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差异DNA甲基化谱研究
1
作者 冀君华 杨敏 +5 位作者 蒋艳 杨庭显 马晓静 尹启超 尹红卫 冀林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谱。方法:研究共纳入HAPC成年男性患者20例,藏、汉族患者各10例。对照组健康成年男性20例,藏、汉族各10例。取各组外周血进行DNA抽取与质检,构建DNA文库,组间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使用简化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比对参考基因,将富集区域与对照组比较,取差异富集区域,差异富集区域取交集,将富集区域关联到基因,并根据组间富集区域富集样本个数差异筛选组间差异的甲基化富集区域,针对差异关联基因集进行GO、KEGG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藏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17152个,<-25%的位点共15558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RP3-399L15.3、ZNF621、RP11-394A14.2和SLC39A10。两组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注释中差异最显著的通路为血清素能突触。汉族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25%的位点共2687个,<-25%的位点共2602个。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NAA25、CORO2B、PDC、ZNF853和MLLT10。差异最显著的基因信号通路为谷氨酸能突触、Rap1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和胆碱能突触。HAP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单个CpG甲基化差异位点>25%的位点共3895个,<-25%的位点共3969个。两组甲基化差值最大的能达到78.1%,而最小为-42.6%,两组间甲基化差值最大的5个基因分别为MCCC2、ARSJ、CTNNA3、SLC39A10和SWAP70。差异基因最为显著的通路为调节干细胞多能性的信号通路。结论:HAPC的发生可能与DNA甲基化异常变化有关,甲基化位点可能对HAPC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评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菌群特征
2
作者 黄沛 黄河 +6 位作者 谢慎威 吴玉 钟志凤 董华平 周思敏 李鹏 谢佳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HAP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2021年在西藏日喀则陆军第九五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参加体检的41名HAPC患者(HAPC组)和41名高原健康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液细菌16 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的V3-V4可变区进行检测,比较分析HAPC组和对照组血液菌群组成情况和差异。结果2组人员均为汉族男性,年龄、体质量指数及高原移居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HAPC组中反映血液菌群α-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0.931±0.005)vs(0.907±0.008),P<0.05]、Goods Coverage指数[(0.998±0.001)vs(0.997±0.001),P<0.001]和Pielou指数[(0.597±0.011)vs(0.567±0.00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群相对丰度分析显示,HAPC组血液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0.046±0.004)vs(0.033±0.003),P<0.05]、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0.046±0.006)vs(0.021±0.003),P<0.01]、食酸菌属(Acidovorax)[(0.032±0.003)vs(0.019±0.002),P<0.05]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征性细菌LEfSe分析显示,HAPC组标志菌群是α-变形菌纲,对照组标志菌群是毛螺菌科。结论HAPC患者较高原健康人群的血液菌群在多样性、相对丰度及特征性菌类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这类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液菌群 移居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亮 崔建华 +2 位作者 马广全 曾东风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8-2529,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低频旋转磁场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大龙 杨军 +3 位作者 罗永昌 俞洁 罗陈宇 曹征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旋转磁场 高原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计数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强 杨文娟 +3 位作者 张艺 更藏加 李宁 聂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01-2406,I0018,共7页
目的:观察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抗氧化等指标表达的影响,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每组8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果汤高、中、低剂... 目的:观察藏药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抗氧化等指标表达的影响,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每组8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果汤高、中、低剂量组。将模型组和给药组置于5000米高原环境模拟舱内,40 d后测定大鼠血常规、血流变、SOD、MDA、EPO、ROS、HIF-1α等指标,探究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结果:与高原模型组相比,三果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RBC、HGB和HCT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也有显著改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蛋白含量降低。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HIF-1α蛋白含量显著升高,EPO浓度显著升高,EPO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 05)。结论:三果汤散具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能降低耗氧量、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缺氧造成的血流变改变、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其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三果汤散 高原红细胞增多 抗缺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三果汤散干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邝婷婷 张海伟 +3 位作者 陈一龙 范刚 王张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机体代谢的影响,同时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胶囊(诺迪康胶囊)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及三果汤散低剂量组,每组5只,适应1...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低压缺氧环境对大鼠机体代谢的影响,同时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红景天胶囊(诺迪康胶囊)组、三果汤散高剂量组及三果汤散低剂量组,每组5只,适应1周后,将模型组和给药组置于5000 m高原环境模拟舱中,缺氧40天(22 h·d-1),第40天后,测定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并取大鼠血浆ECF衍生后,进行GC-MS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差异,评价藏药三果汤散的干预作用。结果:血常规指标和肺干湿重比均有差异;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模型组和三果汤散高剂量组、三果汤散低剂量组、红景天胶囊组之间可显著区分,三果汤散干预HAPC大鼠内源性主要标志物为9-己基-十七烷、甘氨酸、N-甲基-N-甲氧基羰基-乙酯及2,4-二叔丁基苯酚。结论:三果汤散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三果汤散 高原红细胞增多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文玲 杨如意 +1 位作者 曹昌霞 郭占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37-2039,2043,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HAP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分...