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高合金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的发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万如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国外高Co、Ni的超高强度钢HY180、AF1410和AerMet100钢的进展。与其它超高强度钢相比,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具有更突出的综合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高断裂韧性、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 本文介绍了国外高Co、Ni的超高强度钢HY180、AF1410和AerMet100钢的进展。与其它超高强度钢相比,AerMet100超高强度钢具有更突出的综合性能:高强度、高硬度、高断裂韧性、优异的抗应力腐蚀开裂和抗疲劳性能。此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合金 硬化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合金高强度钢连铸二冷制度优化及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温良英 张健 +1 位作者 陈登福 董凌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8-1011,1017,共5页
Q345B(含铌)钢是低合金高强度(HSLA)裂纹敏感性钢种。文中分析了C、Nb、二冷水量对其铸坯裂纹形成的影响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试验对连铸二冷制度进行优化,提出弱冷却方式和均匀二次冷却,铸坯的矫直温度提高到950℃以... Q345B(含铌)钢是低合金高强度(HSLA)裂纹敏感性钢种。文中分析了C、Nb、二冷水量对其铸坯裂纹形成的影响和裂纹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试验对连铸二冷制度进行优化,提出弱冷却方式和均匀二次冷却,铸坯的矫直温度提高到950℃以上可有效控制裂纹的产生,降低了裂纹产生的几率,铸坯质量提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制度 合金强度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与K_(IC)和K_(ISCC)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 赵振业 刘天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z1期83-87,共5页
分析了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特别是断裂韧度(K_(IC))和应力腐蚀门坎值(K_(ISCC))的关系,指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数值接近,而以二次硬化为主的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差别较大,表现出与高合金... 分析了航空用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特别是断裂韧度(K_(IC))和应力腐蚀门坎值(K_(ISCC))的关系,指出沉淀硬化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数值接近,而以二次硬化为主的不锈钢的K_(IC)和K_(ISCC)差别较大,表现出与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相同的特征。文章指出,因二次硬化引起基体中Cr,Mo含量的减少与K_(IC)和K_(ISCC)差别直接相关;由上述分析,引出超高强度不锈钢设计原则的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沉淀硬化不锈 断裂韧度(KIC) 应力腐蚀门坎值(KISCC)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钢冲压成形中扭曲回弹仿真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徐正兴 路平 江开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2-264,共3页
板料冲压成形过程中易出现起皱、破裂、回弹缺陷,其中高强度钢冲压件的回弹问题更为严重,通过采用板料成形仿真软件Dynaform对某汽车结构件的回弹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合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用二次多项式拟合了该件扭曲回弹角与冲压速度、... 板料冲压成形过程中易出现起皱、破裂、回弹缺陷,其中高强度钢冲压件的回弹问题更为严重,通过采用板料成形仿真软件Dynaform对某汽车结构件的回弹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合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用二次多项式拟合了该件扭曲回弹角与冲压速度、压边力、凸凹模间隙和摩擦系数的回归模型,得出控制扭曲回弹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瞬态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使零件扭曲回弹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扭曲回弹 均匀实验设计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1 8.2Ni6.9Mo2.5Cl.5合金二次硬化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牛洪军 孙一唐 +3 位作者 吴明洙 黄显臣 张国铸 吴登真 《金属科学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6-70,共5页
奥氏体 FeCr18.2Ni6.9Mo2.5C1.5合金时效时可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果。在时效过程中除有M_(23)C_6碳化物沉淀析出外,还有体心相形成。经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证明该体心楣为加热过程中形成的铁素体,但往往会被误认为... 奥氏体 FeCr18.2Ni6.9Mo2.5C1.5合金时效时可产生明显的二次硬化效果。在时效过程中除有M_(23)C_6碳化物沉淀析出外,还有体心相形成。经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衍射分析证明该体心楣为加热过程中形成的铁素体,但往往会被误认为二次淬火时形成的马氏体。高温硬度试验证明二次硬化效果是由 M_(23)C_6碳化物形成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合金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设计高强韧性钢材的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英 刘贵立 +2 位作者 曾梅光 钱存富 耿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4,共4页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Co -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五个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及部分合金成分作为网络的输入 ,其它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 ,根据要求的力学...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高Co -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合金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五个材料力学性能指标及部分合金成分作为网络的输入 ,其它合金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 ,根据要求的力学性能设计材料的合金成分含量及热处理条件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硬化 人工神经网络 材料设计 强韧性 航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专家谈宇航用高强可焊钢
