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哈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甜点预测
1
作者 郝巍 孙鑫鑫 +6 位作者 连建文 韩跃涛 张峻霖 李臻 程朝辉 苑益军 孙鲁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甜点预测难以及微裂缝较发育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可能带来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问题,以吐哈盆地丘东洼陷吉7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例,利用区内钻完井、试采和最新地震资料,在分析致密砂岩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思路深入开展了裂缝和储层甜点的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分析凹陷内致密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厘清了储层甜点的影响因素,结合试采及钻完井资料,明确了甜点和裂缝对致密油气富集的主控作用;②在已有勘探认识基础上,利用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预测方法,综合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预测了裂缝发育有利区,裂缝主要发育于走滑断裂和凸起区,呈雁列展布;③基于储层评价、裂缝预测,以及地震属性分析,综合识别并刻画了致密油气甜点区,明确了有利区分布范围,指出吉10H井南是下一步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地质—地震一体化的高含水致密油气富集及甜点预测方法是实现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其他地区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油气藏高效规模开发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洼陷 侏罗系三工河组 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 甜点规模 地质—地震一体化 储层预测 负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西区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26
2
作者 何东博 冀光 +6 位作者 江乾锋 程立华 孟德伟 王国亭 郭智 程敏华 韩江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3-82,共10页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年产气量达250×10^(8)m^(3),气田西区是苏里格气田长期稳产的重要后备储量区。由于该区低阻气层和富集区识别困难,生产井气水同产、携液能力弱,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有效开发。为此,以气藏地质特征...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年产气量达250×10^(8)m^(3),气田西区是苏里格气田长期稳产的重要后备储量区。由于该区低阻气层和富集区识别困难,生产井气水同产、携液能力弱,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有效开发。为此,以气藏地质特征为基础,从动、静态结合角度出发,开展了产层测井识别、气水分布控制因素、富集区优选及不同天然气富集级别区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等研究。结果表明:①西区具有气水分异差,气、水层混杂分布,无统一气水界面的气水分布特征;②生烃强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对气水分布具有主控作用,生烃强度控制了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区域生烃强度越大,气层相对越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则控制天然气的局部充注和聚集成藏;③气水分布模式纵向上可划分为上水下气型、上气下水型、上下水夹气型、巨厚储层气水混存型及纯气型5种类型;④针对气田开发主要面临的4个方面的挑战,提出了以产层测井识别、富集区优选、产水劈分、生产制度及排采周期优化为核心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结论认为,形成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差异化开发技术对策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开发面临的4个挑战,可为气田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且对同类型气藏开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西区 含水致密砂岩 气水分布特征 富集区优选 气水层识别 气井产水劈分 开发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毛盖图地区盒8、山1段高含水致密砂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昊 李大维 +3 位作者 王海庆 吴简 梅安鑫 王嘉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毛盖图地区盒8、山1段高含水致密砂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和细砾岩等,砂岩成分成熟...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毛盖图地区盒8、山1段高含水致密砂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和细砾岩等,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偏好。(2)研究区沉积构造类型多样,多以河道特征为主,主要沉积构造有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纹层理、冲刷面。(3)研究区盒8段测井曲线形态有(齿化)箱形、钟形、齿化线形、叠置漏斗形,反映辫状河沉积环境;山1段测井曲线形态有箱形、钟形、齿形和指形,反映曲流河沉积环境。(4)盒8段为辫状河相,以发育辫状河道微相为主,河道成南北向展布,平面上不断交汇分叉,其中盒8下段河道和心滩微相最为发育;山1段、山2段为曲流河,河道非均质性变强,河网密度变稀;分流河道与河道间交互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8段 山1段 含水致密砂岩 沉积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启民 郑兴范 林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文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各种监测资料为依据,采用综合分析判断的方法,研究了喇、萨、杏油田高含水后期不同类型油层动用状况,搞清了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提出了三次加密调整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含水 剩余油分布 油气藏 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砂岩油田高含水期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凤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通过建立经济驱油效率、经济注水波及体积系数、生产井有效生产期限系数等计算公式,进一步完善了经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同时也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 注水 砂岩 油气藏 含水 经济效益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为例 被引量:47
6
作者 杨晓宁 张惠良 朱国华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砂质岩的孔隙和喉道被网格状粘土矿物和次生加大矿物充填成微细孔喉状结构时,形成具有较高毛细管压力的致密砂岩。它与地层水发生水锁效应,可大大降低渗透率,成为致密砂岩盖层。当含水饱和度在50%以下时,束缚水饱和度比较低,致密砂岩储... 砂质岩的孔隙和喉道被网格状粘土矿物和次生加大矿物充填成微细孔喉状结构时,形成具有较高毛细管压力的致密砂岩。它与地层水发生水锁效应,可大大降低渗透率,成为致密砂岩盖层。当含水饱和度在50%以下时,束缚水饱和度比较低,致密砂岩储层可以产气;当含水饱和度在50%~90%区间时,具有较高的束缚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非常低,它既不能产气也不能产水,反映为渗透率瓶颈区(具有盖层性质);当含水饱和度大于90%以上时,致密砂岩储层仅微量产水。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盖层由致密砂岩构成,不含水时的气体渗透率在(0.027~0.081)×10-3μm2,不能构成封堵;当含水饱和度达到60%以上时,相对渗透率几乎为零,构成有效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水锁效应 低渗透储集层 地质特征 含水饱和度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晓蓓 冯毅 +2 位作者 郭恩常 卢小欧 李保中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双河油田为例 ,运用特高含水期油井密闭取芯、长岩心水驱油实验等室内实验资料 ,对油层水淹状况变化规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 ,随着储层水淹... 以典型的砂砾岩油藏—双河油田为例 ,运用特高含水期油井密闭取芯、长岩心水驱油实验等室内实验资料 ,对油层水淹状况变化规律、物性参数变化规律孔隙结构参数变化规律、储层渗流特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 ,随着储层水淹程度加剧 ,储层物性参数、孔隙结构参数与渗流特征均发生了根本变化 ,由此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砂岩油气藏 含水 储集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岩心带压渗吸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江昀 许国庆 +2 位作者 石阳 曾星航 王天一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7-506,共10页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带压渗吸效果影响,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5 MPa压差(基质外部流体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作用下的致密砂岩带压渗吸实验,研究边界条件、初始含水饱和度、层理方向和矿化度等因素对带压渗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面积...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带压渗吸效果影响,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展5 MPa压差(基质外部流体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作用下的致密砂岩带压渗吸实验,研究边界条件、初始含水饱和度、层理方向和矿化度等因素对带压渗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面积越大,渗吸置换效率(也称采收率)越高;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渗吸置换效率越低;沿垂直层理方向钻取的岩心样品渗吸置换效率高于平行层理方向岩心样品;矿化度越高,渗透压差越大,渗吸置换效率越低.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带压渗吸作用,提高致密砂岩油藏采收率的内在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开发 致密砂岩 带压渗吸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渗吸置换效率 边界条件 初始含水饱和度 层理方向 矿化度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