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将收治的90例HAPC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治疗,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HAPC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低切还原黏度(ηb低切)、全血高切还原黏度(ηb高切)、血浆黏度(η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HAPC患者抗氧化指标大小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高于治疗前各组含量(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辅以通脉活血汤联合温针法可以更有效降低HAPC患者血红蛋白,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抗氧化能力,是辅助治疗HAPC潜在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活血汤 血液流变学 抗氧化 温针法 高原红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Ep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芳 丁瑾 +4 位作者 魏巍 冯婷婷 陈英 冀林华 韩园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4-891,共8页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 目的:探讨GATA-1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和HAPC模型2组。在海拔4 300米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检测进行验证。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分选大鼠骨髓CD71+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其EpoR的细胞表面表达水平,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分别在常氧和低氧下培养CD71+细胞,筛选最佳干扰序列GATA-1 shRNA1后,转染96 h,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血液学参数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HAPC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HAPC模型组骨髓CD71+细胞膜表面EpoR的表达增高(P<0.05),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GATA-1、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929,P<0.01,r=0.802,P<0.05;HAPC模型组,r=0.822,P<0.05,r=0.839,P<0.01)。GATA-1 shRNA1干扰两组骨髓CD71+细胞96 h后,EpoR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在低氧条件下GATA-1和EpoR的表达仍高于相应的常氧状态。结论:GATA-1对EpoR表达的影响可能与HAPC的发生发展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GATA-1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MT结合质谱技术筛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婧 苏占海 +2 位作者 刘永年 汪晓洲 杨应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4-950,共7页
目的: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MT)结合质谱技术比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HAPC患者血浆4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血浆5例,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多重免疫亲和层析柱去除14种高丰度蛋白,TMT... 目的: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MT)结合质谱技术比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HAPC患者血浆4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血浆5例,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多重免疫亲和层析柱去除14种高丰度蛋白,TMT试剂标记后样本进行液相色谱分离,采用HPLC-MS/MS质谱鉴定及相对定量;获取HAPC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各20例,ELISA方法验证部分筛选的差异蛋白。结果:共鉴定和定量了1 094种蛋白,差异表达的蛋白有249种,其中HAPC组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量≥1.5倍的上调蛋白质有162种,表达量≤67%的下调蛋白质有87种;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HAPC组中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量均上调(P<0.05)。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炎症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HAPC发生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串联质谱标签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宇 降拥四郎 +6 位作者 赖先荣 德洛 邝婷婷 张静 王毓杰 伍文彬 张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042-1046,共5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高原红细胞增多 继承与创新 系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GATA-1和GATA-2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芳 魏巍 +3 位作者 冀林华 冯婷婷 王树林 施继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63-186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APC模型组。在海拔4 300 m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涂片、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细胞转录因子GATA-1和GAT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APC模型组。在海拔4 300 m自然环境下复制HAPC模型并采用骨髓涂片、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学参数检测进行验证。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71^+细胞数量相对变化趋势;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低氧培养CD71^+细胞,筛选最佳干扰序列GATA-1 shRNA1后,转染96 h,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涂片及血液学参数检测结果显示,HAPC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对照组比较,HAPC模型组骨髓CD71^+细胞明显增多,骨髓CD71^+细胞GAT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对照组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呈负相关,HAPC模型组GATA-1和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GATA-1 shRNA1干扰96 h后,GATA-1的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但是GA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HAPC大鼠骨髓CD71+细胞GATA-1和GATA-2表达异常,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改变可能是导致HAPC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转录因子 GATA-1 GAT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98059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婷婷 冀林华 +6 位作者 刘芳 韩园芳 任荣 李建平 罗伟 苏娟 崔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研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蛋白激酶ME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HAPC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16例HAPC患者及16例对照者骨髓CD71^+、CD235a^... 目的:研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蛋白激酶ME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HAPC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16例HAPC患者及16例对照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分别加入5、10和20μmol/L不同浓度PD98059及DM SO溶剂,低氧培养72 h,以Annexin V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CCK8检测细胞增殖。