7
作者 李士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1980年第4期55-59,共5页
1980年1月,法国特殊钢技术代表团成员埃尔戈齐在北京钢铁研究院做了关于宇航工业用高强可焊钢的报告。他讲了法国火箭应用的三种钢:18%Ni 马氏体时效钢、40CDV20钢和75CDV 6钢。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 Ni 火箭 强度 时效处理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可焊 回火温度 发动机 阿里安 CDV 焊缝区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NiCo 钢的回火脆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平 古宝珠 +1 位作者 金建平 王洪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2-38,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俄歇能谱研究了16NiCo钢回火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在440℃发生第一类回火脆性,断口特征为准解理。产生原因与分布在板条边界的Fe3C和M3C及与基体共格Mo2C产生强烈静畸变有关。在550℃...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俄歇能谱研究了16NiCo钢回火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在440℃发生第一类回火脆性,断口特征为准解理。产生原因与分布在板条边界的Fe3C和M3C及与基体共格Mo2C产生强烈静畸变有关。在550℃回火出现具有可逆性的第二类回火脆性,与P在晶界偏聚有关,断口为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合金二次硬化高强度钢 回火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冷裂敏感性硬化因子与氢扩散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文钺 祝美丽 +3 位作者 秦伯雄 杜则裕 陈邦固 许玉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8-15,共8页
本文研究了低合金高强钢化学成分(P_(cm),C_(eq))及冷却时间t_3Z5^-对焊接热影响区(HAZ)最大硬度HV_(max)的影响。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高强钢焊接硬化因子及其HAZ硬度计算公式。本文还提出了焊接区有效扩散氢[H_e] 及氢扩散因子D_... 本文研究了低合金高强钢化学成分(P_(cm),C_(eq))及冷却时间t_3Z5^-对焊接热影响区(HAZ)最大硬度HV_(max)的影响。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建立了高强钢焊接硬化因子及其HAZ硬度计算公式。本文还提出了焊接区有效扩散氢[H_e] 及氢扩散因子D_F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计算程序。经实测验证,上述计算公式是可信的。上述两项对研究焊接冷裂纹机理及工程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 冷裂敏感性 硬化因子 氢扩散因子 强度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Co14Ni10Cr2Mo钢在510℃长期回火变脆的研究
10
作者 濮汝厚 钟平 +1 位作者 凌斌 古宝珠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Auger能谱研究了16Co14Ni10Cr2Mo钢在510℃回火时间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510℃保温超过8h以后,韧性开始降低,直至400h。50h以后,在冲击断口上出现沿晶... 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Auger能谱研究了16Co14Ni10Cr2Mo钢在510℃回火时间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510℃保温超过8h以后,韧性开始降低,直至400h。50h以后,在冲击断口上出现沿晶断裂特征,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断裂特征更为严重,其原因主要和P、S在晶界偏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硬化 长期回火 晶界偏聚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16NiCo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平 古宝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23-26,22,共5页
研究了16NiCo钢在时效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钢于440℃出现二次硬化峰,主要是由M_2C在位错线上析出造成的。在420~440℃之间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于550℃出现第二类回火脆... 研究了16NiCo钢在时效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钢于440℃出现二次硬化峰,主要是由M_2C在位错线上析出造成的。在420~440℃之间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于550℃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它具有可逆性,属于第二类回火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硬化 微观组织 时效温度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网络的材料设计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贵立 张国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6-59,65,共5页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 BP网络建立高 Co- 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作为网络的输入 ,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 ,根据力学性能设计材料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热...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 BP网络建立高 Co- Ni二次硬化钢的力学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及热处理温度对应关系的模型。提出将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作为网络的输入 ,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温度作为网络的输出 ,根据力学性能设计材料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热处理条件 ,克服了各种优化方法计算量大 ,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 ,为高性能材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硬化:人工神经网络 材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一种新型应力应变模型
13
作者 张于贤 王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8期88-91,共4页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的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的...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的实际工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的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强度 自增强 应力应变模型 硬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