光谱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异叶青兰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乌苏甲酯(methylursolate,1)、熊果酸(ursolic acid,2)、3β-羟基-齐墩果烷-3—O-β-D-葡萄糖甙(3β-hydroxy—oleanane-3—O-β-D—glucopyranoside,3)、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甙(1uteolin-7-O-β-D-glueopyranoside,4)、木樨草素(luteolin,5)。五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叶青兰 乌苏甲酯 熊果酸 -羟基-齐墩果烷-3-o-β-d-葡萄糖 木樨草-7-o-β-d-葡萄糖 木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水溶性物质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建章 郁建平 +1 位作者 仇佩虹 张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9-11,共3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13C NMR、^1H NMR、Ms等方法鉴定出3个化合物:迷迭香酸(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2)、木犀草素(3),其中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为首次从该植物...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迷迭香水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13C NMR、^1H NMR、Ms等方法鉴定出3个化合物:迷迭香酸(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2)、木犀草素(3),其中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对化合物2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为:对金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香叶木-7-o-β-d-葡萄糖醛酸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娇 徐家怡 +3 位作者 左雅敏 孙宜春 周宁 伍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98-220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广藿香、陈皮、草豆蔻等)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橘皮素、橙皮苷、川陈皮素、香草酸、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广藿香、陈皮、草豆蔻等)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橘皮素、橙皮苷、川陈皮素、香草酸、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 6%~98. 1%,RSD 0. 47%~2. 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藿香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藿香片 芹菜-7-o-β-d-葡萄糖 橘皮 橙皮苷 川陈皮 香草酸 原儿茶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分别测定大苞荆芥中2种黄酮及其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帕尔哈提·多力坤 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2 位作者 朱金芳 刘烨 买尔当·艾尼瓦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89-297,共9页
目的:建立HPLC法分别定量测定大苞荆芥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及其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方法。方法:采用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0.1:99.9,v/v)... 目的:建立HPLC法分别定量测定大苞荆芥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及其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方法。方法:采用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0.1:99.9,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7 nm,流速1 mL/min,柱温30℃;优化了提取溶剂、溶剂加入量、提取时间等药材前处理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考察,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试验,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木犀草素、芹菜素和LGCRP、AGCRP分别在3.080~12.321、4.753~19.010、5.67~22.68、9.97~39.86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3;检出限分别为0.11、0.08、0.03、0.03μg/mL,定量限分别为0.35、0.23、0.09、0.10μ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8%~102.8%、92.9%~98.1%、93.9%~97.9%、93.7%~97.3%。结论:两套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大苞荆芥中2个黄酮及其糖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从而为大苞荆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荆芥 木犀草 芹菜 木犀草-7-o-β-d-葡萄糖醛酸苷 芹菜-7-o-葡萄糖醛酸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