同时观察加入5、10和20μmol/L等不同浓度PD98059及DMSO溶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红系集落形成能力。结果:HAPC患者骨髓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凋亡率随PD98059浓度增加上升(r=0.807,P<0.01);增殖率随PD98059浓度增加而下降(r=0.502,P<0.01)。HAPC患者骨髓BM M NC红系集落形成率随PD98059浓度增加而下降(r=0.504,P<0.01),7和14 d时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 E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HAPC患者CD71^+、CD235a^+有核红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作用,对红细胞过度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高原红细胞增多 PD98059 CD71^+有核红细胞 CD235a^+有核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颖 次仁央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系,以期为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同一时期在泌尿外科住院的无消化性溃疡、无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性别、年龄(±2岁)、民族(藏族、汉族),以及居住地海拔高度(分为<4000 m和≥4000 m两组)进行1∶1病例匹配,病例组与对照组各纳入393例。两组间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吸烟,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合并HAPC、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慢性肺病、关节病等慢性疾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中合并HAPC患者28例(7.1%),对照组为5例(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5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PC(OR=5.270,95%CI:1.806~15.380)、居住在城镇(OR=2.369,95%CI:1.559~3.602)、饮酒(OR=3.238,95%CI:1.973~5.317)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抗凝药物(OR=20.584,95%CI:2.639~160.545)是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了居住在城镇、饮酒、服用NSAIDs/抗凝药物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HAPC与我国西藏地区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增加有关(OR=5.270)。结论:我国西藏地区合并HAPC的患者可显著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消化性溃疡 出血 中国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萍 赵协慧 +2 位作者 赵艳霞 渠媛雪 李永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02-3108,共7页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辨证要点。方法在文献研究与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结果第1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51,Cr为0.859;第2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68,Cr为0.866。两轮专家...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辨证要点。方法在文献研究与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开展2轮专家咨询。结果第1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51,Cr为0.859;第2轮问卷克朗巴赫系数为0.968,Cr为0.866。两轮专家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湿阻肺、气滞血瘀4个临床证型共53项指标的一致性检验,其中43项指标一致性良好(P>0.05),10项指标一致性较差(P<0.05)。结论初步获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肺、气血两虚5个基本证型及辨证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DELPHI法 中医证候 辨证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术后大肠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国强 魏小巍 叶谢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506-2512,共7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行结肠手术(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结肠冗长症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行结肠手术(腹腔镜辅助及开腹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与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360例因结肠冗长症就诊的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按照是否合并HAPC将患者分为合并HAPC组和无HAPC组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手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合并HAPC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FDP)(入院第1天、术后第2、第3、第7天)与无H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APC组患者的术后血氧饱和度、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无H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APC组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的差值及手术前后心率(HR)均较无HAP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冗长症合并HAPC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较不合并HAPC患者肠道恢复时间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较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术后心率明显加快,手术后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大,所以,术前早期诊断、围手术期和手术积极干预治疗,积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是降低HAP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冗长症 高原红细胞增多 血流动力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居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导睡眠监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兵 李素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 cythemia,HAPC)夜间睡眠呼吸及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40例患HAPC的汉族移居者为研究对象(HAPC组),并以20例健康的汉族移居者... 目的研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 cythemia,HAPC)夜间睡眠呼吸及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特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40例患HAPC的汉族移居者为研究对象(HAPC组),并以20例健康的汉族移居者作为对照组。2组在安静、舒适的睡眠监测室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观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呼吸暂停指数(apnea index,AI)、低通气指数(hypopnea index,HI)、清醒SaO2(awakeSaO2,ASaO2)、睡眠平均SaO2(mean SaO2,MSaO2)、最低SaO2(lowest SaO2,LSaO2)、SaO2下降百分比(percentage of reducedSaO2,A-MSaO2%)、氧减饱和度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4)、氧减时间百分比(percentage of time for ODI4,TODI4%)等指标。睡眠监测后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aematocrit,HCT)。结果 HAPC组RBC、HGB、H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计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2组AHI、AI无显著差异(P>0.05),但HAPC组H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APC组ASaO2、MSaO2、L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A-MSaO2%、ODI4、TODI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APC患者夜间睡眠期间以低通气及SaO2水平显著降低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睡眠 多导睡眠监测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的临床研究:80例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前进 孔佩艳 +7 位作者 崔建华 曾东风 文朝远 李佳丽 宋虎 沈照华 陈建 胥全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2-907,共6页
