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人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正茂
覃军
+6 位作者
黄岚
文朝远
谭虎
张玉舟
周音频
魏军义
李子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H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常驻高海拔地区(4 500 m)疑诊早期HAPH的青年男性,分为2组,A组(11例)予以吸氧治疗,B组(13例)予以吸氧+口服西...
目的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H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常驻高海拔地区(4 500 m)疑诊早期HAPH的青年男性,分为2组,A组(11例)予以吸氧治疗,B组(13例)予以吸氧+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主要终点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及次要终点Brog呼吸困难评分、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氧饱和度及受试者的血压、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①经12周治疗后,B组6MWT从(405.54±42.40)m增加至(463.34±40.12)m(P<0.05),A组6MWT从(407.53±50.14)m增加至(444.53±56.36)m(P<0.05),B组比A组增加更明显(P<0.05);Brog呼吸困难评分2组均明显改善(P<0.05),B组比A组改善更明显(P<0.05);B组SPAP由(25.56±1.85)mmHg降低到(21.69±1.88)mmHg(P<0.05),A组SPAP由(26.25±1.25)mmHg降低到(25.27±1.10)mmHg;B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②服药前后,受试者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西地那非(50 mg,1次/d)干预疑诊早期HAPH人群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高原肺动脉高压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叶祥琳
古丽胡玛
+6 位作者
岳娇
杨海霞
魏正莲
刘清
陈瑶
罗佳
裴海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7-479,共13页
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是以低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为特征,在高原地区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病理综合征,其严重威胁着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长期低氧刺激可通过血管重构、炎症反应、氧...
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是以低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为特征,在高原地区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病理综合征,其严重威胁着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长期低氧刺激可通过血管重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基因调控等途径共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近年来,与HAPH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与药物不断涌现,明确HAPH的发病机制可为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本文将对HAPH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动脉高压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
高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泻肺化瘀法对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星海霞
姚惠青
+1 位作者
赵永祥
吕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观察泻肺化瘀法治疗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0例,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泻肺化瘀类中药治疗28 d;对照组58例,单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停中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肺血管活性因子...
目的:观察泻肺化瘀法治疗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0例,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泻肺化瘀类中药治疗28 d;对照组58例,单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停中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肺血管活性因子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59%;观察组IMD、ADM、ET-1及m PAP下降更显著,观察组CRP、IL-6、TNF-a、5-HT及AT-II下降更显著。结论:泻肺化瘀类中药可提高体内PaO_2水平,并可降低IMD、ADM、ET-1、CRP、IL-6、TNF-a、5-HT及AT-II等因子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性
肺动脉
高压
痰瘀阻肺型
泻肺化瘀法
肺血管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人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周正茂
覃军
黄岚
文朝远
谭虎
张玉舟
周音频
魏军义
李子良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医院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85B02)~~
文摘
目的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H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常驻高海拔地区(4 500 m)疑诊早期HAPH的青年男性,分为2组,A组(11例)予以吸氧治疗,B组(13例)予以吸氧+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主要终点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及次要终点Brog呼吸困难评分、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氧饱和度及受试者的血压、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①经12周治疗后,B组6MWT从(405.54±42.40)m增加至(463.34±40.12)m(P<0.05),A组6MWT从(407.53±50.14)m增加至(444.53±56.36)m(P<0.05),B组比A组增加更明显(P<0.05);Brog呼吸困难评分2组均明显改善(P<0.05),B组比A组改善更明显(P<0.05);B组SPAP由(25.56±1.85)mmHg降低到(21.69±1.88)mmHg(P<0.05),A组SPAP由(26.25±1.25)mmHg降低到(25.27±1.10)mmHg;B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②服药前后,受试者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西地那非(50 mg,1次/d)干预疑诊早期HAPH人群是安全和有效的。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高原肺动脉高压
有效性
安全性
Keywords
sildenafil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fficacy
safety
分类号
R544.10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972.4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5
2
作者
叶祥琳
古丽胡玛
岳娇
杨海霞
魏正莲
刘清
陈瑶
罗佳
裴海峰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
解放军第
西部战区总医院儿科
解放军第
解放军第
出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7-47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70241)
西部战区总医院院管重点项目(2021-XZYG-A03)。
文摘
高原肺动脉高压(HAPH)是以低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为特征,在高原地区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病理综合征,其严重威胁着高原人群的身体健康,但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指出长期低氧刺激可通过血管重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基因调控等途径共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近年来,与HAPH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与药物不断涌现,明确HAPH的发病机制可为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本文将对HAPH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原肺动脉高压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
高压
治疗
Keywords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ory response
pulmonary vascular remodeling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分类号
R543.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泻肺化瘀法对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星海霞
姚惠青
赵永祥
吕华
机构
青海省中医院呼吸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70-1872,共3页
基金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Z-726)
文摘
目的:观察泻肺化瘀法治疗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0例,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泻肺化瘀类中药治疗28 d;对照组58例,单用前列地尔治疗14 d,停中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肺血管活性因子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7.59%;观察组IMD、ADM、ET-1及m PAP下降更显著,观察组CRP、IL-6、TNF-a、5-HT及AT-II下降更显著。结论:泻肺化瘀类中药可提高体内PaO_2水平,并可降低IMD、ADM、ET-1、CRP、IL-6、TNF-a、5-HT及AT-II等因子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表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高原
性
肺动脉
高压
痰瘀阻肺型
泻肺化瘀法
肺血管活性因子
Keywords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lung
purging lung and remo- ving blood stasis method
pulmonary vascular active factor
分类号
R543.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人群的临床研究
周正茂
覃军
黄岚
文朝远
谭虎
张玉舟
周音频
魏军义
李子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原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叶祥琳
古丽胡玛
岳娇
杨海霞
魏正莲
刘清
陈瑶
罗佳
裴海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泻肺化瘀法对痰瘀阻肺型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星海霞
姚惠青
赵永祥
吕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