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效应试验研究
1
作者
费鸿禄
荆广杰
+1 位作者
甄帅
贾宏宇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钻爆开采时,常会出现炮孔内部涌水或冰冻现象,该现象会导致炮孔内装药结构变为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药包在不同不耦合介质条件下爆破效果及爆炸破岩机理会发生改变,为此开展了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钻爆开采时,常会出现炮孔内部涌水或冰冻现象,该现象会导致炮孔内装药结构变为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药包在不同不耦合介质条件下爆破效果及爆炸破岩机理会发生改变,为此开展了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效应的试验研究。论文以西藏甲玛露天矿为工程依托,开展了高原高寒区爆破漏斗试验,测定了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分析了高原高寒区3种不耦合介质装药条件下的爆破效果。采用利文斯顿曲线对测试参数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优化了爆破参数,并应用于现场工程爆破。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破漏斗试验中,当埋深1.09~1.49 m时,漏斗可见体积与破碎体积差异大,埋深1.49~1.69 m时,漏斗可见体积与破碎体积几乎不变;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振动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5.33%和11.24%;3种不耦合介质下,药包埋置临界深度各不相同,其中水介质的临界深度最深,冰介质的临界深度次之,空气介质的临界深度最浅,且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装药量降低18.9%;在现场群孔台阶爆破中,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单耗减少18.2%,大块率由8.9%降低到4.3%,且水、冰不耦合介质,使炸药能量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区
爆破漏斗
能量利用
爆破振动
不耦合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若莎
王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层的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1)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C、N含量差异显著(P<0.05),P含量部分差异显著;人工林地各土层的C、N含量显著高于草地和农田,且青杨林在0~20 cm表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5.82、2.17 g/kg。(2)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P<0.05);0~60 cm土层中人工林地的C∶N显著低于农田,C∶P和N∶P高于草地和农田(P<0.05);青杨在0~20 cm表土层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其他人工林类型高,C∶N、C∶P和N∶P分别为11.99、43.27和3.64。(3)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与全氮相关性最紧密(P<0.01),全氮与土壤C∶N和N∶P相关性最紧密(P<0.01),有机碳与土壤C∶P相关性最紧密(P<0.01)。说明研究区土壤C、N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土壤的C∶N和N∶P主要受全氮的影响,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4)在0~60 cm土层中,黄土高寒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除青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外,其他退耕植被无显著变化趋势。说明人工林对表层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好。【结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且青杨林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最高;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高原高寒区
人工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多指标校正方法——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型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忠成
杜新强
+1 位作者
侯嘉维
黄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3,77,共8页
为了提高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区为例,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采用试错法调整水文地质参数并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然后,从地下水位、泉流量、溢出带位置以及地下水...
为了提高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区为例,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采用试错法调整水文地质参数并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然后,从地下水位、泉流量、溢出带位置以及地下水均衡状态等四项指标,对模型的识别与验证效果进行评价,仅当全部校正指标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有良好拟合表现时,方能通过模型校正。模型校正结果表明:识别期观测孔水位趋势拟合表现良好,水位拟合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泉流量为2.2×108m^3/年,处于推测合理范围内;溢出带拟合与遥感图上的天然地下水溢出带位置基本一致;计算得区域地下水补给量为7.61×108m^3/年(其中河流入渗占99.58%),排泄量为7.07×108m^3/年(泉排泄和蒸发分别占31.28%和36.51%)。研究成果对描述区域地下水资源演化特征及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数值模型
地下水资源评价
模型校正
模型可靠性
柴达木盆地
青藏
高原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效应试验研究
1
作者
费鸿禄
荆广杰
甄帅