目的观察吸氧+大豆异黄酮对移居高海拔人群中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移居3500-5300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3次检查确认血红蛋白(HGB)值在190g/L≤HGB〈210g/L的80例青年男性,分为吸氧组与... 目的观察吸氧+大豆异黄酮对移居高海拔人群中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移居3500-5300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3次检查确认血红蛋白(HGB)值在190g/L≤HGB〈210g/L的80例青年男性,分为吸氧组与药物组,吸氧组(n=40)低流量吸氧(1-2L/min),1.5h/次,2-4次/d;药物组(n=40)吸氧(方法同吸氧组)+口服大豆异黄酮(20mg,2/d)治疗。两组均进行慢性高原病(CMS)临床症状评分后进入试验,12周后复查血常规并随访CMS评分,观察RBC、HGB、血细胞比容(HCT)数值变化及CMS再评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HGB值变化的诸多因素。结果经12周随访观察,主要终点指标HGB值变化:药物组下降8.76±5.15g/L,吸氧组下降4.16±5.33g/L。对比吸氧组,药物组HGB下降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药物组CMS评分降低明显,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而吸氧组症状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变化与试验分组有显著关联性。药物治疗前后,受试者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在高海拔高原地区进行HAPC的早期预防是必要的,吸氧+口服大豆异黄酮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大豆异黄酮 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K1、IL12RB1和TCL1A基因多态性与西藏世居人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辉 杨雪林 +6 位作者 张致英 张寒 马福才 渠敬锋 普赤 刘丽军 康龙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1-797,共7页
目的西藏世居人群对高原缺氧环境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适应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旨在通过对西藏世居人群中HAPC易感基因PDK1、IL12RB1和TCL1A的验证与分析,探讨HAPC易感基因变异谱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 目的西藏世居人群对高原缺氧环境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适应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旨在通过对西藏世居人群中HAPC易感基因PDK1、IL12RB1和TCL1A的验证与分析,探讨HAPC易感基因变异谱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567例就诊的HAPC患者为HAPC组。同时选取3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使用FastTarget测序技术对2组的PDK1、IL12RB1和TCL1A基因进行靶向测序。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结果IL12RB1基因rs393548、rs436857和rs845380与HAPC有关(P<0.05)。总体样本水平,rs393548和rs436857在显性模型和加性模型分析均与HAPC易感性增加有关(P<0.05)。女性样本水平,HAPC保护因素是SNP rs845380,在隐性模型和加性模型分析均与HAPC保护性增加有关(P<0.05)。男性样本水平,rs393548只在显性模型中显示出对HAPC的危险因素(P<0.05)。IL12RB1基因的SNP位点间存在较高的连锁不平衡,形成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倍型域,rs436857和rs393548(OR=1.41,95%CI=1.03~1.93,P=0.030),及rs393548和SNV00212(OR=1.70,95%CI=1.14~2.15,P=0.009)。单倍型A-A及A--是HAP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L12RB1基因的SNPsrs393548、rs436857和rs845380与西藏世居人群HAPC的发生有关,为后续探寻HAPC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西藏世居人群 PDK1 IL12RB1 TCL1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勇 王生艳 +1 位作者 易静静 崔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骨髓CD71+有核红细胞(RBC)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拔1500 m条件+NaCl溶液)、模型组(海拔5000m条件+NaCl溶液)和药物组(海拔5000 m条件+0.15 g·kg^(-1)·d^(-1)红景天苷),每组1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常规中RBC数、血红蛋白(Hb)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骨髓CD71+有核RBC中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髓CD71+有核RBC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RBC数、Hb水平和HCT水平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升高(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外周血中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百分率和骨髓CD71+有核RBC凋亡率降低(P<0.01),骨髓CD71+有核RBC中MMP水平升高(P<0.05),Caspase-3、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有效抑制HAPC大鼠骨髓有核RBC凋亡增加,并改善低氧引起的RBC过度积累,可能在大鼠HAPC发病过程起预防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红景天苷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凋亡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对藏族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血压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景林德 连新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对藏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和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藏族EH合并HAPC患者90例(HAPC+EH组)、单纯HAPC患者84例(HAPC组)和单纯EH患者94例(EH组)的临...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对藏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率变异和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藏族EH合并HAPC患者90例(HAPC+EH组)、单纯HAPC患者84例(HAPC组)和单纯EH患者94例(EH组)的临床资料、24 h动态心电和血压监测数据,比较各组昼夜心率变异、昼夜平均血压值与血压节律的差异。结果 HAPC+EH组与HAPC组的24 h每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均较EH组明显升高(均为P <0. 05),提示HAPC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HAPC+EH组与HAPC组24 h和夜间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 MSSD)这两项指标均较EH组明显降低(均为P <0. 05),提示HAPC患者夜间迷走神经活性降低。E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高于HAPC+EH组和HAPC组(均为P <0. 05),而HAPC+EH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最小(均为P <0. 05)。"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在EH组、HAPC组和HAPC+EH组依次升高(38. 3%、59. 5%和67. 8%),两组HAPC患者的"非杓型"高血压节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H组(均为P <0. 05)。结论 HAPC可能增加藏族EH患者昼夜交感神经兴奋性,同时降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使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增加"非杓型"高血压节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高血压 心率变异 血压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