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铁矿表外低品位矿与高品位矿配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玉明 张敏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山资源,特别是有效利用低品位表外矿(品位约15%~18%),提高TFe、TiO2回收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同时降低开采、运输以及选别成本,利用表外低品位矿与高品位矿合理配矿,通过预选粗粒抛尾工艺,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 为进一步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山资源,特别是有效利用低品位表外矿(品位约15%~18%),提高TFe、TiO2回收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同时降低开采、运输以及选别成本,利用表外低品位矿与高品位矿合理配矿,通过预选粗粒抛尾工艺,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通过该工艺的实施,可以将废弃低品位表外矿变废为宝,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也降低了采剥成本及运输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选 表外低品位 高品位矿 粗粒抛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新发现高品位氧化物型钴矿点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家喜 吕志成 +5 位作者 陈书富 孙载波 陈辉 王小虎 李艳军 赵俊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3-628,共6页
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已报道岩浆型、热液型、风化型和沉积型等多种类型Co矿床/点,资源潜力很大,是我国重要的Co矿资源找矿远景区。最近,笔者在滇中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类型Co矿点,钴氧化物呈粉红色-桃红色稠密浸染状、(细)脉状或团... 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已报道岩浆型、热液型、风化型和沉积型等多种类型Co矿床/点,资源潜力很大,是我国重要的Co矿资源找矿远景区。最近,笔者在滇中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类型Co矿点,钴氧化物呈粉红色-桃红色稠密浸染状、(细)脉状或团斑状等赋存于元古界硅化浅变质岩中,与石英、云母、磷灰石、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等共生,受构造控制。这些钴氧化物主要为钴华,少量为水钴矿。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5件捡块样品的Co平均含量为0.23%,最高可达0.92%,同时富集Cu、As和Ni等元素;2件刻槽(1.5米/段)样品的Co含量为0.15%和0.22%。这一高品位氧化物型Co矿点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华 高品位 氧化物型钴 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潮铁精矿制备氢基还原用氧化球团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李国全 郑子康 +4 位作者 刘曙 陈铁军 周晓军 周仙霖 万军营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了探讨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竖炉用高品位氧化球团的可行性,本文分别以品位为66.14%的程潮普通铁精矿和品位为69.51%的高品位铁精矿为原料,研究黏结剂配比、造球水分对生球指标的影响以及预热焙烧制度对成品球质量的影响,并对高品位成... 为了探讨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竖炉用高品位氧化球团的可行性,本文分别以品位为66.14%的程潮普通铁精矿和品位为69.51%的高品位铁精矿为原料,研究黏结剂配比、造球水分对生球指标的影响以及预热焙烧制度对成品球质量的影响,并对高品位成品球团进行氢基还原特性检测。结果表明:高品位球团生球强度指标优于普通球团,但普通成品球团强度总体上优于高品位成品球团,且焙烧温度和时间低于高品位球团;在膨润土用量为1.1%、预热温度为975℃、预热时间为9 min、焙烧温度为1 250℃、焙烧时间为18 min的条件下,高品位成品球团抗压强度为3 186.8 N/P。同时,扩试结果表明:当配加0.8%印度膨润土时,成品球团抗压强度为3 458 N/P,铁品位为67.56%,SiO_(2)和Al_(2)O_(3)质量分数分别为1.82%和1.03%,还原度指数为8.44,950℃的还原膨胀指数为14.7%,>6.3 mm和<3.2 mm低湿还原粉化指数分别为83.5%和9.4%,黏结指数为0,满足HYL法氢基竖炉还原用氧化球团还原性能要求,为程潮铁精矿生产氢基直接还原用高品位氧化球团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潮铁精 高品位球团 氢基还原 冶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etistovoe半工业规模槽浸试验
4
作者 王永慧 《中国有色冶金》 CAS 1997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半工业规模 槽浸 全规模生产 回收率 罗斯数 可能储量 浸出周期 品位 黄金项目 高品位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quantification in grade variability of gold deposits using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5
作者 Tayfun Y.Yunse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244-3255,共12页
Risk quantification in grade is critical for mine design and planning.Grade uncertainty is assessed using multiple grade realizations,from geostatistical conditional simulations,which a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local o... Risk quantification in grade is critical for mine design and planning.Grade uncertainty is assessed using multiple grade realizations,from geostatistical conditional simulations,which are effective to evaluate local or global uncertainty by honouring spatial correlation structures.The sequential Gaussian conditional simulation was used to assess uncertainty of grade estimates and illustrate simulated models in Sivas gold deposit,Turkey.In situ variability and risk quantification of the gold grade were assessed by probabilistic approach based on the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s to yield a series of conditional maps characterized by equally prob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gold grade for the study area.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a number of test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histogram,variogram and contour map reproductions.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in assessing risk associated with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variable such as the gold grade variability and distribution.The simulated model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exploration,exploitation and scheduling of the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risk quantificati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gold grade variability Sivas gold 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