贾宏宇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爆破技术研究院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阜新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出处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文摘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钻爆开采时,常会出现炮孔内部涌水或冰冻现象,该现象会导致炮孔内装药结构变为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药包在不同不耦合介质条件下爆破效果及爆炸破岩机理会发生改变,为此开展了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效应的试验研究。论文以西藏甲玛露天矿为工程依托,开展了高原高寒区爆破漏斗试验,测定了爆破漏斗的几何参数,分析了高原高寒区3种不耦合介质装药条件下的爆破效果。采用利文斯顿曲线对测试参数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优化了爆破参数,并应用于现场工程爆破。研究结果表明:在爆破漏斗试验中,当埋深1.09~1.49 m时,漏斗可见体积与破碎体积差异大,埋深1.49~1.69 m时,漏斗可见体积与破碎体积几乎不变;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爆破,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振动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5.33%和11.24%;3种不耦合介质下,药包埋置临界深度各不相同,其中水介质的临界深度最深,冰介质的临界深度次之,空气介质的临界深度最浅,且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装药量降低18.9%;在现场群孔台阶爆破中,水、冰介质不耦合装药相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单耗减少18.2%,大块率由8.9%降低到4.3%,且水、冰不耦合介质,使炸药能量分布更加均匀。
关键词
高原高寒区
爆破漏斗
能量利用
爆破振动
不耦合装药
Keywords
high and cold region
blasting crater
energy utilization
blasting vibration
decoupled charge
分类号
TD23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若莎
王冬梅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2017YFC0504604)。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旨在阐明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黄土高寒区退耕的人工林地(包括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青杨、白桦)为研究对象,以自然退耕的草地和农田为对照,测定了6种植被类型在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壤层的C、N、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1)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C、N含量差异显著(P<0.05),P含量部分差异显著;人工林地各土层的C、N含量显著高于草地和农田,且青杨林在0~20 cm表土层的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5.82、2.17 g/kg。(2)黄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P<0.05);0~60 cm土层中人工林地的C∶N显著低于农田,C∶P和N∶P高于草地和农田(P<0.05);青杨在0~20 cm表土层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其他人工林类型高,C∶N、C∶P和N∶P分别为11.99、43.27和3.64。(3)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的有机碳与全氮相关性最紧密(P<0.01),全氮与土壤C∶N和N∶P相关性最紧密(P<0.01),有机碳与土壤C∶P相关性最紧密(P<0.01)。说明研究区土壤C、N对不同人工林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土壤的C∶N和N∶P主要受全氮的影响,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4)在0~60 cm土层中,黄土高寒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除青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外,其他退耕植被无显著变化趋势。说明人工林对表层土壤养分的改良效果最好。【结论】不同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有显著差异,且青杨林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最高;土壤养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黄土
高原高寒区
人工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Keywords
alpine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plantation
soil nutrient
ecostoichiometry
分类号
S718.551.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多指标校正方法——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型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忠成
杜新强
侯嘉维
黄勇
机构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3,77,共8页
基金
基金项目 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121201-1121279)
文摘
为了提高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区为例,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采用试错法调整水文地质参数并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然后,从地下水位、泉流量、溢出带位置以及地下水均衡状态等四项指标,对模型的识别与验证效果进行评价,仅当全部校正指标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均有良好拟合表现时,方能通过模型校正。模型校正结果表明:识别期观测孔水位趋势拟合表现良好,水位拟合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的泉流量为2.2×108m^3/年,处于推测合理范围内;溢出带拟合与遥感图上的天然地下水溢出带位置基本一致;计算得区域地下水补给量为7.61×108m^3/年(其中河流入渗占99.58%),排泄量为7.07×108m^3/年(泉排泄和蒸发分别占31.28%和36.51%)。研究成果对描述区域地下水资源演化特征及地下水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下水数值模型
地下水资源评价
模型校正
模型可靠性
柴达木盆地
青藏
高原高寒区
Keywords
numerical groundwater model
ground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model calibration
model reliability
Qaidam Ba-sin
alpine reg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原高寒区露天矿不同不耦合介质装药爆破效应试验研究
费鸿禄
荆广杰
甄帅
贾宏宇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土高原高寒区不同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刘若莎
王冬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多指标校正方法——以那陵格勒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型为例
魏忠成
杜新强
侯嘉维
黄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